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雅 婷
(江南大學環(huán)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路基路面工程》這門課程已經成為國內外本科生階段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相關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過度,更加強調培養(yǎng)實踐型人才,這無疑對高等教育的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西方國家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對我國高科技行業(yè)的發(fā)展進行圍追堵截,“卡脖子”技術的突破困境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對人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這使得《路基路面工程》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需要按照新的要求來適應,需要根據(jù)路基路面工程課程本身的特點,深化改革教學機制和教學方法,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和實踐性人才的目標。以往的研究更多強調的是從課程建設[1,2]、教學手段[3]、課程思政[4]提升《路基路面工程》的教學效果,而對于如何通過改革來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要求較少涉及。本文在闡述《路基路面工程》相關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梳理其教學過程中的現(xiàn)實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為《路基路面工程》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參考。
通過對《路基路面工程》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國家有關道路工程的設計、施工的規(guī)范、規(guī)程和標準。掌握路基路面工程的結構特點與功能要求,路基土的工程特性和承載力評價方法與指標,路基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要求與設計方法,交通量確定方法。掌握道路工程結構物的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能應用現(xiàn)行規(guī)范進行道路結構物設計。了解道路工程施工方法,熟悉道路工程施工主要的質量標準,了解道路施工常用的機械設備。掌握并運用路基路面專業(yè)知識體系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綜合的分析,并得出解決方案。能夠結合路基路面相關文獻研究分析路基路面中的復雜工程問題,評價其解決方案,并得到有效結論。此外,應使學生掌握新時代下我國路基路面設計與施工的新要求,綜合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初步進行實際工程設計,提高自學和獨立開展設計工作的能力,初步掌握路基路面結構設計的方法,能夠根據(jù)不同的地質條件、不同的交通環(huán)境進行路基和路面結構的初步設計,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
路基路面工程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與交通類專業(yè):公路工程、交通工程、城市道路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機場工程等專業(yè)方向的必修課。其設計內容廣泛,需要在土木工程材料、土質學與土力學、材料力學等課程基礎上進行。在教學實踐當中發(fā)現(xiàn),教學情況和學生的掌握情況不甚理想,原因主要為以下幾點:1)課程內容范圍廣,教學手段單一,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缺少對路基路面工程結構的整體把握與基本認識;2)學生進入大學后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不清楚所學專業(yè)在國民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從事該行業(yè)所需要的專業(yè)技能,對學習路基路面工程的態(tài)度尚需端正;3)實踐機會較少,缺少對路基路面設計與施工的系統(tǒng)認識,對《路基路面工程》課程的認知仍停留在基礎的理論學習階段。
路基路面工程學科的內容具有多樣性,尤其體現(xiàn)在廣闊的研究領域上,涵蓋了路基設計與施工、路面設計與施工和路面的養(yǎng)護管理等方面。國內現(xiàn)有的《路基路面工程》相關教材種類繁多,由于不同作者在路基路面工程學科內容理解上的差異,導致國內《路基路面工程》的教材在內容涉及上各有所長,對于理論和應用學習的側重點有所差異,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難以較好地選擇合適的教材。
本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需強化工程思維訓練并安排足夠的實習實訓環(huán)節(jié)[5]。路基路面工程課程的教學,一方面需要確保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學科體系的科學性,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思維,利用相關理論指導對路基路面工程的認識和實踐。路基路面工程的學科內容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這會導致《路基路面工程》這門課的教學方法呈現(xiàn)出單一性。為了保證多學科理論下的統(tǒng)一教學,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理論梳理式教學,但有可能造成課堂教學方式枯燥乏味,學生聽講質量下降,師生互動缺乏的情況。
《路基路面工程》并不是獨立存在的一門課程,其有諸多知識點需要其他學科知識的輔助,比如土木工程材料、土質學與土力學、材料力學、人工智能技術、測量學、現(xiàn)代管理學等學科。隨著我國交通環(huán)境與背景的不斷改變,對道路基礎設施的設計和施工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體現(xiàn)在新材料、自動化、智能化以及環(huán)保性等方面。然而,在目前的《路基路面工程》授課中,仍然以講授傳統(tǒng)路基路面知識為主,缺少學科的交叉與融合,導致學生對我國道路工程領域的研究與應用的認識較落后。
首先,針對本科專業(yè)的不同,設置不同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學內容體系。比如土木工程專業(yè)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學內容涉及應以路基路面結構的設計與施工為主,而對于交通工程專業(yè),其教學內容設計應更全面,從設計、施工、養(yǎng)護和管理方面都有所專注。其次,《路基路面工程》教學體系設計與所在學院的課程要求匹配,比如有的學院中,《路基路面工程》為選修課,主要講述公路、城市道路工程中路基工程、路面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有的學院為必修課,主要結合工程材料、巖土工程、結構分析理論、人工智能技術等展開詳細的教學,并根據(jù)《路基路面工程》所需的輔助知識,合理安排課程學期和周次。
結合《路基路面工程》的課程特點和教學層次,選擇合適的教材,使不同學科背景學生的教學需求均得以實現(xiàn),以提升教學效果。首先,根據(jù)學生前期的知識儲備和專業(yè)特點,篩選出一批合適的教材,結合教師的教學授課體系,篩選出一部分合適的教材。其次,在初選過的教材中,依據(jù)同行意見,判斷教材內容是否能夠充分反映出路基路面工程學科的重點內容和國際前沿水平,能夠達到本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滿足國家層面對創(chuàng)新型人才、實踐性人才的需求,最后確定教師授課所用《路基路面工程》的教材。
《路基路面工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種方式,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首先,可以基于專業(yè)認證導向改革路基路面工程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xù)改進為基本理念?!堵坊访婀こ獭分猩婕肮こ虡嬙煳?,需要學生的立體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收集多媒體資料,幫助學生建立空間關系;在路面教學中涉及公式推導較多,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安排隨堂演示部分,利用計算機軟件和程序[6],給學生直觀的展示出模型的參數(shù)變化對結果的影響。其次,在課程中多加入案例分析,讓學生結合理論和實際,加強對路基路面工程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再次,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過程考核,不但要求學生通過期末考試,還要對平時成績有所加強,比如增加專題討論環(huán)節(jié)、課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要堅持持續(xù)改進的理念,根據(jù)學生和老師的定期反饋,以及通過期末成績的總結分析,可以直觀的了解教學過程中哪些章節(jié)和內容是學生掌握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不斷的優(yōu)化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彌補教學中的短板,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
《路基路面工程》作為土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的重要基礎課程,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至關重要。高校教師應根據(jù)學生所在專業(yè)特點,設置不同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學內容體系。此外,應選擇合適的教材,使不同學科背景學生的教學需求均得以實現(xiàn),以提升教學效果。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xù)改進為基本理念,不斷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