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雁
來自湖北鄉(xiāng)村的吳桂春先生與東莞圖書館結緣12年,其臨別留言感動了南、北方及中、東、西部的廣大民眾,為處于舉國防疫的民眾帶來了非同尋常的溫暖感。這個看似隨機偶發(fā)的民意情節(jié),實際上是一個公共文化領域春種秋收的動人故事。它是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市政府重視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東莞圖書館長期踐行公共圖書館社會文化教育基本使命的善果。
就學理上來說,公共圖書館擔負著為科學研究服務、為大眾服務等基本職能。但是,對年輕的東莞圖書館而言,為大眾服務的職能居于首要地位。因此,2005年落成于東莞新城市中心廣場的東莞圖書館的明確定位是建設成為一個集大眾文獻借閱、信息咨詢、培訓教育、學術研究、全民閱讀推廣于一體的綜合性現(xiàn)代化圖書館。筆者是較早見證東莞圖書館發(fā)展歷程者之一。
2005年10 月,由東莞圖書館策劃并承辦的“東莞首屆讀書節(jié)”拉開序幕,主題為“營造書香社會,建設文化新城”。6日下午,我應邀在該館四樓報告廳作題為《閱讀與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的公益講座,當我走進報告廳時,發(fā)現(xiàn)已有百余人自動候場聽講。講座結束后,記得我在嘉賓留言冊上留下的贈辭是:“最是書香能致遠?!焙髞砼家姰數孛襟w報道,方知僅7日當天,就有約4,000人到該館注冊“讀者證”。而在整個“讀書節(jié)”期間,該館共開展各類讀者服務和閱讀推廣活動近300項,受眾達200余萬人次[1]。
2006年,為響應中國圖書館學會等單位的倡導,東莞圖書館把第二屆讀書節(jié)的開幕時間前移到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并以“閱讀提升城市品位,求知豐富精彩人生”為主題。第二屆讀書節(jié)再上層樓,舉辦各類活動400多項,受眾提高到300多萬人次,在全市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讀書熱浪。在4月23日上午于館前廣場舉辦的“東莞第二屆讀書節(jié)”開幕式上,中國圖書館學會科普與閱讀指導委員會同時成立,我為此再次到了東莞,并成為該委員會的骨干分子,從此與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結下深緣。
此后或因有關會議,或因參加活動,或因作講座,等等,我多次到東莞。從2008年10月開始,我還促成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刊《悅讀時代》在東莞圖書館持續(xù)6年的編印,由知名楹聯(lián)專家徐玉福先生擔任執(zhí)行主編,至2014年底終刊時,先后出版28期,頗多嘉惠各地的讀書人和藏書家。而今東莞圖書館編印的《易讀》則是一種集萃知識、開卷有益的雜志,榮獲中國圖書館閱讀推廣類“十佳內刊內報”稱號。
2012年11月21 日,第十屆全國民間讀書年會暨“圖書館與社會閱讀研討會”[2]在東莞舉辦。在開幕式上,我代表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授予東莞圖書館“華夏書香之鄉(xiāng)——書香東莞”匾額,以肯定其在繼承耕讀文化傳統(tǒng),致力市民閱讀推廣方面所作出的成績。在主旨發(fā)言中,我介紹了東莞一地的文化開發(fā)歷程,在歷史上是由中原因北方戰(zhàn)亂遷徙至此的士族百姓開墾發(fā)展而來,明代當地已有科舉人才涌現(xiàn),說明有的大家族已形成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
我多次為東莞圖書館的閱讀推廣品牌——“市民學堂”作講座。比如,2016年8月15日,在大朗鎮(zhèn)行政服務中心三樓會堂作題為《“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家訓的智慧與家教的魅力》講座,圍繞“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傳統(tǒng)人文理念,結合諸葛亮、顏之推、朱柏廬、朱熹、曾國藩等人文世家的家書、家訓、家風內容及家教案例,闡發(fā)“積財千萬,無過讀書”“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人生惟有讀書好,最是書香能致遠”的民間傳家教子智慧,講述“親子閱讀”的基本技巧、“書香家庭”建設的成功案例和“終身學習”的有益經驗。
2018年4月13 日,東莞圖書館編纂整理的《倫明全集》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我應邀參加出版新聞發(fā)布會及研討會。事先我寫了題為《“丹桂有根,長在書香門第”——讀〈倫明全集〉》的書評。我在書評中寫道,“丹桂有根,長在詩書門第;黃金無種,生于勤儉人家”是東莞鄉(xiāng)間某姓家族祠堂中曾經懸掛過的對聯(lián)。倫明(1875-1944年)是東莞望牛墩人,1902年考入京師大學堂,在刻苦求學的過程中染上“書癖”。作為近現(xiàn)代知名學者和藏書家,他學識淵博,精通版本目錄學,編有《續(xù)書樓書目》,歷任北京師范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校教授。因日寇占據北平,他返回嶺南,擔任廣東省立圖書館副館長兼嶺南大學教授。其濃厚的書文化情意及其杰出的文獻學成就,對東莞構建“學習型城市”,乃至深耕“書香東莞”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具有現(xiàn)實意義。至關重要的一點是,閱讀情意求知欲,須從娃娃抓上心。也就是說,社會的細胞是家庭,唯其擁有千家萬戶的“學習型家庭”、無數位“學習型家長”,才有望不斷接近于“學習型城市”的目標,乃至“書香社會”的愿景。
我認為,只要永續(xù)保持“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人文主義精神,堅持“只管耕耘,不問收獲”的公共文化服務原則,堅持“閱讀推廣,愈推愈廣”的全民閱讀理念,就會看到,類似吳桂春讀者這樣的暖心故事不會再成為“新聞”,因為“書為人人,人人求益”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公共圖書館的業(yè)務天職,東莞圖書館則是城市中心圖書館中的典范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