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紅
摘 ?要: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就是要在生活中體會、學習,理解、運用語文知識,把生活引進作文課堂 ,讓生活與作文息息相關,讓作文走進生活,讓學習回歸生活。
關鍵詞:小學作文;生活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6-0151-02
【Abstract】Life oriented composi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to experience,learn,understand and use Chinese knowledge in life,introduce life into composition class,make life closely related to composition,let composition come into life and let learning return to lif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Life;Strategy
魯迅先生曾將作文之路比為“暗胡同”,那么,能真正照亮“暗胡同”之路的是什么呢?通過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摒棄了所有浮躁、華麗的形容,可以用三個字總結:“生活化”。
1.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
學生作文內容本來就是生活內容的反映,只有讓學生用心去觀察,細心體會發(fā)生在身邊的一切現(xiàn)象,學生對素材的運用才會順手拈來,貼切得體。在作文中,這些用作下鍋的“米”(素材)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我們的所見所聞,以及所見所聞之后的所思所感。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題。教育與生活密切結合起來,知行合一,是努力踐行這個思想的主要體現(xiàn)。
(1)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處處即作文
作文是再現(xiàn)學生心理的學習實踐活動,是經(jīng)過大腦精密的“加工”,生活中獨立存在的客觀事物經(jīng)學生習作成為了有靈魂,有性格,有妙趣,相互關聯(lián)的“物”,而學生也在習作過程中將自己的想法、情感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在習作過程中通過語言文字的巧妙運用而表達出來,從而也提高了自己對生活的認知水平。因此,我們在寫作教學中要多引導學生深入生活,親身體會,在觀察、發(fā)現(xiàn)、思考中提高寫作水平;在教育中必須給學生充足時間、空間,讓學生以生活為課堂,熱愛生活,享受人生,這樣,我們就可以從文中見“人”。校園、家里、公園、街頭、大千世界;小伙伴、師長、長輩、一面之緣的陌生人;城鄉(xiāng)田野、衣食住行、接人待物……俯首仰拾,處處皆有文章;古往今來,未知世界,天馬行空,思緒所至,下筆皆可成文。真心、真言、真趣,必定構成習作素材源源不斷的活水源頭。
當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后,可以讓學生自由表達自己所見、所聞、所想。給習作取一個畫龍點睛的題目,引導把握正能量,鼓勵用自己最擅長的表述方式進行比較自由的創(chuàng)作,運用場景再現(xiàn)、游戲活動、角色扮演等形式,走進生活取材生活,真正讓習作成為學生傳情達意的工具,讓習作成為學生生活的“必需品”。
(2)遵循學生作文心理規(guī)律,利用生活激發(fā)寫作熱情
利用生活中產生的共鳴契機,抓住學生思想情感的敏感點,激發(fā)學生寫作需求,主題作文、實踐作文、隨機作文相機結合,進行有效創(chuàng)作。陶行知教導我們:“您必須以大自然為您的生物園,才有豐富的收獲。”如在寫景的習作時,結合當下的季節(jié),順勢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尋找,并且可以相應的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從眼中看到心里。通過寫生定格眼中的美景,從古詩文名篇去領悟名家筆下的勝景,讓他們到野外去欣賞明媚的景色,感悟大自然的神奇。還可以結合語文實踐活動課,讓孩子們誦詩、賞景、品趣,促進生活體驗的內化。然后再進行寫作,學生就可以做到“下筆如有神”。這樣的習作主題明確,構思新穎,選材廣泛,內容真實,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3)積極營造生活情境,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當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情境中,眼界得到開闊,思維得到擴散,能發(fā)現(xiàn)許多平時不曾留意的現(xiàn)象,想象力也打開了翅膀,對生活的認識具有了深度和廣度。如班級里舉行扳手腕比賽,跳繩比賽,班級之間舉行拔河比賽,“袋鼠跳”比賽等,活動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空前絕后,習作時思緒如泉涌。得益于學生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得益于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使累積的素材避免了模式化,學生寫作避免了假、大、空。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更好地體驗了生活,也加深了對生活的理解,感受并實踐到了生活化的作文。
2.作文訓練方式生活化
訓練是“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學習和輔導掌握某種技能”,平時注意把小學作文訓練方式建立在生活需要上,取之于日常起居、衣食住行,用之于文章創(chuàng)作,為掌握文字運用技巧服務。在訓練選擇上,注意方法方式,應當盡量圍繞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生活環(huán)境,將教學要求通過適當?shù)摹扒馈倍D化為創(chuàng)作的“果實”。
(1)在廣泛閱讀中訓練寫作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海量閱讀。學生在讀書時要做到讓自己沉浸在片段里面,與書中的人物交流,與書的作者對話,與書中的思想碰撞,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在“靜心”中得到享受,在享受中培養(yǎng)了豐富的情感,明是非、辨真假。如我班設立了“糖果世界”圖書角,每個學生都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放在圖書角,與同學們分享。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喜好,舉辦分“糖果”活動,將書進行分類,將學生進行分組,使每一本書猶如每一粒糖果“分”到每一個喜歡它的學生手中,喜歡同一本書的同學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他們都非常喜歡這個流動的“圖書館”。一周專門拿出兩節(jié)課,在學校設置的書吧里,教師導引,學生靜讀。引導學生誦讀經(jīng)典古詩詞、現(xiàn)代優(yōu)秀名篇、古今中外名著,談古論今,與大師對話;引導學生關注熱點時事新聞、熱門報刊雜志、網(wǎng)紅網(wǎng)絡閱讀,緊跟時代的腳步。目前,教室里,走廊間,臺階上,隨處可見癡迷的“小書蟲”,一股爭讀書、愛讀書的氛圍在我班已經(jīng)初步形成。
閱讀能夠鞏固學習成果,是豐富各類知識的有效手段。學生通過廣泛涉獵中外文學作品,在閱讀中汲取人類高尚精神情操和精美語言藝術,不斷鞏固積累知識并回饋于寫作。博覽群書才能博識,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待到習作時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
(2)在平日生活中訓練寫作
樹立大作文觀,把作文視同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習作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帶”到習作中來。同時,要努力創(chuàng)設生活環(huán)境訓練寫作,訓練學生提高準確表達生活的能力。法國小說家莫泊桑為了寫《羊脂球》這部小說,自己硬是讓羊往自己肚子上踢了一腳才有感受,而夏衍為了寫包身工,也和包身工蹲了幾個月,才讓自己文章中的包身工能哭,能笑,能怒,能流血。這告訴我們有了切身的體會才能寫出動人的情節(jié)。所以光學之于書面,僅于紙上談兵,一味模仿不能創(chuàng)作出有自我個性的作品。做家務不能都只會洗手帕,做游戲不能都做老鷹捉小雞,我的好朋友不可能都長有兩個小酒窩。如寫做游戲,我引導學生室內外盡量做不同游戲。結果有學生寫《貼鼻子》,有學生寫《丟沙包》、有學生寫《跳房子》、還有的寫《抓石子》、《踩高腳》……文章很有趣味、有童味。在開始說時,學生只能片面地說說自己怎樣玩游戲的過程,不能將游戲的趣味性說出來,我便讓個別學生回放游戲動作,指導學生從動作,神態(tài)、表情細致觀察。
3.作文教學過程生活化
作文教學應實實在在地教學生寫作,在這一過程中,要關注寫前指導,也要注重寫后講評。注意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養(yǎng)成,傳授科學的作文方法,引導學生大膽表述生活中所見、所聞和所感,給他們的作文指明方向。
寫前指導課是關鍵,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習作課堂引進學生生活要求多角度、全方位,從司空見慣的人和物中,用“慧眼”努力找出一點使你心動的東西來,從平常人、平常事中用“慧心”感悟到不平常。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學生通過自身體驗提高生活認知水平的過程。在寫作中需要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和思考生活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傾訴、表達的欲望,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將訓練作文與生活作文相結合,在“真—假—真”(即從表達生活、表達思想的目的出發(fā),進行訓練作文的強化,最終達到生活作文的目的。)的過程中,使學生由“要我作文”轉變?yōu)椤拔乙魑摹保ㄟ^作文表達思想、情感,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思維能力。
作文評講課既要有針對性,又要重視差異性,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每次作文講評課,我都會大張旗鼓展示許多優(yōu)秀作品,或者是行文流暢,或者是立意深遠,或者是選材精當,又或者是語言優(yōu)美,盡量使每一個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都獲得成功的體驗,特別是幫助了相當一部分同學建立了作文的自信,挖掘出他們內在的潛力,激發(fā)他們習作的興趣。出版班級作文周報,學生優(yōu)秀習作匯編,個人作文集,成熟的文章竭力推薦給報刊雜志,參加各級的征文大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舞臺,充分演繹自己的角色,擁有自己的讀者,聽到屬于自己的掌聲,一定程度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嘗到“甜頭”的學生,得到別人的肯定,增加了自信心,不再覺得作文是一件難事,甚至已然成為他們的樂趣。所以說我們班大部分同學喜歡作文課,覺得那無疑是在“享受成功”。
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就是要在生活中體會、學習,理解、運用語文知識,把生活引進作文課堂 ,讓生活與作文息息相關,讓作文走進生活,讓學習回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