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號,王兵光,劉拼,徐可,紀憲坤
(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湖北 武漢 430080)
近年來,城市的快速發(fā)展推動了我國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鋼筋混凝土材料被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建筑工程中[1]?;炷潦且环N脆性材料,其抗壓強度高而抗拉強度低,抗拉強度約為抗壓強度的十分之一。當因收縮導致體積發(fā)生變化時,邊界受到約束的混凝土就會產生拉應力,一旦超過其抗拉強度,就會導致混凝土開裂[2]。
混凝土由于其材料特性會產生塑性收縮、溫度收縮、化學收縮、干燥收縮。收縮是混凝土產生非載荷裂縫的主要原因,解決收縮變形是控制混凝土裂縫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游寶坤等[3]建議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來減少混凝土裂縫,通過在結構中產生一定的預壓應力來抵消混凝土的部分收縮應力。目前常用的膨脹劑有氧化鈣類、氧化鈣—硫鋁酸鈣類及氧化鎂類,氧化鈣及氧化鈣—硫鋁酸鈣類膨脹劑在較高溫度下水化速率快、水化程度大,難以與混凝土的強度發(fā)展及收縮過程匹配,這是該類膨脹劑的短處[4]。相比于傳統(tǒng)膨脹劑,氧化鎂類膨脹劑具有水化需水量少、膨脹過程可調控、水化產物穩(wěn)定的優(yōu)點[5-7]。本文根據(jù)項目特點選用鎂質抗裂劑配制補償收縮混凝土,結合對混凝土原材料及施工控制等措施,研究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技術,為今后地下工程混凝土裂縫控制提供借鑒。
濱發(fā)商務中心位于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fā)區(qū),總建筑面積843933.56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56225.06m2,地下建筑面積27708.50m2,分為1#、2# 兩棟主樓。地下室二層,基礎形式為筏板基礎,結構形式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車庫筏板厚0.6~0.8m,1# 樓筏板厚2.0m,2# 樓筏板厚1.8m,外墻厚0.35m;地下室防水等級為一級防水,地下室底板、外墻、頂板采用 C40P8補償收縮混凝土,底板南北方向寬93.7m、東西方向長187m,地下車庫底板后澆帶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 地下車庫底板后澆帶示意圖
(1)主樓筏板尺寸較厚,為大體積混凝土,在冬季施工,環(huán)境溫度低,且混凝土強度等級高,膠材用量大,混凝土內部溫升大,溫降收縮較大。
(2)5~9月期間該地區(qū)風大,晝夜溫差較大,最大可達16℃,且混凝土因溫度收縮及干燥收縮開裂風險加大。
(3)墻體尺寸相對較薄,混凝土澆筑完后升溫和降溫速率均較快,溫度收縮大,且墻體受到鋼筋及底板約束大,開裂風險大。
(4)該工程地下水位較高,對混凝土裂縫控制要求高。
水泥:P·O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
粉煤灰:粉煤灰選用燒失量低,Ⅱ級以上品質。
礦粉:選用 S95級磨細礦渣粉。
骨料:粗骨料選用連續(xù)級配5~31.5mm 碎石,細骨料為Ⅱ區(qū)中砂,河砂。嚴格控制粗細骨料含泥量及泥塊含量,要求粗骨料≤1%,細骨料≤2%。
減水劑:選用萘系減水劑。
鎂質抗裂劑:武漢三源特種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鎂質高性能混凝土抗裂劑,20℃ 水養(yǎng)條件下,7d 膠砂限制膨脹率為1.7×10-4,7d 到28d 膠砂限制膨脹率增長值 Δξ 為1.5×10-4;7d 膠砂強度為26MPa,28d 膠砂強度為44MPa。
為控制混凝土的收縮,經多次試配對混凝土配合比進行優(yōu)化,確定滿足混凝土力學性能、工作性能及補償收縮要求的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配合比 kg/m3
科學的現(xiàn)場施工控制是保證補償收縮混凝土發(fā)揮其防水效果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原材料的計量準確與穩(wěn)定是重要因素。施工現(xiàn)場需保證混凝土和易性,現(xiàn)場坍落度控制在180mm±20mm 以內,混凝土入模溫度應≤30℃。嚴禁直接加水,澆筑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搗器,應“快插慢拔”,并且要上下微微抽動,以使上下振動均勻。插點要均勻排列,逐點移動,按順序進行,不得漏插,做到均勻振實。振搗棒移動間距不大于500mm。振搗上一層應插入下一層50mm,以消除兩層間的接縫。在振搗時,使混凝土表面呈水平,澆筑混凝土應連續(xù)進行。如必須間歇,不再顯著下沉,不再出現(xiàn)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止。其間歇時間應盡量縮短,并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之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隨時觀測模板、支架、鋼筋、預埋件和預留孔洞等情況,保證混凝土澆筑連續(xù)順利進行。
圖2為現(xiàn)場混凝土澆筑振搗控制圖。
圖2 混凝土現(xiàn)場澆筑振搗控制
混凝土拆模時期、養(yǎng)護方式也是控制混凝土裂縫重要因素,混凝土終凝后應及時養(yǎng)護,結構混凝土養(yǎng)護期不得少于14d,拆模、養(yǎng)護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地下室車庫底板,施工期為冬季施工,混凝土澆筑完畢找平抹面,在初凝至終凝間搓抹1~2遍,并立即用塑料薄膜及棉被覆蓋,加強裸露混凝土表面的保溫覆蓋,對邊、棱角部位的保溫厚度增大到面部位的2~3倍。
(2)地下室外墻處于春夏季施工,墻厚350mm,拆模時間為3~5d(冬季施工應適當采取保溫措施),待混凝土內部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差值在10℃ 以內再灑水養(yǎng)護14天。
(3)地下室頂板采用覆蓋薄膜保濕灑水的養(yǎng)護方式,混凝土澆筑前7天,白天每隔3h 灑水一次,晚上灑水一次,7~14d 白天灑水兩次。
現(xiàn)場在混凝土結構中心部位埋設 VWS-15型振弦式應變計,該應變計能同時監(jiān)測混凝土內部的溫度及應變,當該結構部位有應力變化出現(xiàn)時,隨之會引起應變計產生變形,從而對振弦產生相應的應力變化,改變振弦頻率,最后通過電纜傳遞到對應軟件中進行轉化得到該結構部位應變情況[8]?,F(xiàn)場測得的溫度及應變數(shù)據(jù)變化規(guī)律基本一致,選取2# 樓筏板及外墻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如圖3~5所示。
圖3 筏板中心溫度及應變隨時間變化曲線
筏板澆筑期間環(huán)境溫度為2~11℃,混凝土入模溫度為10~13℃,從圖3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混凝土在50h達到溫峰值44.6℃,約19d 左右降到環(huán)境溫度11.5℃,平均降溫速率約為2℃/d,滿足 GB50496—2018《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標準》[9]中的溫控要求,說明采取的保溫措施保溫效果明顯。應變值在8d 左右達到峰值124.1με,隨著后期溫度收縮及干燥收縮的進行,應變值出現(xiàn)了小幅度倒縮,在35d 應變值為107.7με,說明混凝土內部仍處于微膨脹狀態(tài)。
該段側墻澆筑時間為7月中旬,環(huán)境溫度為23~35℃,混凝土入模溫度29.8℃,從圖4可以看出,18h左右達到溫峰值57.3℃,升溫速度約為1.5℃/h,5d 左右降至環(huán)境溫度29.4℃,平均降溫速率6.3℃/d;外墻相對較薄,且環(huán)境溫度晝夜溫差較大,混凝土在澆筑完后升溫及降溫速度均較快。
圖4 側墻中心溫度與環(huán)境溫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圖5 側墻中心應變隨時間變化曲線
從圖5中可以看出,混凝土在2.6d 左右到達應變峰值69.6με,隨著早期混凝土內部溫度快速下降及干燥收縮的進行,混凝土內部應變早期下降較快,后逐步平穩(wěn),在32d 的應變值為22.4με,說明混凝土內部處于微膨脹狀態(tài)。
采用鎂質抗裂劑配制補償收縮混凝土,在工程各個參與方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下,通過混凝土質量控制、施工及拆模養(yǎng)護控制,該地下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抗裂效果,除側墻有3條微裂縫(裂縫寬度0.06mm,未貫穿)外,未發(fā)現(xiàn)其他裂縫。底板、頂板均未發(fā)現(xiàn)裂縫,回填后未發(fā)現(xiàn)滲漏水。圖6為墻體外觀效果。
圖6 墻體效果
本工程選用鎂質抗裂劑配制補償收縮混凝土,結合混凝土質量控制、現(xiàn)場施工過程及拆模養(yǎng)護控制來保證混凝土的抗裂效果。經驗證,該項目取得了良好抗裂效果,也為同類工程施工提供參考依據(jù),主要結論如下:
(1)冬季大體積筏板施工,采取合理的保溫措施能有效控制溫降速率,結合鎂質抗裂劑的補償收縮作用,能較好地控制裂縫的產生。
(2)側墻屬于薄板結構,升溫及降溫速率均較快,抗裂劑在3d 齡期內產生的微膨脹能有效補償早期溫降收縮,混凝土在32d 的應變值為22.4με,其內部仍處于微膨脹狀態(tài)。
(3)混凝土裂縫控制是一項綜合性的技術,采用鎂質抗裂劑配制補償收縮混凝土,同時加強對混凝土原材料、施工過程及拆模養(yǎng)護的控制,能取得良好的抗裂防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