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婷,劉泳堅,嚴彩英,趙曉梅,周守國,張家雄,衣利磊
佛山市中醫(yī)院放射科,廣東 佛山 528000
結核感染仍是困擾我國的一個重要問題,而結核性脊柱炎是骨關節(jié)結核當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化膿性脊柱炎與結核性脊柱炎在臨床、影像甚至病理上均存在許多相似之處,誤診可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早期鑒別診斷和合理選擇抗感染藥物是預防永久性神經(jīng)功能損害和脊柱畸形的關鍵。
1.1 一般資料 搜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間脊柱感染性病變患者42例。其中20例病理證實為結核性脊柱炎,男15例,女5例,年齡5-80歲。22例病理證實為化膿性脊柱炎,男15例,女7例,年齡32-78歲。
1.2 檢查方法 采用西門子1.5T超導磁共振成像儀,常規(guī)行橫斷位、矢狀位、冠狀位及脂肪抑制序列掃描。掃描矢狀位TSE序列T1WI;矢狀位TSE序列T2WI;軸位TSE序列T2WI;矢狀位壓脂T2WI。
結核性脊柱炎患者20例,平均年齡36歲,病程平均7個月,發(fā)生部位頸椎1例、胸椎12例、胸腰段4例、腰骶段3例?;撔约怪谆颊?2例,平均年齡50歲,病程平均3.2個月,發(fā)生部位胸椎3例、胸腰段5例、腰骶段14例。42個病例中大部分病例累及2個椎體,部分病例最多可累及4個椎體。
由于MR具有較高軟組織分辨力,對脊柱椎體水和脂肪含量的細微變化高度靈敏,是結核性脊柱炎和化膿性脊柱炎早期診斷首選方法。通過對42例脊柱感染磁共振影像的回顧性分析,旨于發(fā)現(xiàn)其磁共振影像學差異,進一步提高對結核性和化膿性脊柱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
結核性脊柱炎是脊柱感染中最常見的一種,常見于青年男性,本組資料結核性脊柱炎病例發(fā)病多見于胸椎,胸腰段次之,頸椎最少。結核性脊柱炎病理生理過程:起初為非特異性炎癥反應,隨后演變?yōu)榻Y核肉芽腫,最后轉化干酪壞死并包裹形成膿腔[1]。
結核性脊柱炎的MR影像特點:椎體溶骨性骨質破壞T2WI呈高信號或高低混雜信號,部分病例可見硬化邊,增強掃描骨內膿腫多呈花環(huán)狀、輪輻狀強化(圖1)。9例病變早期椎間盤可無強化,與Chang等人研究相似[2],椎間隙一般無縮窄,其中椎間盤破壞區(qū)呈長T1長T2信號,多與椎體骨質破壞相連。增強掃描膿腔壁薄、膿腔較化膿性脊柱炎大,沿腰大肌流注。
圖1 29Y男性,腰4、5椎體結核,增強掃描呈花環(huán)狀強化;腰4-骶2層面椎管內膿腫形成,呈多房囊狀強化。
化膿性脊柱炎發(fā)病多見于腰骶段,其次為胸腰段。病原菌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張海棟等人研究[3]發(fā)現(xiàn)化膿性脊柱炎患者多合并泌尿系感染,推測部分病菌經(jīng)椎小靜脈血源播散?;撔约怪撞∩^程[4]:椎體松質骨由于血供豐富使得病菌首先侵犯,并擴散致椎間盤邊緣或破壞終板進入椎間盤,造成磁共振上椎體和椎間盤分界不清。
化膿性脊柱炎的MR影像特點:椎體及椎間盤破壞區(qū)在T2WI多呈略高信號,椎體破壞一般較輕微,骨質增生常明顯,增強掃描呈彌漫較均勻強化;大部分病例伴有椎間隙狹窄。椎旁軟組織腫脹呈彌漫性壓脂T2高信號,其中15例例伴有多發(fā)厚壁小膿腫。與結核性脊柱炎相似,亦可有韌帶下蔓延或硬膜外膿腫形成,但一般不超過2個椎體。
綜上所述,結核性脊柱炎與化膿性脊柱炎的磁共振表現(xiàn)具有一定特征性,磁共振檢查能更早地發(fā)現(xiàn)病變,為結核性脊柱炎與化膿性脊柱炎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提供幫助,以減少致殘率和致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