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跟朋友聊天時,得知一種名為“硬皮病”的疾病。請問,這是什么病?皮膚出現硬塊就是硬皮病嗎?有哪些癥狀呢?
四川 付先生
付先生:
硬皮病是一種以皮膚炎性、變性、增厚和纖維化,進而硬化和萎縮為特征的結締組織病。本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20~50歲多見。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比率約為3∶1。
硬皮病的病因仍不明確,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①免疫異常。本病可伴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其他自身免疫病,血清中可有抗核抗體及類風濕因子等自身抗體,常伴有細胞免疫功能低下。②膠原(多種結締組織的主要成分)代謝異常。如成纖維細胞合成過多的膠原纖維;膠原酶活性減低,使膠原纖維分解減少。③外界因素。接觸聚氯乙烯、注射博萊霉素可引起硬皮病樣改變。接觸硅的煤礦及金礦工人硬皮病的發(fā)病率也較高。此外,遺傳因素、女性激素異常等也可能是硬皮病的原因。
臨床上根據病變范圍將硬皮病分為局限性及系統(tǒng)性兩種類型,前者僅累及皮膚,主要表現為身體局部某一部位的皮膚硬化,患處皮膚早期出現發(fā)紅不發(fā)硬,一般無痛癢,以后逐漸變白、萎縮發(fā)硬,之后漸漸變黑。后者除了皮膚還可累及消化道、心肺及腎臟等器官,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是手足發(fā)紫冰涼,伴有局部麻木、疼痛,一般在遇暖后會很快緩解,可見于90%以上的患者,稱作雷諾氏現象。這是由于指(趾)部位的血管痙攣和缺血引起的,若經常發(fā)作會導致局部的皮膚發(fā)黑壞死、手足指(趾)頭壞死變短或脫落的現象。進一步發(fā)展可使全身皮膚發(fā)硬、關節(jié)疼,內臟器官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內臟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吞咽較干的食物時有阻塞感、關節(jié)疼痛等,肺和肝腎的病變則要通過全面的實驗室檢查才能確定。如果是皮膚局限性患者,可在皮膚科就診;系統(tǒng)性患者尤其伴有內臟損害的,因為皮膚科門診系統(tǒng)用藥受限,建議到風濕免疫科就診,盡早系統(tǒng)用藥控制內臟損害,避免病情加重。
值得一提的是,皮膚出現硬塊不一定就是硬皮病,慢性濕疹、銀屑病等都可能出現局部皮膚變硬。硬皮病的主要診斷標準是近端硬皮病,即指(趾)端至掌指(趾)關節(jié)近端皮膚對稱性增厚,發(fā)緊和硬化,這類變化可累及整個肢體,包括面部、頸及軀干(胸和腹部)。次要標準為手指硬皮?。ú∽儍H限于手指)、指尖凹陷性瘢痕或指腹組織消失、雙側肺間質纖維化。符合主要標準或兩項以上(含兩項)次要標準者,可診斷為硬皮病。
最近看網上說,用嘴呼吸會變傻、變丑,還衍生出了許多相關的矯正產品。用嘴呼吸真的會變傻、變丑嗎?為什么呢?
江蘇 崔女生
崔女士:
比起鼻呼吸,口呼吸者有以下不良后果:病毒直接入口而不經鼻腔,更愛感冒;口腔內易干燥、唾液少、口臭重;含有殺菌成分的唾液少,愛長蟲牙;睡眠時壓迫喉嚨,易打鼾,睡眠質量差;妨礙青少年下巴生長發(fā)育,使牙齒排列不齊;影響臉部肌肉和骨骼,使面部變歪;嗅覺是最古老的感覺神經,與大腦直接連接,空氣不經鼻腔會讓大腦的嗅覺功能變遲鈍。
張嘴呼吸并不意味著能吸進去更多的氧氣,反而會因為呼吸方式不對,壓迫鼻腔而影響呼吸,讓大腦處于缺氧狀態(tài)。氧氣吸入量不夠,睡眠質量會差,人在白天就容易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智力也會受到輕微影響。特別是14歲以下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的兒童,身體發(fā)育、神經系統(tǒng)大腦發(fā)育都會受到影響,錯過了關鍵的發(fā)育時機,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思維不集中、反應遲鈍等,可能慢慢“變傻”。
口呼吸改變了人原本的呼吸方式,使得鼻腔不能正常通氣造成發(fā)育異常;口呼吸還會改變人口腔組織的正常位置,嘴唇和舌頭的位置改變會造成牙齒以及上下頜骨的改變。張口呼吸時,頰部肌肉對牙弓的力量容易導致牙弓縮窄,舌位異常,頰肌對上頜牙弓力量加強,慢慢地上頜牙弓開始變得狹窄,上前牙前傾,最終形成齙牙。
造成口呼吸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種情況是,上呼吸道堵塞造成的,鼻竇炎、鼻息肉、鼻甲肥大、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肥大等造成呼吸道堵塞,導致不能用鼻子呼吸,而只能用口呼吸;另一種情況是,并不存在疾病,單純的不良習慣造成的??诤粑呖蓢L試調整睡姿,不仰臥;鍛煉時不要太累,選擇能讓自己不張口喘氣的強度;睡覺時可用專用膠帶貼住嘴部等。如果效果不明顯或難以實施,建議到醫(yī)院檢查,明確是否由疾病導致口呼吸,并對原發(fā)病采取治療措施。
口呼吸者可有以下表現:無意識時嘴是半張開的;嘴唇發(fā)干;早晨醒來時,喉嚨火辣辣地疼;無法有意識地活動鼻孔;放松照鏡子時,嘴角總是朝下撇;吃東西時發(fā)出咕唧咕唧的聲音;打鼾;上下嘴唇厚度差距大;下唇“地包天”;牙齒不齊或前凸;習慣用單側牙齒咀嚼。如果符合以上較多情況,建議在生活中有意識的做出調整或到醫(yī)院尋求專業(yè)人士的幫助。
之前孩子玩耍時額頭磕破了,已經到醫(yī)院做了縫合處理。因為是個小姑娘,比較在意外貌,所以想知道怎樣做可以避免留疤,或是讓疤痕不那么明顯。
浙江 錢女士
錢女士:
通常情況下,傷口愈合得越快,疤痕就越不容易形成。反之,傷口愈合得越慢越容易感染,也就越容易形成疤痕。
想要疤痕不那么明顯,首先,在受傷時要及時到醫(yī)院由醫(yī)生對傷口進行清洗、消毒、縫合或包扎。常常有人擔心清洗傷口會耽誤時間,造成流血或把傷口洗得更大,甚至僅僅因為怕疼而拒絕清洗傷口。事實上,認真清洗傷口是避免留疤、促進傷口愈合最基礎的一步。比如外傷后傷口可能嵌入粉塵、煤灰等雜物,如果未清洗干凈,有顏色的顆粒殘留在皮膚內就會形成難看的粉塵染色。而消毒是為了防止感染,也是避免局部留疤痕的關鍵。因為感染會引起真皮下層的破壞、表皮無法再生,只好由肉芽組織增生填補缺損,這樣必然留下疤痕。同樣,對癤子、膿皰等要盡早由醫(yī)生科學處理,切忌用手去擠捏,以防止炎癥向深部擴散。此外,燙傷后要立即用大量清潔冷水沖洗,以減輕對深部組織的高溫損害;面部傷口不要用碘酒消毒,否則會引起色素沉著。
其次,傷口結癡后要耐心等待其自行脫落。常有人嫌棄黑乎乎的硬痂不好看,或者因為好奇,早早地就忍不住強行揭去痂皮。而此時尚在修復的表皮細胞還沒有完全長好,沒有了硬痂的保護很容易形成疤痕和色素沉著。個別時候還會不小心把剛剛長出的表皮細胞也帶掉了,刺激局部產生炎癥反應,阻礙傷口愈合。
另外,傷口愈合的時候會產生癢的感覺,用撓抓、熱水燙洗、衣服摩擦等方法止癢,會刺激局部毛細血管擴張、肉芽組織增生而形成疤痕;在飲食方面,酒、辣椒、羊肉、生蒜、生姜、芥末、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也會促進疤痕增長,因此傷口愈合期間應注意清淡飲食。如果吃含鉛、汞的藥物,會促進色素沉著。盛夏時節(jié),防曬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新生皮膚稚嫩,難以抵擋太陽光中紫外線的輻射,很容易形成色素沉著。需注意的是,化妝品、肥皂等不能接觸傷口。因為各種化妝品難免含有鉛、汞、銀等重金屬和光敏物質,它們會刺激皮膚色素增多。
我近段時間張嘴時腮幫子兩側的關節(jié)老咔噠咔噠響,早上起來時候還覺得嘴巴有點張不開、腮幫子痛。網上查了下說是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請問可信嗎?這種病怎么確診呢?
陜西 蔣先生
蔣先生:
腮幫子兩側的關節(jié)叫做顳(niè)下頜關節(jié),是面部唯一的關節(jié)。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一般指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綜合征,它不是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系列顳下頜關節(jié)疾病的統(tǒng)稱。當顳下頜關節(jié)的髁突、關節(jié)窩、關節(jié)盤、韌帶、肌肉、牙齒等出現了協(xié)調異?;騽?chuàng)傷,顳下頜關節(jié)不能正常發(fā)揮功能,就會導致顳下頜紊亂。本癥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jié)區(qū)疼痛、運動時關節(jié)彈響、下頜運動障礙等。
導致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的原因有大開口、咀嚼硬物、牙齒咬合紊亂、炎癥、外傷、精神緊張等。這是因為咀嚼硬物、大開口可能會導致咀嚼肌受損,使關節(jié)周圍的軟組織出現損傷、炎癥,從而導致顳下頜關節(jié)出現彈響、疼痛,甚至不能張口;而牙齒咬合因素、外傷等,可能會造成顳下頜關節(jié)盤移位,從而導致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
臨床上,通過下頜運動異常、關節(jié)彈響和雜音、疼痛這3個癥狀,就能診斷為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當然,除了通過癥狀來判斷,還需要做一些檢查。首先,用聽診器,就能聽到患者張口過程中出現的彈響;用手進行觸診,來判定兩側顳下頜關節(jié)髁突的運動是否正常。其次,通過X光、關節(jié)造影、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可以一目了然看到關節(jié)的狀況,進行確診。
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發(fā)作的時候,最好不要大張口、咬硬物、嚼口香糖和檳榔等,應減少關節(jié)的使用。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具有一定的自限性、自愈性,也就是說,有些人可能關節(jié)疼痛得很厲害,但在盡量閉口休息之后,癥狀會逐漸緩解,慢慢地就好了。如程度較輕的關節(jié)彈響、張口受限程度較低、疼痛較為輕微的患者,可以單純地熱敷、理療。一般情況下,熱敷5~7天,每天3次,每次15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是由關節(jié)發(fā)炎導致的,疼得比較厲害時建議不要熱敷,可以適當冷敷。因為發(fā)炎的時候熱敷,會加速炎癥的擴散,冷敷會讓患者感覺舒適一些。而對于癥狀比較嚴重、關節(jié)結構改變的患者,建議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關節(jié)盤一直在不正確的位置上,時間一長,患者會出現臉部歪斜的狀況。更嚴重的患者,顳下頜關節(jié)盤會變性、出現纖維化,這時就很難治療了。
我今年52歲,之前檢查發(fā)現中段食道癌,已經手術切除。術后近一個月出現腹瀉,一天2~3次,尤其喝雞湯、骨頭湯時更容易出現腹瀉。做了大便常規(guī)檢查,結果顯示正常。請問這是怎么回事?應該怎么辦?食道癌術后還會出現什么問題?
山東 童先生
童先生:
食道癌術后出現腹瀉,一般是多種原因共同造成的,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術后使用化療藥物導致患者出現腹瀉;
(2)食道癌手術后,胃的位置發(fā)生變化,從腹腔提到胸腔,導致胃腸道功能發(fā)生紊亂,進而出現腹瀉;
(3)食道癌手術過程中切斷了迷走神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腸蠕動加快,也會出現腹瀉;
(4)手術后患者身體比較弱,容易出現腸道細菌感染或者菌群失調,導致腹瀉。
如果是化療藥導致的腹瀉,建議咨詢醫(yī)生是否要調整化療用藥。如果是胃腸功能紊亂或者菌群失調導致的腹瀉,需要時間慢慢調節(jié),等胃腸道功能恢復或者菌群正常后即可好轉。在此過程中,建議患者可以先調整飲食,多吃一些低脂肪、高糖、高蛋白的食物,因為脂肪在腸道內不易吸收,高脂肪飲食會導致脂肪在腸道內堆積,容易導致腹瀉。此外,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用益生菌來調理腸道,幫助食物消化,促進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最后,可以由醫(yī)生指導,使用一些止瀉的藥物,例如苯乙哌啶、次碳酸鉍等。
食道癌術后可能出現吃飯老打嗝的情況。這是因為食道癌術后,胃被提到胸腔里,在胸腔內占據較大空間,可能會影響到肺和心臟,引起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減退,導致胸悶感。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食道癌手術后,胃的容積會變小,而且剛做完手術時,胃動力會變差,不能將食物快速排空,送進腸道,就會導致食物在胃里面停留。因此,為了給食物騰出更多的空間,胃里的氣體就需要排出去,這時就會出現打嗝后才能將食物咽下去的現象。對此,患者不要太過擔憂。因為人體器官有非常強的適應能力,只要掌握正確的進食方式,這種不適感會逐漸消失。建議要少吃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吃完不要馬上躺下,可以半躺著,或站著,也可以適當活動,借助重力的作用加速胃排空。如果仍然有惡心、脹氣、胸悶等癥狀,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適當使用胃腸動力藥。
此外,食道癌術后還可能出現總是咳嗽的情況,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胃食管反流。原來食管與胃之間有一個接口,叫做賁門。賁門就像一個單向閥門,讓食物只能從上往下走到胃里面,不能從胃里往上回流。食道癌手術后,賁門就沒了。此時當患者平躺時,胃里面的東西就會往上涌,堵到嗓子眼。之所以會咳嗽,就是涌上來的胃酸刺激嗓子導致的。此時若擅自應用一些消炎藥和止咳藥,是沒有用的。針對食道癌的術后因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咳嗽,最好的方法是在醫(yī)生指導下應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讓胃酸少一點。同時盡量少吃多餐,吃飯后不要馬上平躺,養(yǎng)成飯后活動半小時的習慣。另外,睡前1小時內不要吃東西,尤其不要吃流食。建議睡覺時枕頭要高一點,防止胃酸反流后誤吸到肺里,引起肺部感染。
我今年30歲,一米六的身高體重卻有一百七十多斤。之前聽朋友說有人通過“縮胃減重術”減肥成功了,想問下這個手術人人都適合嗎?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貴陽 方女士
方女士:
縮胃手術全稱腹腔鏡縮胃手術,又名袖狀胃切除手術。因為手術會切掉八成的胃體積,除了會降低食量,還會減少刺激食欲的胃饑餓素的分泌量,因此食欲也會降低。術后兩年內約可減去10~15個BMI或七成多余的體重。BMI即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對于那些BMI較高(超過40)而又難以減低食量的人來說,縮胃手術能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此外,袖狀胃切除術對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是目前歐洲廣泛采用的減重與糖尿病手術。
袖狀胃切除手術的建議年齡為16~65歲,適用人群包括:2型糖尿病程≤15年,且胰島仍存有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空腹血清C肽水平≥正常值下限的2/1;BMI≥27.5。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時,可酌情提高手術推薦等級;BMI在25.0~27.4之間的患者需謹慎考慮手術。除了以上標準,還需考慮患者是否有嚴重的肥胖相關并發(fā)癥等??傊欠衲苓M行袖狀胃切除手術,應咨詢專業(yè)醫(yī)生。
縮胃手術整體安全性較高,還有術后復原較快,長期副作用較少,沒有植入外來物,沒有破裂泄漏磨傷的風險,不影響維生素、礦物質吸收等優(yōu)點,但也存在一些注意事項。首先,患者術后飲食習慣會有很大改變,如果進食量過多或者進食過快,可能引起惡心嘔吐。術后兩星期內飲食應以流質為主,2~4星期以軟餐為主,此后可慢慢加入固體食物。術后半年內應接受營養(yǎng)師長期輔導飲食,避免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術后有輕微嘔吐及氣脹是常見的。約有1/5人術后或會產生胃酸反流,或需藥物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袖狀胃切除手術雖然可以幫助患者大大減少食量,但手術后體重并非必然會自然下降。手術后如果不加以節(jié)制飲食,食量也可回升,患者也有機會復胖。因此術后患者仍要注意飲食及保持運動,才能有理想的肥胖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