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大俠
虎撲把,少林技擊術(shù)中秘不外傳的名把之一。
虎撲把之特點(diǎn):“囚其身,如伏貓之撲鼠;抖其身,如餓虎之撲食;行其步,如神龍之游空;動其勢,如閃電之神速;發(fā)其聲,如怒雷之大作。”
虎撲把之運(yùn)使:“身如弩弓,手如箭,眼似閃電,足似鉆。出手如鋼銼,回手如鋼鉤?!?/p>
虎撲把之實(shí)戰(zhàn):“聲東擊西,指上打下,虛實(shí)并舉。以氣為君,以力為主,以捷為貴。身高取其下,身低取其上。”
【歌訣】
疊住身子,右腿下蹲。斂如伏貓,虛步存身。
上肢兩手,左前右后。膝胯不離,雙手發(fā)抖。
十字闖步,猶如龍行。變化莫測,擊西聲東。
云蔽日月,運(yùn)我五行。妙術(shù)取之,擒拿推送。
砸肩提胯,頭頸要領(lǐng)。陰陽氣合,奇正相生。
虎視眈眈,氣息沉沉。目光炯炯,含有威神。
餓虎撲食,縱身輕進(jìn)。氣吐丹田,發(fā)放哈聲。
【基礎(chǔ)】
1.手形
拇指與食指稍微叉開,食指、中指微屈,無名指、小指彎曲,手形成虎爪狀。
2.手法
出掌時要滾出滾入。所謂的手法滾出滾入,即每次出掌開始掌心向里(胸部),慢慢過渡到掌心向外推出。
3.步法
走步時,左腳起步要先向右腳靠近成半弧形,再向左前側(cè)邁出。右腳起步時,要先向左腳靠近成半弧形,再向右前側(cè)邁出。
4.路線
整套“虎撲把”走起來的路線是一個橢圓形,起勢和收勢在一個位置上。
【練法】
一、虎視
1.兩腳成八字步正身直立(面南背北),雙手自然垂于體側(cè)。目視前方。
2.頭、身向左側(cè)微轉(zhuǎn);同時,目光生威,向左側(cè)方平視;雙肘微屈,左手向身的左側(cè)方伸出,屈指成虎爪,爪心向上;右手向身的右側(cè)方旋拉,掌心向下成虎爪掌,掌高與腹部平齊。
3.上肢不動;左腳向左側(cè)邁出半步,左腿微屈,腳跟提起,腳尖點(diǎn)地;右腳掌全部著地,右腿彎曲,身下蹲,成左虛步。眼睛左右尋視,發(fā)出吼聲。
二、虎行
1.雙虎爪掌不變,左手在身前領(lǐng)勁成爪心向下,右手在身后蓄勁;同時,左腳向左前方邁出一步成左弓步。目視前方。
2.左爪向身后微收,右爪領(lǐng)勁向前方伸出;左腳不動,右腳向前邁出一步成右弓步;上身保持正直。目視前方。
3.左腳向左前外側(cè)邁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時,虎爪掌不變,左手在身前,右手微收在身后。當(dāng)左腳邁出的同時,右腳跟碾地,右腳尖向左側(cè)微轉(zhuǎn);頭正、上身直。目視前方。
4.虎爪掌不變,左爪收回在身后,右手伸出在身前;左腳不動,右腳向右前外側(cè)邁出一步成右弓步;頭正身直。目視前方。
注意,以上的動作不變,先左弓步,再右弓步,連續(xù)走六步(左三步右三步)后,再進(jìn)入下勢。
三、虛勢
身向左側(cè)轉(zhuǎn),轉(zhuǎn)的同時,雙爪變?nèi)?,屈肘握拳,拳心向下,左拳置于身左?cè),右拳置于腹部左側(cè);左腿蹲立,右腿由左弓步收回和左腳靠攏,腳尖虛點(diǎn)成右丁步;目視右前方。
四、掛把
右腳由右丁步向身體右側(cè)邁出一步成右弓步;雙臂伸直,雙拳拳心向下,右拳在上,左拳在下,向右前方挑打。目視右前方。
五、虛步
身體左轉(zhuǎn),左腳提跟收回半步,同時,右腳跟碾地,腳尖微蹺向左轉(zhuǎn),重心落于右腿,身下蹲成左虛步。在轉(zhuǎn)身的同時,雙手均由下向上相互交叉各畫一小圈,成虎爪掌;左掌在前高與膝平,爪心向上;右爪在后,高與胯平,爪心向下。目視前方。
六、虎撲
1.左腳原地不動,左腿直立,右腿提膝;雙爪不變,在提右膝的同時,左手由下向上劃一小圈,左肘微屈,掌置于身體左側(cè),高與腰齊;右爪由下向上,右臂伸直,高與腰齊,虎口向外,爪心向前。目視前方。
2.右腳向前落步,腳掌著地,右腿直立;左腿提膝。在提左膝的同時,右掌由身前撤向身后,屈肘置于身右,高與腰齊,爪心向下;左爪由身的左側(cè)下方向前上方伸出,左臂伸直,高與腰齊,虎口向外,爪心向前。目視前方。
3.左腳由提膝動作向前落地,成左弓步。在左腳邁出的同時,左爪在身體左側(cè)的前方由下向上劃;右爪在身右側(cè)的前方由下向上劃。雙爪掌棱相對,掌根吐力,向前方直推,高與腹平齊。目視前方。
注意,以上動作不變,連續(xù)走三次以上,據(jù)自身體力而限次數(shù),但方向要一致。
七、封喉
右腳不動,左腳提起又著地,仍成左弓步;在左腳提起的同時,左手由下向上變搶掌,掌心向上,指尖吐力,伸出高與喉平;右手由掌變?nèi)?,拳心向上,收回置于腰間。目視前方。
八、飛腳
左腳震地,隨之伸膝直立,右腳向前上方高踢與喉平;在右腳向前上方高踢的同時,左掌變?nèi)馐栈?,拳心向上,置于腰間;右手由拳變掌,向前方伸擊,高與喉平。目視前方。
九、虛步
右腳收回,向后倒撤半步著地,左腳掌貼地前移,身下蹲成左虛步;在右腳后撤的同時,右掌變?nèi)?,屈肘收回,拳心向上置于腰間;左手由拳變立掌向前方推出,掌高與眼平。目視前方。
十、翻身截把
1.左腿伸膝直立,右腿提膝,體向左轉(zhuǎn)90度;同時,左手變?nèi)?,拳心向后,置于體左側(cè);右手仍握拳,拳心向下,置于胸前;目視前方。
2.身體繼續(xù)向左轉(zhuǎn),至面向西方,左腿仍直立,右腿提膝;左拳拳心向下,置于左襠部前側(cè);右拳拳心向里,拳面向上,置于眉前方,目視右拳。
3.右腳向下落,腳尖著地,腳跟提起,沉身下蹲;同時,右拳下砸于右膝的外側(cè),拳面向下;左拳收于右上臂內(nèi)側(cè)。目視右前下方。
十一、虛步
右轉(zhuǎn)體90度,右腿向右后方撤半步,左腿向右前方邁出半步,屈膝沉身,成左半馬步;同時,右拳由下向上劃一圈后,收置于腰間,拳心向上;左拳變掌從胸前推出,高與胸平齊,掌尖向上。目視前方。
十二、收勢
上體左轉(zhuǎn),右腳收于左腳內(nèi)側(cè)成八字步,正身直立,雙掌放下自然垂于體側(cè)。
(編輯/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