于名超
【摘 要】 目的:探討無抽搐電休克在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治療中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藥物奧氮平治療,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更高(P<0.05),治療后4周、12周研究組患者的PAN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論:無抽搐電休克在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治療中療效安全顯著,值得臨床應用推廣,為后續(xù)臨床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新的思路,有一定的實踐參考意義。
【關鍵詞】 無抽搐電休克;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PANSS評分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疾病中的常見類型,好發(fā)于青壯年,以情感、行為、思維、感知等多方面的障礙及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具有病程長、遷延難愈的特點,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還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給家庭帶來極大的心理及經濟負擔[1]。以往臨床上常通過口服藥物治療,但對于以陰性癥狀為主的患者治療效果常不盡人意[2]。無抽搐電休克是通過麻醉技術使患者在肌肉松弛及安睡狀態(tài)下接受電休克治療,在精神疾病治療中具有顯著優(yōu)勢[34]。為此本研究探討了無抽搐電休克在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治療中有效性及安全性,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ICD10中精神分裂癥相關的診斷標準,陰性癥狀評分在10分以上,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排除嚴重的器官疾病、相關藥物過敏史、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禁忌證、治療依從性差及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者。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范圍為21~65歲,平均年齡(41.32±2.67)歲;病程范圍為1~14年,平均病程(6.63±1.29)年;受教育程度;初中14例,高中26例,大專及以上20例。根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受試者分為對照組30例和研究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奧氮平(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799)治療,奧氮平片初始劑量5mg/次,1次d;第2周可增加至20mg次,2次d,于每天晚飯后服用。
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無抽搐電休克治療,術前常規(guī)禁食禁飲,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靜脈注射0.5mg阿托品、0.3~0.8mgkg琥珀膽堿及1.0~1.5mgkg丙泊酚,待患者意識消失后于雙顳側連接電極,選擇適宜患者年齡的電量及通電時間,治療期間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由專業(yè)醫(yī)師對患者進行電刺激治療,治療后給予氣囊人工呼吸,每2日1次。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2周,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治療前后PANSS量表評分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3 療效評價標準[5]
兩組療效判定標準。顯效:PANSS量表減分率在75%以上;有效:PANSS量表減分率在30%~75%;無效:PANSS量表減分率小于30%,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對比分別采用t檢驗與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86.67%)更高,差異對比顯著(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PANSS評分變化
治療后4周、12周研究組患者的PAN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兩組不良反應有竇性心動過速、便秘和惡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3 討論
針對精神分裂癥臨床上首選藥物治療,但有大量的研究顯示,對于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單獨的藥物治療其臨床療效常難以滿足臨床預期。以往臨床上常采用藥物治療來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促進病情康復。奧氮平是氯氮平的衍生物,是一種噻吩苯二氮卓類藥物[6],也是一種5羥色胺(5HT)受體拮抗劑,可阻斷中腦邊緣系統(tǒng)和中腦皮層系統(tǒng)D2受體,從而參與人神經精神調節(jié)活動,改善臨床癥狀。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患者是在麻醉狀態(tài)下使用短暫適量的電流刺激患者的大腦,促進大腦皮層廣泛性放電及腦細胞變化,進而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兩組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4周、12周研究組患者的PANS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無抽搐電休克在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治療中療效安全顯著,值得臨床應用推廣,為后續(xù)臨床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新的思路,有一定的實踐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樺,吳榮琴,孫復林.無抽搐電休克維持治療對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和認知功能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8,28(04):3134.
[2] 常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的療效[J].醫(yī)療裝備,2018,31(06):9091.
[3] 盧紹龍.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7,29(02):2930.
[4] 王紅梅,趙勇.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患者的療效[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16,41(01):9598.
[5] 葉姜蘭.無抽搐性電休克與傳統(tǒng)性電休克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對比[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6,27(22):42134214.
[6] 李元梅.氯氮平、奧氮平與其他抗精神分裂癥藥物聯(lián)用的療效與安全性[J].甘肅科技,2018,34(12):119121.文章編號:WHR201909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