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商務部以參與南海“爭議”島礁建設和軍事行動為由,將24家中國企業(yè)列入制裁名單。此外,除了針對中國企業(yè)之外,無論南海還是臺海,中美雙方的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也在明顯增加。
那么,美國對華近乎極限施壓的背景下,往后一段時間是否會出現(xiàn)極端沖突?另外雙邊關系的高風險期可能會持續(xù)到什么時候?
邱震海:美國接下來將維持極限施壓,逼迫中國開第一槍。不過,盡管美國看似來勢洶洶,不斷增加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全方位的壓力,但這正是美國誘使中國開一槍的“極限施壓,圍而不打”的謀。
不同于雙方各種問題的爭議,“誰開了第一槍”是當今信息傳播發(fā)達社會中難以辯駁的事實。誰先動手,誰就先在國際輿論中輸掉半截。因此,中國不會主動出擊。8月27日中國國防部再次強調“不會隨美起舞,也不會任美胡來”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對于中美軍事沖突高風險期的預判,因為需要郵寄選票等因素,美國可能迎來史上最混亂的一次大選。若大選后是拜登上臺,特朗普一定不會承認大選結果并發(fā)起法律訴訟。這相當于到下一任美國總統(tǒng)宣誓就任期間,可能是美國的一個權力真空期,甚至美國內部都可能發(fā)生內亂。沒有人能知道特朗普會不會為了權力刻意制造“戰(zhàn)時總統(tǒng)”,因此至少明年1月20號之前都是中美軍事沖突的高風險期。
責任編輯: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