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燕婷
(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鐘園幼兒園 江蘇蘇州 215000)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課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1]。進餐一方面能夠培養(yǎng)幼兒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進餐習慣,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特別是面對小班的幼兒,有助于緩解入園焦慮。
筆者對小班6 個班級的教師進行了訪談,結果發(fā)現(xiàn):
1.對于餐前活動普遍認為是營造安靜的氛圍,維持進餐活動的秩序。如以下教師的訪談:
教師A:“進餐活動一般會組織一些安靜的活動,介紹一下今天要吃的菜、帶著幼兒一起做做手指游戲,但有時候因為時間的原因來不及進行餐前活動?!?/p>
教師B:“我覺得吃飯前首先要讓孩子們保持安靜,心要靜下來。以此從上一個活動過渡到進餐活動中?!?/p>
2.只有個別教師認為餐前活動要引起幼兒對于進餐的興趣,同時考慮到了小班幼兒分離焦慮。如以下教師訪談:
教師C:“餐前活動最重要的我覺得還是要安撫幼兒的情緒,讓幼兒對吃飯感興趣,對于小班幼兒還要考慮讓她們保持愉快的心情,因為可能還存在著分離焦慮?!?/p>
“課程游戲化實施的過程中,焦點在幼兒,關鍵在于教師,幼兒行為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2]。”筆者通過觀察6 個小班教師組織自主進餐的情況,普遍發(fā)現(xiàn):
1.幼兒進餐時,教師重在營造安靜的氛圍,忽視了幼兒的內心情緒。
幼兒在進餐過程中,教師語言提醒的次數較多,主要提醒的內容是“不要講話”和“不要發(fā)呆,快一點”,教師力求營造一種安靜的氛圍以及進餐的速度。
2.幼兒進餐時,教師忽視了幼兒興趣和需求中的教育價值。幼兒在吃飯時會討論有關飯菜的話題,如:幼兒A:“這個紅紅的菜是什么呀?”幼兒B:“這個菜是小兔子吃的,小兔子最喜歡吃。”這時,教師會提醒幼兒保持安靜,認真吃飯。說明當幼兒對飯菜展開討論時,教師忽視了其中的教育價值,沒有及時地引導,促進幼兒對于飯菜的認識、接受能力和喜愛。
在自主盛飯菜的過程中,大部分幼兒都能夠把握飯菜的量,教師會進行個別指導,幫助幼兒正確使用盛飯工具。但筆者發(fā)現(xiàn),幼兒園提供的盛飯勺較深,并且有一定的厚度,較難將飯菜勺起。小班幼兒手部的力量和精細動作發(fā)展有限,較深的飯勺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幼兒的操作,導致延長了幼兒的盛飯時間而出現(xiàn)爭搶飯勺的行為,并且降低了幼兒自己盛飯的興趣,因此盛飯菜的工具需要符合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動作發(fā)展水平。
筆者為了了解各小班教師對自主進餐的認識以及態(tài)度,與他們進行了訪談,并通過整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教師都能認識到自主進餐的重要性: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多方面的發(fā)展,增加幼兒對用餐的興趣。
如與教師A 的訪談:“幼兒開始嘗試自己盛飯盛菜,很少再出現(xiàn)聽到用餐就開始心理排斥的情況。在用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如何分餐更快、誰先盛餐、好吃的食物如何分配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得到,更加懂得謙讓和分享?!?/p>
2.大部分教師明確自主進餐不是完全的放手,“自主”不是“自由”。
教師B:“在自主進餐初期,教師要引導幼兒如何盛飯菜,在進餐時教師要巡視,觀察幼兒進餐情況和盛的飯菜,在進餐后要對幼兒進餐情況進行集體評價和個別指導?!苯處烝:“在自主進餐中,自主度需要教師來把握?!?/p>
3.大部分教師認為自主進餐時要維持一種安靜的氛圍。
教師A:“吃飯時不講話也是一個應該養(yǎng)成的良好習慣?!敝挥猩贁到處熣劦揭獱I造一種輕松的環(huán)境,如教師C:“我覺得自主進餐重在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我會允許幼兒在吃飯的時候小聲地說話,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有時候會因為今天的菜而談論很多有趣的話題?!?/p>
餐前活動不是要營造一種安靜、有秩序的氛圍,而是要考慮到幼兒的情緒。對于小班的幼兒,還存在分離焦慮,教師應該利用餐前活動,讓幼兒產生愉快的情緒,“愛上”吃飯,這也是自主進餐實施的基本。
如:在介紹今天的飯菜時,教師應該深入介紹,提高幼兒的興趣。介紹肉圓時,可以說一說肉圓是怎么做成的;介紹胡蘿卜時說一說小兔子愛吃的食物,營養(yǎng)價值等等。
自主進餐也要培養(yǎng)幼兒珍惜糧食、感恩的情懷,吃飯前可以感謝服務的值日生、保育員和食堂的叔叔阿姨。
自主進餐的過程中并不是要保持安靜,而是應該允許小聲說話,教師可以和幼兒討論他們所吃的食物、上午完成的活動、設想的活動,分享快樂及關愛。在指導過程中,關鍵要促進幼兒的自我?guī)椭寄?,反思自己喜歡吃什么食物,不喜歡吃什么食物,決定食物的量并學習與同伴分享食物,而不是幫幼兒添飯菜、勸食。
小班幼兒手部的力量和精細動作發(fā)展有限,因此在用餐工具的選擇上應該秉持著簡單、易操作的原則。如盛飯菜的勺子重量要輕,不宜過大、過深;盛菜的大盤子則需要有一定的深度,防止在盛菜過程中飯菜溢出。用餐工具的適宜選擇,能夠幫助幼兒建立自己動手盛飯菜的自信心,同時減少不必要的等待時間。
“一切課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課程”[3]。自主進餐的實施,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用心觀察分析,讓用餐不僅僅停留在表面,挖入深層,感受到進餐活動中蘊含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