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外國語學校相城校區(qū),江蘇蘇州 215000)
國家的發(fā)展需要全能型的人才,而不是具備極強應試能力的學生,國家為此不斷推進課程的改革,英語課程的改革向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口語水平的目標進行。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初中生英語聽力能力的提升存在較大阻力,給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增加了難度。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綜合影響學生聽力水平的各種因素,找出確定的改進措施,有效地提高中學生的聽力能力和初中英語的教學水平。
(1)單詞和語法掌握不熟練。英語聽力的理解是建立在熟練地掌握大量的單詞和正確的運用語法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在英語聽力中,學生不了解大部分單詞的意思和固定短語在句中的特殊用法就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整句話的意思。語法的靈活運用是聽懂英語聽力的關鍵,如果語法掌握不牢,即使句子中的每個單詞和短語都能聽懂并且知道具體的意思也可能會誤解整句話的意思[1]。中學生對于單詞和語法掌握的熟練程度不夠,這是阻礙初中生聽力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2)發(fā)音不標準。由于某些地方的口音和英語學習習慣等因素的影響,中學生的英語發(fā)音普遍存在不標準的問題,比如,有些地區(qū)的人前后鼻音不分就可能使某些單詞的讀音不準確。在剛開始學習英語的時候,尤其是沒有學習音標之前,英語單詞的讀音比較復雜,而大多數學生靠死記硬背來記憶單詞讀音。有些學生為了記住復雜的單詞讀音,將單詞的英語發(fā)音用漢字的形式寫在書上,幫助自己記憶,這就讓中學生的讀音過于中式化,英語發(fā)音的不標準導致學生在聽英語聽力的時候分辨不出是哪個單詞。
(3)用漢語的語言思維理解英語。無論是在英語詞匯和語法方面,還是語言習慣上,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別是比較大的,中學生在做英語聽力測試的時候習慣用漢語的思維習慣去理解英語,這就對學生正確理解英語聽力產生不良影響[2]。學生在聽英語聽力的時候,通常是將自己聽到的單詞、短語翻譯成漢語,然后整合成句子來理解,理解的過程用的是漢語語言思維而非英語語言思維,延長學生對英語聽力的反應時間。
(1)沒有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學好一門語言重點在于多聽、多練、多與人進行交流,也就是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練習環(huán)境。初中英語教師由于自身英語水平的限制和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也考慮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接受能力,大部分的課堂時間仍然以漢語教學為主。課堂上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場所,在課堂上學生的聽力能力的不到訓練,在課余時間,同學之間更加不會用英語進行交流,缺乏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沒有足夠的機會提高自己的聽力和口語水平[3]。
(2)聽力教學內容單一。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通常以教材所配備的聽力材料為主要的教學材料,對于課外聽力材料的涉及較少,甚至有些教師僅靠教材的聽力材料完成聽力教學任務。在課堂上,教師一般以播放教材的聽力材料對學生進行聽力測試,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能力,但是長時間運用這種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對于聽力訓練失去了興趣。教師在注意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同時容易忽視學生對于聽力材料的掌握和記憶,對已經完成的聽力訓練沒有安排相應的復習[4]。有些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的時候沒有注意到聽力內容的難易程度,即使選擇了課外的聽力材料進行聽力訓練,但是在選擇材料的時候選擇了難度較大、內容枯燥、專業(yè)化程度較高的聽力內容,打擊學生學習提高英語聽力能力的信心和練習英語聽力的積極性。
(3)聽力教學活動單調,教師自身聽力教學能力有限。教師的聽力教學能力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有些初中英語教師過于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不注意提高自己的聽力教學能力,雖然具有豐富的基礎教學經驗,但是聽力教學經驗匱乏。大多數教師的聽力教學活動僅限于課堂上的聽力材料播放,教學活動太過單調,長此以往,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聽力的興趣。
雖然在初中英語課程改革中倡導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不要過于重視讀、寫能力,但是單熟練地掌握大量的單詞和語法是聽懂英語聽力的基礎,教師不能忽視學生英語單詞和語法的知識積累。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閱讀大量的英語文章或者是觀看英語節(jié)目等,增加學生的單詞和語法的積累量,保證學生熟練地運用單詞和語法,避免學生對英語語法的掌握處于不懂和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為聽懂英語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1)糾正學生的錯誤發(fā)音,加強發(fā)音訓練。初中英語學習是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基礎階段,也是英語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發(fā)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發(fā)音;對于學生用漢語來記憶單詞讀音的習慣,要幫助他們及時改正。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學好音標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利用音標記憶單詞。得益于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設備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比如,英語教材中會配備相應的課文錄音,教師可以將課文錄音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跟著錄音反復讀,改善學生的中式英語發(fā)音[5];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在網上搜一些歐美英語材料,讓學生利用平常的空余時間多聽、多練。
(2)傳授學生聽力技巧,培養(yǎng)英語語言思維。英語聽力存在一定的技巧,中學生覺得英語聽力比較難主要是因為沒有掌握聽英語聽力的技巧,大部分學生在聽聽力的時候習慣用漢語的語言思維去理解,試圖聽懂英語對話中的沒一個單詞和短語,進而理解整句話的意思。但是,這種思維模式非常的浪費時間,當學生關注于上句話中某個單詞的意思的時候,下一句可能已經錯過了。英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對于中學生來說更是很難聽清楚句子中的每一個單詞,因此,教師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聽力技巧,比如,將關注點放在一句話中的主要人物、地點、時間等重要信息上。
(3)創(chuàng)造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能夠給提供給學生更多學習英語和練習英語的機會,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水平,因此,教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主義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對于教師在英語講課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使用漢語的狀況,教師必須改變這種錯誤的教學方式,盡管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剛開始學習英語的初中生來說能夠很容易的掌握教師講的基礎知識,但是卻失去了段練聽力的機會。教師要在課堂上盡可能地用英語進行講解,減輕學生對于漢語的依賴,為學生構建一種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增加課堂中使用英語的時間[6]。
課堂的英語交流環(huán)境不僅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可以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小組劃分,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要將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和學習英語比較吃力的學生進行搭配,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問題的討論與交流,在給學生播放完聽力材料之后讓學生們在小組內將自己聽到的內容與組內同學分享,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聽力內容。在課余時間,教師在可能的情況下也可以多用英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同時鼓勵學生之間多用英語交流,讓學生處于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在不斷地聽英語、講英語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英語聽力能力。
(4)豐富并合理安排聽力教學內容。教材中的聽力材料是根據初中的英語教學特點和初中生的英語整體水平等因素配備的,在聽力教學中以教材聽力材料為主是正確的,但是教師不能將其作為唯一的聽力訓練資料,也要增加一定的課外聽力材料。教師在采用課外資料來豐富教學內容的時候要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難易程度適中的輔助教學資料。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幽默短笑話、小故事、中西方文化差異等有趣的內容作為練習聽力的材料,提高學生練習聽力的興趣[7]。在教學內容難易程度的安排上,教師要遵循從易到難的順序,逐漸地給學生提高聽力訓練的難度,不能夠給學生安排難度過大的聽力任務,打擊學生的自信心。
(5)加強英語教師培訓,豐富聽力教學活動。在提高初中英語教師的聽力教學能力方面,學校要加強英語教師的培訓,同其他學校加強交流學習,讓聽力教學經驗的教師分享教學技巧,提高教師的英語聽力教學能力。訓練中學生聽力能力的方式不止讓學生聽聽力材料這一種方式,教師應該開展不同形式的聽力教學活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激發(fā)學習聽力的興趣。比如,給學生觀看經典的歐美電影、電視劇等影視材料;讓學生學習英文歌曲并舉辦英文歌歌唱比賽;根據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開展相應主體的英語演講比賽;向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電影、書籍;舉辦單詞、短語的聽寫比賽等,通過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聽力水平。
初中的英語聽力教學由于受到學生單詞、語法掌握不熟練,發(fā)音不標準,漢語思維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和現階段英語教學存在內容單一、教學活動過于單調、教師聽力教學能力不夠高等問題,嚴重限制著初中生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單調的教學內容,豐富聽力教學活動,不斷創(chuàng)新聽力教學方式,加強自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切實提高初中生的聽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