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曌馨
(吉林大學校友聯絡和教育基金管理處 吉林 130021)
精細化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高校教育領域。這種企業(yè)管理模式,從一定程度上對高校的機構管理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使得高校的辦學工作開展取得了極大進步與提升。高?;饡歉咝YY金募集的重要部門,其持有的資金對于高校的運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學校對其進行精細化管理是大勢所趨,也是推動其日后發(fā)展的長遠之計。高?;饡毣芾?,可以簡要概括成“四化”,即標準化、信息化、人性化和品牌化。
在現代社會中,任何事物都逃不開“規(guī)矩”二字。因此,一個基金會想要持續(xù)經營下去,首要前提是有一套讓其依據參照的管理標準。從法律關系的主體來講,基金會屬于非營利法人,在日常事務中,會涉及到諸如經費管理、項目決策等各類工作。這對本單位的基金會管理規(guī)范提出了要求,該管理規(guī)范必須是在不違反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前提下,符合本基金會自身特色發(fā)展需求的。[1]
管理規(guī)范標準化作為基金會精細化管理的一環(huán),高校制定的各項細則必須細致到位,不能出現文字漏洞、前后矛盾等現象,防止對實際工作的開展產生重大誤導。
但光有完美無缺的管理規(guī)范是不夠的,執(zhí)行的人同樣很重要。相信大多數人去政府機關辦理業(yè)務都遇到過這樣的現象,其窗口雖然眾多,但是工作效率并不高,時常因為各種問題,需要跑很多趟才能辦成一項業(yè)務,對比銀行、證券公司等企業(y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究其原因,和相關工作人員對標準化管理規(guī)范的了解程度不達標有關。因此,高?;饡毣芾淼摹皹藴驶币画h(huán),在制定好管理規(guī)范以后,還要把好執(zhí)行這一關,針對有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必要時可增設一定的考試,幫助他們掌握現有的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開展日常工作。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是所有機構部門的發(fā)展機遇,許多機關部門都趁機利用其改革現有的工作模式。高校基金會也不例外,信息化是高?;饡崿F精細化管理借助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將事務簡單化、流程化,便于內部的管理和工作的梳理總結。[2]
信息化對比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有眾多優(yōu)勢。首先,在信息傳遞方面,它的速度將會提高很多,節(jié)約了時間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人力資源與成本。其次,信息化對信息的公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讓基金會在大眾的監(jiān)督下展開工作。一方面,這對基金會的工作起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基金會提高大眾形象,提升自身公信力。最后,高?;饡梢酝ㄟ^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介發(fā)布相關活動信息,接受大眾的監(jiān)督。
工作人員是機構部門公眾形象的重大影響因素,在生活中,給我們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的態(tài)度,不僅會影響我們對此次服務的評價,還會影響我們對這個機構的評價。因此,高校基金會在日常工作中與捐贈人聯系溝通時,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態(tài)度至關重要。友善敬業(yè)的工作人員將會促使合作愉快進行,也有利于捐贈方在未來對基金會進行持續(xù)性的捐贈,為長期合作埋下鋪墊。[3]
高?;饡趯Υ苤藭r,同樣要予以和善對待。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就是募集社會資金,去資助有需要的人。而高?;饡馁Y助對象主要是需要資金渡過難關的教師和學生。雖然,他們需要我們的資助。但理應受到充分的尊重。基金會應該讓學生感受到的是來自學校的關愛,而不是憐憫與施舍。
雖然,現在國家對大學生在上學和創(chuàng)業(yè)方面的資助項目不少,但大多數大學生還是依賴于母校提供的基金。因此,高校基金會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而高?;饡氤志玫慕洜I下去,通過品牌化實現精細化管理是必然選擇。[4]
高校基金會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是籌集、接受社會的資金捐贈,而促進學校教育科研發(fā)展,獎勵優(yōu)秀學生,資助貧困學生。項目正是其源源不斷開展相關慈善活動的有效載體,實現項目的品牌化有利于其獲得公眾關注,吸引資金。各大高校都有名號響當當的項目。比如,清華大學基金會有“清泉”助學項目;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基金會有“春暉”創(chuàng)業(yè)項目等等。
好的項目品牌有助于高校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良好的公眾形象對高?;饡浅1匾梢栽黾悠浜诵母偁幜?。只有值得信賴的基金會,才會吸引社會公眾將資金投入其中。
高?;饡ㄟ^效仿企業(yè)采用精細化管理,對其傳統(tǒng)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進行了改革,在日常工作中將標準化、信息化、人性化和品牌化“四化”貫穿始終,以提升我國高校基金會的管理水平,更好地為高校辦學工作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