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娜
(內蒙古赤峰學院音樂學院 內蒙古 赤峰 024001)
古琴,又被稱為瑤琴、玉琴等,屬于撥弦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屬于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余音悠遠,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崇高的樂器之一。通過演奏古琴音樂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做到音與意相結合,不僅要有扎實的音樂素養(yǎng)和基礎知識,還要把自己所表達的感情投入到古琴演奏中,并且傳達給聽眾。在這一過程中,要求演奏者對音色、旋律、節(jié)奏氣韻、作品結構、情感色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演奏出有靈魂的樂曲。
演奏者要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在聆聽、聽辨、歌唱、律動等音樂活動中提升節(jié)奏、音準、樂感等音樂綜合素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中“發(fā)現(xiàn)、感知、欣賞美”的基本能力。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就像讀文獻一開始就應從經典讀起,聽音樂也是如此。所以,提高自我修養(yǎng)的方式就是從經典開始、從真正的音樂開始,自然而然在感受中逐漸增強對音樂的理解,然后培養(yǎng)自己的辨析能力。
音樂核心素養(yǎng)屬于文化底蘊的范疇,它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和文化理解。設計課程,要從宏觀到微觀入手。在演奏中,設計方向應從關注自身聽覺開始,并注意圍繞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文化理解這三個維度去進行音樂演奏。在自身音樂核心素養(yǎng)訓練中,要把握好演奏樂曲的方向,關注自身及聽眾的聽覺感受。因為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感受的是聲音,頭腦中出現(xiàn)想象性形象,心靈上受到震撼是音樂的情感體驗。這正是核心素養(yǎng)中“發(fā)現(xiàn)、感知、欣賞美”的基本能力。
提高古琴演奏者的音樂審美能力,首先要了解古琴演奏的基礎知識,從指法、禮儀規(guī)范和按譜方法幾個方面入手,真正了解其內涵,從細節(jié)內涵向外延伸提高演奏者的審美能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琴的演奏技法種類非常豐富,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輪、撥刺、撮、滾拂等;左手有吟、猱,綽、注、撞、進復、退復、起等。我們在彈奏古琴時,右手一般都是用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來彈奏(小指是古琴中的禁指),拇指與中指的力度比較強,而食指與無名指的力度比較弱。右手彈弦還可以分為用手指面來彈奏或是用指甲背來彈奏兩種,前者的聲音比較有厚重感,后者則更加清亮。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曾說過:“以指甲肉別之,輕而清者,挑摘是也;輕而濁者,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濁者,勾托是也。外弦一二欲輕則用打摘,欲重則用勾剔;內弦六七欲輕則用抹挑,欲重則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輕則用抹挑,欲重則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聲,打摘劈托以取應聲,各從其下指之便也?!?/p>
古琴彈奏要選擇最方便、最自然的姿勢,有利于兩手和手指進入彈奏狀態(tài)。服裝要寬松適宜,衣冠齊整,與琴文化本身的內涵相和諧。儀表應該端正,兩腳平放在地上,坐在琴凳上約前三分之二處,男子雙腳分開約二十厘米左右;女子雙腳略微分開,或略做一前一后的錯開。后背自然挺立,沉肩墜肘,下頷微收,身體距離琴的里端約兩拳,身體的中心正對琴的第四、五徽之間小孩子胳膊夠不到的,身體中心可以對著六徽甚至七徽。
在彈琴之前,人要坐正、坐直,并全身放松。如果用到琴尾音可能會臨略傾斜向左,伸臂到十徽以下,但用過之后便要回到端坐的狀態(tài)。彈琴時,如果左手沒有任何的彈奏動作,可以用左手的中指支撐在琴外側的十徽附近處;女性覺得不放松的話,還可以將左手無名指側指肚支撐在琴里側的十徽與九徽之間(即左手無名指按音指法)。
在彈奏過程中,除了初學練習散音(即空弦音)時,頭可以看著右手方向,判斷彈奏方法以及所彈的弦是否正確。當正確運用之后,就不要再看右手了,而是應該注視左手。但也不要太過刻意,以自然從容為準。
要想理解琴譜,更好地用古琴表達樂曲與自己內心的情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熟悉曲譜:
分析句段。琴曲也和文章一樣,有句詞、有段落、有起承轉合。在學習一首新曲子之前,古琴演奏者必須要分析句段的節(jié)奏,將完整的樂曲分成段落,仔細體會感受其想要表達的感情與,節(jié)奏安排,然后再按彈,自然可以氣息流暢、脈絡分明了。
參合譜理。凡是著名的琴曲,各名家都會根據(jù)自身特色對曲譜進行調整。例如《瀟湘水云》這一首曲子,誠一堂琴譜用參婁指法,自過堂琴譜用“往來吟”就概括了。此外,相同的指法用起來也各不一樣。因此,在遇到不確定的音節(jié)時,可以參考其他琴譜來辨證,可以事半功倍。但是,千萬不可隨意相互更改。
遵從派別。琴曲自古以來便分為眾多派別,各派別風格不一。古琴演奏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彈奏特點專注研讀一派之風格,學習哪一派別的琴曲,就要遵從其風格意味,仔細體會。
揣摩旨趣。古琴中揣摩旨趣時最難的,也是最有必要的。揣摩琴曲的情感,明了它的體用,知道它的正變,才能更好體會琴曲的情感。而只有先體會了其情感,才能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與體悟,在自己的彈奏中表達出來。
古琴是中國古代文化最重要的組成元素之一。古琴頻繁出現(xiàn)在歷代的藝術作品中,一直受歷代文人喜愛。如何提高眾多古琴演奏者的音樂審美能力,對古琴的擴大傳播與傳承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古琴演奏者提高自身審美能力的途徑有很多,比如視唱練耳培養(yǎng)樂感、取眾家之所長陶冶情操,或是從基礎入手揣摩意趣,都可以有效提高演奏者的音樂審美。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并且獨立思考、積極運用,才能真正挖掘古琴演奏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