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艷軍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豐登塢中學,河北 唐山 063000)
名著是人類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精華,通過對名著的閱讀可以得到更全面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從中學到文章的內(nèi)涵和文筆。任何文學源于生活,名著也不列外,所以從名著中能夠?qū)W習到千百年來歷史的多樣性,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全面了解當時的社會人文,從而豐富自己的眼界。但有時名著過于枯燥,如何引導學生對名著進行深刻考究是初中語文教師所要面對的問題。
初中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教學一直占據(jù)很重要的比例,無論是對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是作為中考考點,名著閱讀對初中生都是重要的教程。對于名著的閱讀和理解,初中語文教師很多是憑自己的主觀意識進行教學,并沒有深入地去剖析名著對學生的深刻影響。在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材中,名著閱讀很多是摘取原文中的一段,這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簡要介紹一下背景內(nèi)容,其他方面卻無從下手,這也讓名著閱讀變得雞肋,無法讓學生與名著達成共性。
名著閱讀的教學力度不夠,所以對于許多初中生來說,名著閱讀僅僅是課外讀物,并沒有引起很高的重視。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局限于閱讀理解,并不注重名著的閱讀過程,所以使得學生跟不上老師的思路,讓學生很難對名著閱讀有很深的理解。而且教材編排的不合理,導致名著與教材的銜接出現(xiàn)問題,讓學生更加難以消化。
現(xiàn)在是科技信息時代,對初中生來說接受的信息更加多彩多樣,這讓缺乏自控力的學生很難擁有自覺性。所以當他們面對枯燥無味的名著時,從根本上就帶有排斥性,這是初中教師面對的比較嚴峻的問題。通過調(diào)查,大多數(shù)學生對名著閱讀缺乏興趣,沒有養(yǎng)成閱讀名著的好習慣,更別說深入研究了。然而教材中的名著節(jié)選有些詞語生澀難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對于他們來說,淺顯易懂的讀物更容易吸引他們,不愿意去挑戰(zhàn)這些有難度的名著。
很多教師的教育方式還是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所以導致課堂氛圍相對沉悶,學生的興致不高。在課堂上,教師就是這場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塑造者,既要讓學生吸收知識點,也要激發(fā)他們對名著閱讀的興趣。通過課上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技巧。尤其是在學習技巧方面,對于初中生來說,如果因為沒有掌握正確、適合自己的學習技巧而滯后,只會增加學生對學習的消極性。缺乏趣味性的教學,難以吸引學生,所以導致名著閱讀的教學質(zhì)量滯后。近些年學生對于名著閱讀并不放在心上,從考試的拿分率就能一目了然。最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對名著閱讀不喜歡,還有就是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死板,教學方法過于落后,導致學生提不起興趣。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將名著的內(nèi)核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激起他們對名著閱讀的興趣。
對于很多歷史知識的認知,我們是通過名著中的講解得知。而且古人的生活習性是當時社會的縮影,這也是通過名著了解的。例如《紅樓夢》這本經(jīng)典名著,通過對四大家族的描寫,我們了解了封建時期的社會現(xiàn)狀,也從中得到了啟發(fā)和見解。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文化習俗,只有通過名著中的描寫,才能夠準確認識當時環(huán)境下的人文地理,讓學生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也是對歷史最大的尊重。讀一本好的名著,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構(gòu)建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并從中獲得更有利的人生啟示。名著能夠流傳至今,一定有它獨有的魅力和存在價值,能夠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足以看出名著閱讀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除了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課余時間接受的學習是很少的。教師在談及某個人物時,僅僅是講解一下人物背景,很難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然而通過名著閱讀,學生就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和故事背景,將整個名著歷史背景串聯(lián)起來。同時,可以幫助學生開拓眼界,更加開放性地學習名著。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是被動的,那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很少主動去學習新鮮知識,但是名著閱讀就能讓他們從不同角度去看待事物,擴展他們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其實也是間接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根據(jù)以往的觀點,更好地擴展思維,有利于學生對待事物看法的多樣性。
現(xiàn)在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和計劃性,即便有些學生知道名著閱讀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很難制訂出明確的閱讀計劃。所以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來制訂不同的名著閱讀計劃,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制訂短期或長期計劃,而且每個學期結(jié)束后,根據(jù)閱讀名著的認識程度寫一篇讀后感。只有將自己的深刻理解寫下來,名著閱讀才能體現(xiàn)出它的價值,這樣非常有利于名著閱讀。
對于初中生來說,要正確地引導他們對于名著的閱讀。根據(jù)他們的不同年齡和習性,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在學習名著的過程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名著的內(nèi)涵,引導學生如何掌握正確的閱讀方式,是教師必做的功課。激發(fā)他們的思維,了解不同思維模式對于語文學習的必要性。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定式,通過外部和內(nèi)部相結(jié)合,由淺入深將名著內(nèi)容學透徹。這對于初中教師來說,需要更多的投入,讓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更加深刻,要讓閱讀不僅僅浮于表面,還要通過名著閱讀增加文化素養(yǎng),提高人文情操。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干擾,這是這個年齡段對于未知的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的結(jié)果,如何引導小學生將注意力轉(zhuǎn)向閱讀名著,如何完成學業(yè)任務,是教師必備的功課。在課堂上,教師要引領學生時刻觀察、事事留心的習慣。通過閱讀不斷充實他們在課堂上的活動,要有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為今后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閱讀名著到達一定數(shù)量后,教師應在班級內(nèi)組織學生展開交流。一方面是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名著,促進他們對名著的閱讀賞析。另一方面,在名著交流過程中,更好地展示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而且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能夠互相學習閱讀技巧,提升自己的閱讀方式。同時,這也是讓更多學生了解名著的好方法,大家可以互相推薦自己認為優(yōu)秀的名著,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名著閱讀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豐富自身知識和教學手法的同時,為學生制訂明確的閱讀計劃,能在教學過程中由淺及深,讓學生很好地吸收這方面知識,定期開展名著交流活動,運用寓教于樂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以此來促進學生對于名著的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