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欣
(柳州市箭盤山小學 廣西柳州 545000)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也是形成讀寫能力的先決條件?,F在的科學發(fā)展日新月異,學生視野也越來越寬,如何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激發(fā)孩子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識字的能力,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識字寫字習慣,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利用電子書包優(yōu)勢提高識字教學效率進行探究。
語文新課標明確要求,1-2年級學生要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是小學語文學習的起點和基礎,影響著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發(fā)展。傳統的識字教學存在學生興趣不高、錯別字多、識字回生嚴重等問題。電子書包是運用信息化設備教學的便攜式終端,打破了傳統識字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能將枯燥的識字轉化成興趣識字,可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良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識字學習狀態(tài)。
《左傳》有云“凡事預則立”,預習是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預習能夠提高課堂聽課效果,能夠培養(yǎng)自學能力,尤其在低年級培養(yǎng)良好的預習習慣尤為重要。但是現在很多孩子對預習不重視,興趣低。這是因為預習內容枯燥機械,都是布置朗讀課文,圈畫詞語,沒有針對性,而且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情,效率不高。
電子書包中有圖文并茂的預習內容,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學生可利用“電子教材”進行朗讀正音,利用“資源庫”預習生字的讀音、筆順、偏旁部首。教師可利用“一課一練”對學生進行預習檢測,發(fā)現問題在課堂上及時反饋,集中突破。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在預習檢測中發(fā)現學生對“那”和“哪”這兩個字字形、讀音和用法都分不清,出錯率較高。在第二天的教學中,教師就把生字教學的難點放在了這兩個字的區(qū)分上,抓準難點,突破難點。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補充識字資源。比如,學習《樹之歌》這篇課文時,課后的生字大多帶有“木”字旁且大多都是形聲字。在預習時,教師及時在“學習資源”中補充了有關形聲字和“木”字旁的微課,對學生預習生字和學習這類字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電子書包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預習的興趣,在低年段增強識字寫字預習效果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
中國的漢字是表意文字,具有音形義統一的特點,《辭?!分羞@樣解釋識字:1.認識文字;2.知曉文字音義。識字就是抓住漢字的音形義三個方面來學習。就是說學習漢字要經歷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和明白字義這三個過程。課標中明確指出,低年段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量大,任務重。要達到音形義三者兼顧,要有抽象思維,自主學習的意識,這對于年齡小的低年段孩子來說有難度。傳統的識字教學是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達成教學目標。要改變這一現狀,我們要利用電子書包即時、直觀、多樣的特點,重新架構識字教學,對識字環(huán)節(jié)、識字方法、檢測方法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
電子書包具有強大的互動性、即時性,利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對識字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改變傳統識字教師教學生被動接受的情況。識字環(huán)節(jié)可有“匯報—質疑—新授—評價”。匯報就是學生匯報在昨天的預習中學到了哪些內容,教師可通過電子書包下發(fā)匯報要求,提示學生學習和匯報時關注到生字的讀音、字形、筆順、偏旁等方面。質疑就是利用平臺對自己的預習或者同學的匯報提出疑問。新授就是教師依據本課生字的重難點和學生在匯報和質疑環(huán)節(jié)出現的問題進行新授。在新授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電子書包的互動特點,比如,學習《棉花姑娘》中的“病”字時,在學生的匯報和質疑中教師發(fā)現學生容易把這個字的偏旁記成“廣”字旁。針對這一難點,我用電子書包發(fā)送了一個微課,從字理、字形等方面入手幫學生突破難點,勾連從前的知識提示寫好這個字要注意里面的部分要伸出來一點,再讓學生描紅臨寫。學生在學習生字時積極性很高,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真正實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體[2]。
傳統的識字方法有熟字帶生字法、同偏旁部首識字法、象形識字法、形聲識字法、會意識字法、歸類識字法、字理識字法等。這些識字方法結合了中國漢字造字特點,經過了時間的洗禮,非??茖W。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低年級的孩子抽象思維較差,更容易接受更直觀形象的東西,這是兒童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電子書包的直觀和趣味性帶來了識字方法的變革,在尊重漢字造字基本規(guī)律和原有識字方法的基礎上,利用電子書包進行優(yōu)化創(chuàng)新,可幫孩子加深記憶。比如,學習“本”這個字時,在預習和學生的匯報中發(fā)現,學生對“木”和“本”經常分不清。教師在課堂中告訴大家,“本”是一個指事字,指的是樹木的最下面,就是樹根,所以,在“木”下面加了一小橫,代表樹根。教師通過電子書包發(fā)送了一個樹木的圖片,讓孩子們圈出樹根,再根據圖片,在“木”的甲骨文下方加上小橫就變成了“本”,學生通過圖片、字理結合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自己動手操作,很輕松地區(qū)分了這兩個形近字。教師還進行了拓展,通過一個樹木的圖片繼續(xù)讓學生認識和區(qū)分了“末”“未”??梢姡秒娮訒逻M行識字教學可以融合圖片、聲音、視頻、文本,更貼近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可極大地提高識字效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幫助學生形成主動識字的能力和習慣[3]。
檢測對識字來說非常重要。電子書包對識字的檢測非常多樣。在預習時可以上傳語音,系統可以自動檢測學生對生字的朗讀是否準確。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置豐富多彩的游戲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字的音形義。還可以設置習題發(fā)送到學生的客戶端,學生完成后提交,教師可以及時監(jiān)測到學生答題的正確率、答題速度等,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新課標要求,學生每天在課堂上有十分鐘的練字時間,教師可以利用電子書包的拍照功能,學生將自己課堂上書寫的字上傳,教師及時點評,反饋,指出共同存在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在自己的客戶端上互相點評,點評后學生再次更正書寫,提高書寫水平。課后教師可布置識字作業(yè),提交后系統可自動幫助批改,如果對答題情況不滿意可重新答題,系統會幫助教師分析哪些字出錯多,哪些字孩子掌握不牢,有針對性地復習,查缺補漏。這樣的檢測更有趣、更高效,事半功倍[4]。
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素養(yǎng)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而識字、寫字是學好語文的基礎。在布置識字寫字的作業(yè)時也要注意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拓寬學生的視野。電子書包可為課后的識字訓練提供很好的平臺。教師可發(fā)送關于漢字規(guī)律的微課,結合所學的生字和課文發(fā)送相關的繪本閱讀、課外閱讀。在識字的同時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其更好地了解中國文化。
綜上所述,電子書包是在當代教育環(huán)境下應運而生的,它能幫助學生做回課堂的主人,尤其在語文識字教學上,極具趣味性、互動性,貼近低年段學生的特點,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提升他們主動識字的能力。電子書包能幫助教師更全面、快速地掌握學生的識字情況,找出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中高段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