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芹
(山東省東平縣第四實驗小學,山東 泰安 271500)
閱讀是小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之外的重要補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還能從不同的角度拓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小學階段的教育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在閱讀方面老師要通過細節(jié)性的引導幫助學生學選擇讀物,并對現(xiàn)有的知識進行延展閱讀,從側面提升小學生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語文寫作一直都是小學語文的重點和難點,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的側重點是學生的寫作成果,一般情況下都是老師出題目然后對所有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但是這樣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實踐證明也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提升效果。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會將語文作文逐一改正,但是對學生的作文并不會要求重新創(chuàng)作。我們正處于高科技時代,生活中不乏電視、電腦、游戲等各種泛娛樂化的事物,而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很差,常常會被這些娛樂事物所吸引。
我國具有上千年的歷史文明傳承,漢字所表達的內容博大精深,具有典型的中華民族特色,需要老師從多角度為學生創(chuàng)造寫作條件,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有較大的可提升空間。首先,小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但是他們的邏輯思維并不強,而且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所以很多學生在運用語言過程中缺乏嚴謹?shù)乃季S意識,語言結構常常較為松垮,成人雖然能夠根據(jù)推測了解學生想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但是如果語言運用的不精確,則會抑制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其次,很多老師為了快速提高學生的成績,會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寫作主題模板或范文,讓學生通過模板進行創(chuàng)作,能快速抓住得分點,但是同樣也會養(yǎng)成學生的固化思維模式,不愿意自己動腦思考,并且缺乏真情實感,作文思結構形式符合標準,但是缺乏生動性。最后小學生缺乏思維整合能力,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自身寫作素材,但是學生缺乏記錄生活的意識,在寫作時只能憑空想象,甚至是生搬硬套,常常出現(xiàn)結構不嚴謹,邏輯混亂的現(xiàn)象,這更不利于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
首先,首先核心素養(yǎng)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并通過多元化的教學路徑提高學生對于寫作的認知維度,注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素材收集,并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以提高學習興趣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從而實現(xiàn)綜合能力得提高。其次,我國長久以來的教育模式以應試教育為主,保守的教學形式并不適合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也應該與時代同步,進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可以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在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會注重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給相應的教育工作者更多地學習反饋,有助于推動教育改革的完善與優(yōu)化。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和腦力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小學也是學生養(yǎng)成自己認知能力與“三觀”的黃金年齡,如果我們的教育只局限于教材,那么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同時還能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并為自己的學習探索出更多的有益途徑。語文是所有課程的基礎,小學階段的語文正是鍛煉孩子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個階段的教育我們不能將學生禁錮在一個框架內,而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地學習方案和教育角度,讓學生能夠采用更多的視角審視世界,并逐漸學會自己理解問題。課外閱讀中不乏一些優(yōu)秀作品以及世界名著,在大量地閱讀和日積月累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在價值觀和思想上更加完善,同時還能不斷的豐富學生的語文綜合表述能力,為其未來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每個班級都有很多學生,如果單獨依靠老師的力量很難面面俱到,而且老師也不能將所有時間平均分配到每一個學生身上,我們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讀寫水平。將每個班級的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在進行一個新的課程的開始階段就讓學生們對課程中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還能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鍛煉口語能力,繼而達到寫作的素材積累。但是分組合作學習中需要老師注意的是,每一個小組的成績與水平要相當,要讓一個小組中的學生有成績好的,也要有成績較差的,保證小組之間的差異性不會太大,這樣有利于共同進步。另外小組的話題討論要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有更多的討論空間。
在讀寫教學實踐中,寫作技巧是完成作文的重要手段與基礎,但是寫作技巧并不能快速獲得,而是要在后天的學習中逐漸積累,需要學生在閱讀和練習過程中逐漸自我感悟。老師應注重教材中的文章教育引導,同時幫助學生拓展閱讀范圍,讓范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技巧,尤其在文章結構設計、生活故事引用、名人名言融合等方面。建議在日常教學中老師為學生展示范文,并鼓勵學生進行仿寫,通過修改具體的主題內容以及時間線進行自我故事的改編。老師在作文寫作傳授過程中,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初級技巧,強調寫作的真實感受,夾雜學生的思想感悟,這樣可以讓作文升華,同時也要抓住范文中的修辭方法以及關鍵點的描述方式,實現(xiàn)文章潤色,增添內涵。
小學生了解了基本作文寫作技巧后,老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不同寫作的模式,但是如果單純的要求學生自行編寫,那么很容易讓學生靈感枯竭,因此可以依托于校園活動或節(jié)假日進行不同的文體創(chuàng)作,以此鍛煉學生的習作素養(yǎng)。無論是校園活動還是節(jié)假日,都有豐富的活動和不同的主題、意義和思想,可以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作源泉,讓學生養(yǎng)成寫作意識以及素材積累習慣,對于學生提交作品老師要進行細心賞讀,然后為每個學生建立檔案,將學生所擅長的內容進行記錄,今后的寫作中可將擅長內容進行文體轉換,以獲得更高的作文評價。
生活即教育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理念,也非常適合語文教學當中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學生將自身情感與主題內容相關聯(lián),不能僅僅是單純的敘事性,而且圍繞學生的生活開展,通過生活熱點和時事觸發(fā)寫作靈感,可以將自身地體驗感與真實情感在文字中進行傳達。很多時候學生對于實時熱點并不關心,老師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注意生活的點點滴滴,只要在作文中以真實、透徹方式進行寫作,就可以讓讀者感同身受。另外,老師也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作寫作情景,以劃分小組的方式針對作文題目進行討論,讓孩子們在充分地交流和溝通中。產生思想的碰撞,互相借鑒寫作經驗,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寫作戶外活動,以體驗生活的方式幫助學生增加真情實感,這些做不斷積累素材,尋找靈感。
綜上所述,小學生正處于語文學習的重要階段,教育工作者要為學生找到提升語文的重要途徑。語文讀寫水平是綜合語文能力的體現(xiàn),我們要擺脫傳統(tǒng)教育的思維模式,注重鞏固學生基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并在日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全面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