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雪冰
教學(xué)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xué)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清幽、陶醉”等詞語。
2.在閱讀理解的基礎(chǔ)上,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
3.涵泳語言,朗讀語段,從貝多芬的言行中體會他的情感,感受音樂家對窮人的同情和窮人對音樂的熱愛。
4.初步感受聯(lián)想的表達作用,體會《月光曲》的魅力,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一、音樂導(dǎo)入,揭示課題
1.播放貝多芬《致愛麗絲》,指名學(xué)生談對貝多芬的了解。
2.師導(dǎo)入: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之一,他用音樂贏得全世界人們的心。今天,我們一同走進課文《月光曲》,看看我們能從課文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什么,從貝多芬的內(nèi)心聆聽到什么。
二、初讀課文,簡要概括
1.生自讀課文。
2.出示詞語,指名讀。相機理解“傳說、清幽”等詞語。
3.抓住關(guān)鍵,簡要概括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
(1)同桌交流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
過程。
(2)指名交流。
4.師小結(jié):這是一個美好的傳說。貝多芬彈了一曲又一曲,彈出了著名的《月光曲》。
三、品讀第8~9自然段,感受樂曲之美、想象之美
1.生自由朗讀課文第8~9自然段。思考:你從哪里看出貝多芬彈奏的《月光曲》是一首美妙的樂曲?
2.全班交流,朗讀想象。
預(yù)設(shè)1:從兄妹倆的表現(xiàn)可以看出《月光曲》的美妙。生默讀,圈畫描寫兄妹倆表現(xiàn)的語句,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
醉了。
(1)聯(lián)系生活,說說“陶醉”的意思。
(是一種完全地沉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中;陶醉后內(nèi)心是愉悅的、放松的。)
(2)聯(lián)系本文,說說兄妹倆“陶醉”在美妙的琴聲中是什么意思。
(被貝多芬的演奏完全吸引了,忘記了現(xiàn)實的窮苦;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強弱的變化,聯(lián)想到一些事物、景物;身心都非常放松,心情很愉悅,心馳神往的感覺……)
預(yù)設(shè)2:從情景相融中體會到《月光
曲》的美妙。生默讀,圈畫詞語,全班交流。
出示詞語:清幽的月光 ? 清幽的茅屋 ? ?輕紗 ? 銀紗
(1)望文生義,說說“清幽”的意思。(清靜、幽深)
(2)聯(lián)系詩句,體會“清幽”的意境。(元朝劉因《游源泉》:“叢祠郁蒼翠,萬古藏清幽?!保?/p>
(3)前后聯(lián)結(jié),感受妙喻。(銀紗喻月光,寫出顏色特點;輕紗喻月光,寫出質(zhì)感特點。)
(4)小結(jié):情景交融、曲景相襯,在清幽、美好的月光映照下,襯托出《月光曲》的美妙。
預(yù)設(shè)3:從美好的聯(lián)想中體會到《月光曲》的美妙。生默讀,畫出寫實與聯(lián)想的語句,同桌交流。
出示課文第9自然段。
(1)出示圖片,請學(xué)生根據(jù)文字的描述,正確排列圖形順序。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穿過微云;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2)感情朗讀,想象畫面,表現(xiàn)曲調(diào)變化,體會從舒緩到明快到高昂的曲調(diào)變化。
(3)聆聽《月光曲》,出示課文中定格音樂的文字,曲文對應(yīng)。
3.以《月光曲》為背景音樂,自主背誦第8~9自然段。
四、師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概括梳理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jīng)過,感受《月光曲》的美妙。美好的樂曲傳遞出一段怎樣的美好情感?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xué)習。
第二課時
一、回顧鞏固,導(dǎo)入新課
1.聽寫詞語。(蠟燭 ?清幽 ?琴鍵 ?霎時間 波濤洶涌 ?微波粼粼)
2.師生朗讀第9自然段。(播放《月光曲》)
(師讀寫實部分,生讀聯(lián)想
部分。)
3.談話導(dǎo)入:今天,讓我們繼續(xù)學(xué)習《月光曲》,聆聽一個美麗的傳說,走進一個偉大的心靈。
二、聽談話,走近貝多芬
1.師過渡:同學(xué)們,究竟是什么打動了音樂家貝多芬的心,讓他創(chuàng)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讓我們再回到那個月光清幽的夜晚。
2.默讀課文,思考:那天晚上貝多芬做了什么?
3.生交流。(出示)
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xù)續(xù)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
貝多芬聽到這里,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
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p>
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p>
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師:以上八個句子寫到貝多芬做了四件事(聽琴聲、聽談話、彈曲子、記曲譜。)
4.品味句子:貝多芬走近茅
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談話。
(1)貝多芬聽到了什么?(兄妹倆的對話)
(2)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家,有
一顆敏感的心。他從兄妹倆的談話里聽出了哪些言外之意?
(貝多芬聽出盲姑娘渴望聽到他演奏的曲子;聽出這位小姑娘很熱愛音樂;感受到姑娘對音樂的追求;聽出小姑娘天性善良、善解人意、體諒哥哥……)
(3)小結(jié):貝多芬善于聽出話中之意,同學(xué)們也善于聽出文中之意。識文得意,學(xué)習語文當是
如此。
5.品味句子:貝多芬沒有回
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p>
(1)貝多芬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出示盲姑娘說
的話)
(2)師生角色扮演,讀貝多芬與盲姑娘的對話。
(3)采訪:貝多芬,為什么你沒有回答? 為什么你要再為盲姑娘彈一曲呢?
(4)師小結(jié):知音難遇。貝多芬沒想到在一間茅屋里遇到了知音。他和盲姑娘一樣內(nèi)心十分激動。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貝多芬再彈一曲也是謝知音。貝多芬是偉大的音樂家,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他的語言。于是,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月光曲》的旋律在月光下傾瀉而出。
三、賞月光,走近貝多芬
1.生默讀,找出文中幾處寫
“月光”的句子。
2.生交流,課件出示:
月光照進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
3.辨析討論: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僅僅是因為那個夜晚,茅屋里灑滿清幽的月光嗎?
(1)月光的美好象征。
(2)出示貝多芬名言。
我為什么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
我的音樂只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
4.師小結(jié):清幽的月光,美妙的樂曲,美好的心靈,在那月光傾瀉的茅屋里,貝多芬遇知音而心緒蕩漾,與兄妹倆雖處貧窮卻向往音樂、熱愛生活的情感相契合。他借著清幽的月光彈琴抒懷,一首寄情于月光、有感于知音的優(yōu)美鋼琴曲就這樣誕生了。
四、課后延伸,拓展閱讀
1.欣賞《歡樂頌》《月光奏鳴
曲》。
2.閱讀《貝多芬傳》(傅雷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出版)。
(作者單位:福建廈門市安兜小學(xué))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