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楊
2020年疫情期間,在武漢市江漢區(qū)學前教育科的指導下,啟慧幼兒園通過課程設計與資源整合,以動畫場景、趣味游戲等方式,將寓教于樂的教育內(nèi)容整合在一個個10分鐘的視頻內(nèi)推薦給家庭,同時全面啟動了“網(wǎng)絡教育”,用特殊的教育方式關注、陪伴著孩子,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大大。疫情期間,除了大大,他家里的人都先后感染新冠病毒。怎樣幫助大大度過那段艱難的日子?啟慧幼兒園群策群力,助力大大健康成長,不斷進步。
“宅”家調(diào)皮搗蛋的大大
五歲半的大大是個聰明好動的小男生,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爺爺負責做飯,接大大上學、放學,爸爸媽媽上班,奶奶幫工補貼家用。大大在家里經(jīng)常調(diào)皮搗蛋讓人頭疼,家人戲稱為“頭大大”。
1月23日晚8點,我接到了大大爸爸的求助電話。爸爸一個人在家照顧大大,爺爺奶奶和媽媽都被新冠病毒感染,要么在醫(yī)院,要么在自我隔離,大大每天起床就找手機玩游戲,爸爸與他溝通多次,效果卻不明顯,如果藏起來或拿走電子產(chǎn)品,他就會鬧騰:一會兒要出門,一會兒要爸爸跟他玩,一會要找爺爺奶奶……但是爸爸怕自己也已經(jīng)感染,在大大多次從房間跑出來后,只得妥協(xié)地把電子產(chǎn)品給他……了解情況后,我介入家庭教育指導,一段時間下來,大大的情況有了一些改變。
誰知,2月3日我又接到了大大媽媽的電話,媽媽說,爸爸也被感染,正在隔離,剛剛“抗疫”成功的她在回來的三天里“焦頭爛額”:大大又開始整天玩手機游戲;嫌她做菜不好吃,要吃爺爺做的菜;發(fā)現(xiàn)幼兒園推送的“居好玩”游戲不是固定時間也可以參與,開始整夜打游戲……“家里人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爺爺奶奶什么時候回來?”大大不斷提問,并且和大人對著干。我想再次用電話跟大大溝通,媽媽說他跑開了,但是卻躲在墻角偷聽。我打了好幾次電話給他,可是大大不再接電話,也不參與班級活動。為此,我求助了園長,在大家的幫助下,我們采用了新的方法,讓大大重新回到了集體。
2月24日,當我再次接到媽媽電話時,倍感欣慰:大大生活規(guī)律,積極參加“居好玩”游戲,參與互動。大大最喜歡足球游戲活動,看一遍視頻,玩很多遍,還自己想辦法,借助家里的現(xiàn)有材料創(chuàng)新玩法,大大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隔離不隔愛,傳遞云端的溫暖
因為疫情,爸爸把電子產(chǎn)品當成了哄娃利器。直接拿走電子產(chǎn)品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引起了大大的不合理要求。
接到大大爸爸的電話,我采用了“教師三板斧”,將孩子從電子游戲中搶了過來。第一板斧——用好課程資源,幫助轉(zhuǎn)移注意力。我給大大布置宅家任務:觀看“居好玩”課程資源,積極參與互動。第二板斧——指導家長巧妙運用方法。
在教師的幫助下,爸爸和大大共同制定作息規(guī)劃,做好“一日活動我真棒”的約定,并提出獎勵。第三板斧——緊密“雙向聯(lián)系”,持續(xù)追蹤表現(xiàn)。指導大大爸爸用好“居好玩”課程資源,并替代家長的角色,在網(wǎng)絡上與大大通過視頻互動,減少大大與爸爸的接觸。
爸爸被確診感染之后,媽媽“抗疫”成功回來陪大大,大大卻焦慮不安、煩躁。我想,此時的大大可能已經(jīng)猜到家人被病毒感染了。我借助園所集體力量,群策群力,為大大和媽媽的親子關系“破冰”。
柔性施計軟著陸,讓大大重回集體。通過“游戲?qū)υ挕?,教師以游戲同伴的身份跟大大聊天,了解其想?通過教師與媽媽的對話,向在一旁偷聽的大大傳遞出幼兒園新推出“云端系列活動”的消息,引起大大的注意;引導媽媽在班級活動時進入直播間,向偷偷關注的大大拋出一系列的“誘惑”,用“大禮包”(寶寶章,獎品等)吸引大大。最終,成功吸引大大重回集體。
豐富網(wǎng)絡活動,為大大“宅”家生活增添色彩?!霸贫舜蚩邸?,鼓勵大大每天按時起床在云端和老師、小伙伴見面,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設置“私密時間”,讓大大通過云端互動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師幼隔空玩”,借助繪本《隱形的朋友》,將爺爺去世的消息告訴大大,讓大大在聽故事、玩游戲的同時,學會識別情緒、表達情感、自我控制,并最終學會獨立應對;“云端小廚房”為大大媽媽提供和孩子親近的機會,讓孩子在親子制作和云端共進晚餐、美食分享中感受幸福;“云端攝影師”鼓勵媽媽和大大記錄“宅”家精彩瞬間。
指導家庭行動,增加親子感情。提醒家長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減少管理者與控制者的角色定位,對于孩子的對抗性行為,注重方式方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大大和生病的爸爸、奶奶網(wǎng)絡連線溝通。鼓勵家長制定“宅”家趣味清單,增進親子感情。如,一起做飯,一起打掃房屋或者讓孩子當老師,來教教大人。
立足兒童視野,讓孩子健康成長
大大的變化給了我教育的信心和更多的思考。技術革新帶來的教學創(chuàng)新,順應了孩子的需要?;ヂ?lián)網(wǎng)是一個巨大的資料庫,是游戲資源的“工具箱”,只要方法得當,給孩子提供合適的、充足的學習資源和“工具箱”,孩子是能夠放下電子產(chǎn)品,參與到主動學習中的。特殊時期,幼兒在正確的引導下,多一些線上的社會交往,能有效幫助他們控制情緒和行為,排解壓力和負面情緒。
順應兒童需要,讓孩子自主選擇。分析幼兒的原有經(jīng)驗和興趣點,我們建立了多級審議組,整合園際資源,關注幼兒活動傾向,變疫情為教育課程,向家長推送兩大主題活動:足球游戲世界和綠茵球場。活動分為線上互動視頻課程,線上直播云端足球游戲競賽,云端頒獎等。提供一些針對性的項目活動,如節(jié)日、幼小銜接等主題活動供孩子自主選擇,通過“環(huán)狀”時間來推進,即發(fā)布、對話、實施、反饋、調(diào)整,最終達到教育效果。
接納、支持、陪伴,助孩子儲蓄成長力量。做一盞“警示燈”。教師利用網(wǎng)絡分別針對幼兒和家長開展家庭安全教育指導,引導大大媽媽從室內(nèi)活動環(huán)境入手,和大大一同整理活動的空間,規(guī)劃好活動的范圍,避免大大在游戲中磕碰。做一根“拐杖”。支持大大在游戲中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鼓勵大大媽媽根據(jù)游戲需要,配合大大游戲。例如,在足球游戲中幫幼兒計數(shù),幫助大大尋找游戲安全替代材料等。激勵創(chuàng)新,及時反饋。用拍照片、小視頻、微文等形式向老師反饋大大的表現(xiàn),使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幼兒情況,并不斷改進和完善指導策略。
責任編輯/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