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南劉集鄉(xiāng)小學 江蘇宿遷 223800)
現(xiàn)階段,小學科學僅僅是小學階段的常識性課程。因此,學校對小學科學課的重視度不如語文、數(shù)學和英語等學科。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并未得到全面落實,仍然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本文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現(xiàn)狀進行分析,制定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從而讓信息技術在科學教學中能得到更好的應用。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普及,各個學校都在積極推動信息化教育的發(fā)展。對于小學科學而言,利用好信息技術無疑將成為最科學的手段。但是,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實際教學中的效果卻參差不齊。有的學校應用得非常好,因而起到了顯著的效果。另外,有的學校因過度強調(diào)信息教育,反而讓信息技術喧賓奪主了。
信息技術的引入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設計課件。課件的內(nèi)容設計直接關系到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此同時,科學課程對學生的學習具有直接的影響。然而,課程設計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有的教師的課程設計稍顯復雜,盡管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卻容易干擾學生,使其不能掌握每節(jié)課的本質??梢?,教師設計課件的能力不足是現(xiàn)階段信息技術應用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問題之一。[1]
信息技術并不等價于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只是信息技術的一種形式。這是很多教師產(chǎn)生誤解的地方。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單一的應用形式會使學生的新鮮度降低,反而影響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沒有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卻仍然是整堂教育課的主導者。實質上,信息技術的應用涉及到許多方面。最基礎的利用網(wǎng)絡查詢資料也屬于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除此之外,利用多媒體學習遠程課程、翻轉課堂等都是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表現(xiàn)。目前,信息技術的強大作用并沒有真正發(fā)揮出來,也沒有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資源共享。尤其對科學學科而言,不同形式的資源更有助于學生獲得與科學相關的大量內(nèi)容。因此,教師的教育方法、設計方法成為了現(xiàn)階段的另一個問題。
課程目標改革之后,教師需要將每一個目標落到實處,并意識到教材僅僅是教育學生的工具,要學會使用教材。另外,教師要加強“用教材”的意識。只有深入挖掘教材,才能將教學目標與科學探究融合在一起。
小學科學里的許多知識點都是值得深入挖掘與擴展的。這一點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機會,同時也在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例如,在教學蘇教版教材中“認識船”這一節(jié)課時,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通過網(wǎng)絡查閱與船相關的資料,包括船的歷史、船的種類等等,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來設計船的形狀。學生們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出應用在不同場合的船只。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由此可知,多媒體教學不單單僅有課件一種形式。教師應該拓展多個渠道進行教學。[2]
小學科學的重點在于對周圍生活的觀察,對基本自然現(xiàn)象的認知,對科學原理的了解等,涉及的面非常廣泛。但是,這些都是基于基礎的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資源。這樣的價值遠遠大于對教案的講解。教師通過動畫設計來開展教學,既生動又形象。教師在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我們以蘇教版三年級“各種各樣的葉”為例進行說明。無論是課前預習、課外輔導,還是課堂教學中,教師都可以采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來輔助教學。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需要給學生必要的預習提示,如樹葉的顏色、形狀、大小等等。學生可以提前利用網(wǎng)絡對相關資料進行查詢。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動態(tài)圖畫,并以不同的情景導入。并且,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將不同季節(jié)樹葉的顏色呈現(xiàn)出來,增強學生對顏色的直觀感受。尤其在秋季,樹葉有著不同的顏色。楓葉是紅色的,銀杏葉是黃色的,還有褐色、紫色的葉子。另外,學生通過資源共享,可以觀察到不同的植物,從而獲得更多的信息。
科學課可能沒有基礎學科那樣受家長或是學生的重視。教育管理者應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只有硬件設施跟得上,教師與學生才能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發(fā)揮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中的作用。另外,教師則應該從主觀態(tài)度上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重視。
總之,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的有效結合,能將學生在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無法理解的內(nèi)容借助信息技術更加直觀而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輕易便能掌握。同時,這也讓科學課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科學化,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為此,教師一定要能把握好信息技術這把雙刃劍,使其更好地為學生的優(yōu)質學習服務,從而有效拓寬教學空間,豐富學生的科學學習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