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正寧縣永正鎮(zhèn)永正小學 路迎瑞
我國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悠久的歷史,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所在,漢語言文學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在當前背景下,有必要結合社會的發(fā)展形勢,針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有效的繼承和發(fā)揚。而作為傳統(tǒng)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陣地,廣大小學的語文漢語言文學課堂對于發(fā)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的作用,創(chuàng)新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對于當前的時代背景來說十分有必要。
在小學階段的漢語言文學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應該重視相關教學作品的選擇,盡可能選擇廣大學生普遍喜歡的代表性作品為學生講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利用一些微課等多媒體視頻工具為學生展示一些漢語言文學課程之外的背景故事,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達到教學相長的雙贏目的。
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語文知識只是冰山一角,并且在普遍學習以后,沒有得到明顯提升。盡管有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文學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將漢語言文學的相關知識和思想滲透給學生。面對上述局面,教師應該將教學過程中不斷將漢語言文學的經(jīng)典內(nèi)容傳遞到學生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使學生在學習相關內(nèi)容時事半功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還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了解漢語言學科的魅力所在,激發(fā)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由于廣大小學生的自身發(fā)展特點,決定著他們對其他人的評價十分在意,所以廣大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同時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課程中所涉及的各項問題,從而使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都能得到明顯提高,同時使學生真正愛上漢語言文學。
除了使學生真正愛上漢語言文學,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其目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并不斷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入一些教學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幫助學生更加深刻且容易理解課文中的晦澀知識。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直觀展示教學課本中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也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法,將全班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具備不同的學習層次,然后教師再拋出課文中所涉及的問題,使不同的小組之間進行內(nèi)部討論,然后每個小組再派出一名成員作為代表進行發(fā)言,最后教師再總結每個小組代表發(fā)言的不足和優(yōu)點。這種積極活躍的課堂,一定會大大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避免了“填鴨式”教學的弊端。
上文說到,漢語言文學體系所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龐雜,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所涉及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僅僅是冰山一角,并且學生在接觸漢語言文學過程中的畏懼心理和陌生感也加大了教學的難度。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化繁為簡,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課程內(nèi)容,同時在整個過程中,也應該考慮到學生當前的認知情況和基礎知識水平,否則任何的講解都沒有實際意義。為了實現(xiàn)上述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對比和示范的方式,使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文章中的內(nèi)涵,使用通俗的話語解釋文章中的晦澀含義。教師也可以將文章中的內(nèi)容與生活聯(lián)系到一起,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較為容易地理解文章中的內(nèi)容,消除對漢語言文學學習時的恐懼心理和距離感。
小學語文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最大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所以在進行漢語言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摒棄落后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將更多的學習空間留給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問題的解決。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學習完成某一課程的知識以后一起討論,然后表達出自身的意見,最終讓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漢語言文學思維,還可以提高課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出來,對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有著明顯的作用。
教師在漢語言文學教育過程中,應摒棄落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不能以自我為中心,應該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不斷鼓勵學生樹立漢語言文學學習的信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否則學生只會淪落為教學的附庸,被動接受知識,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漢語言文學作品最重要的是作者的內(nèi)心思想。因此,在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一定的情境或者事物,讓學生可以深刻理解漢語言文學,并拓寬學生的想象力空間,提高學生的觀察與審美能力,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審美教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文章背后的內(nèi)容進行積極的思考和聯(lián)想,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更加深層的理解,站在作者的角度與作者產(chǎn)生精神上的溝通,這是本門課程的奧妙所在。
綜上所述,如今的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趣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相信全體教師的不斷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及改進教學模式,一定會使?jié)h語言文學教學效果越來越好,可以提升我國強大的綜合實力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