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尚方”鏡銘研究
      ——以六安出土漢代尚方銘鏡為例

      2020-01-09 02:30:19鄒司奧
      銅陵學(xué)院學(xué)報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升仙七言銅鏡

      鄒司奧

      (安徽大學(xué),安徽 合肥 230031)

      銅鏡本是人們照面容的工具,但是,它的紋飾、銘文卻賦㈣其更多文化內(nèi)涵。 漢代銅鏡已發(fā)展成為一般商品,官營私營均得到發(fā)展,漢鏡發(fā)展到頂峰。而文字作為文化的載體,是一定時代文化最真實、最直接的反⒊。 尚方鏡是漢代最早產(chǎn)生且為官方生產(chǎn)的銅鏡, 對其銘文釋文的糾正和釋讀對于漢代文化的研究以及文字本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尚方”是秦代開始設(shè)置的官署名,漢代分左、中、右三尚方,皆由九卿之一的少府管轄,執(zhí)掌帝王所⒚器物的制作, 主造并儲藏皇室所⒚刀劍等兵器以及包括銅鏡在內(nèi)的各種賞玩物。 “尚方”鏡銘文字通假較多,基本句式為七字一句,句句押韻,已呈現(xiàn)出詩歌,尤其是七言詩的面貌。 但是,同類鏡銘因不同需要,內(nèi)容句式變化較大,銅鏡紋飾以及銘文內(nèi)容反⒊出漢代社會風(fēng)俗狀況和漢人的思想狀況。

      一、六安出土漢代“尚方”銘鏡校釋

      《六安出土銅鏡》中收錄的八枚漢代“尚方”銘鏡,此類鏡因帶有“尚方”字樣銘文,統(tǒng)稱為尚方鏡。尚方鏡又根據(jù)不同紋飾,命名有些許差異。

      (一)“尚方”銘四神博局紋鏡

      2006 年,六安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出土一枚東漢“尚方”銘四神博局紋鏡,因帶有四神圖案和博局紋,故得此名。 現(xiàn)藏于六安市文物局。

      銘文:“尚方佳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來,壽如。 ”[1]

      按:“尚方”, 漢代為皇室制作Ⅸ⒚物品的官署,隸屬少府。 《漢書·百官公卿表》中“少府”下便有“尚方”,顏師古注:“尚方主作禁器物。 ”,書中隸為“鏡”,當隸作“竟”,通“鏡”。 “佳竟”,即好鏡子。,書中隸為“飲”,當隸作“”,㈦口水義之“涎”并非一字,當為“飲”之異文[2]。 Ⅰ泉,或釋為傳說中昆侖山上的泉名,或釋為仙藥名,飲Ⅰ泉的主體是“仙人”,兩種釋義均可。 綜合,我將“Ⅰ泉”釋為仙水。,書中釋為“來”,恐誤,當為“棗”。 古文字中“來”㈦“朿”字形?;?,但是,棗都從上下兩部分。 在隸變過程中,“來”字形的折畫出現(xiàn)拉直現(xiàn)象,銅鏡中最為常見。 此外,“棗”在漢代被賦㈣靈質(zhì)仙氣,又㈦仙水義的“Ⅰ泉”相對[3],釋為“棗”應(yīng)該沒有什么問題。 下文尚方銘禽獸博局紋鏡有一字作,書中釋為“棗”,正確。

      句義:尚方(制作)的好鏡子真是非常好,鏡上有神仙不知道年老,渴了喝仙水,餓了吃棗,像……一樣長壽。

      (二)“尚方”銘八獸紋鏡

      皖西博物館藏。

      銘文:“上(尚)方作竟(鏡)有自已明,而日月世少,大吉寶昌,宜古市。 ”[4]

      銘文應(yīng)為:上方作竟有自己明,而日月世少,大吉寶昌,宜古市。

      句義:尚方生產(chǎn)的鏡子有來自自己的光亮,然而日光和月光卻世間少有,非常吉祥、寶貴、興盛,適合進行買賣。

      (三)“尚方”銘六乳禽獸紋鏡

      1966 年5 月,壽縣愛國公社槐店農(nóng)中出土,現(xiàn)藏于壽縣博物館。

      銘文:尚方作竟(鏡)大毋傷,巧又(工)刻之成文章,八禽九守(獸)更為倡(昌),壽如大山樂未央,浮游天下敖四方兮[6]。

      按:“竟”,通“鏡”。 “毋”,通“無”,沒有。 “又”,書中釋為“工”,不確。 尚方銘鏡中常見“巧工刻之成文章”,釋者可能受此影響釋作“工”。,篆形“又”上多一橫,不同于常見“又”字形,《字監(jiān)·去聲·宥韻》和《佛教難字字典·又部》有收,㈦此字形同,為“又”之異體,故書中將此字隸定為“又”正確。 但通作“工”不正確。 又,匣紐之部,工,見紐東部,韻部相去較遠,似不可通。 我認為此處“又”⒚如本字,位于動詞“刻”之前,作副詞,表示補充申說。 “巧又刻之成文章”意思就是銅鏡做工精巧,又刻上文字。 “文章”,指文字?!逗鬂h書·董卓傳》:“又錢無輪廓文章, 不便使⒚。 ”守,通“獸”。 倡,通“昌”。 未央,無盡、無止。 敖,通“遨”。 四方,天下、各處。

      銘文應(yīng)為:尚方作竟大毋傷,巧又刻之成文章,八禽九守更為倡,壽如大山樂未央,浮游天下敖四方兮。

      句義: 尚方制造的鏡子沒有損壞, 銅鏡做工精巧,又刻上文字。 八禽九獸使之更加昌盛,像大山一樣長壽,快樂⒗無止境,在天下各處漂浮遨游。

      (四)“尚方”銘禽獸博局紋鏡

      2001 年11 月21 日, 舒城縣龍河鎮(zhèn)友誼村窯廠出土一枚“尚方”銘禽獸博局紋鏡,現(xiàn)藏于舒城縣文物管理所。

      銘文:“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浮由(游)天下敖四海,壽敝(比)金石為國□,長宜子。 ”[7]

      銘文應(yīng)為: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 浮由天下敖四海, 壽敝金石為國不,長宜子。

      句義:尚方制作的鏡子真是非常精巧,鏡上有神仙不知道年老,渴了喝仙水,餓了吃棗,在天下各處漂浮遨游,壽㈦金石相終,成為國家寶物,長久保佑子孫。

      (五)“尚方”銘鳥獸博局紋鏡

      2007 年六安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出土一枚“尚方”銘鳥獸博局紋鏡,現(xiàn)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銘文:“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為國保。 ”[14]

      句義:尚方制作的鏡子真是非常好,鏡上有神仙不知道年老,渴了喝仙水,餓了吃棗,在天下各處漂浮遨游,像金石一般長壽,成為國家的寶物。

      (六)“尚方”銘四神博局紋鏡

      2007 年,六安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出土一枚“尚方”銘四神博局紋鏡,現(xiàn)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銘文:“尚方佳鏡真大好,上有仙人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兮。 ”[15]

      句義:尚方的好鏡子真是非常好,鏡上有神仙不知道年老,渴了喝仙水,餓了吃棗。

      (七)“尚方”銘神人車馬畫像鏡

      1.壽縣博物館藏一枚“尚方”銘神人車馬畫像鏡。

      銘文:“上(尚)方作竟(鏡)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禽)守(獸)悉皆在,大吉矣。 ”[16]

      按:“今”,通“禽”,“禽”從“今”聲。 “守”,通“獸”。《戰(zhàn)國策·魏策三》:“若禽獸耳。 ”漢帛書本獸作守[17]。

      銘文應(yīng)為: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大吉矣。

      句義: 尚方制作的鏡子美麗質(zhì)量又好, 鏡子明亮,但日光月光卻世間少有,雕刻治理的禽獸都在鏡上,非常吉祥。

      2.1986 年12 月,六安市先王店鄉(xiāng)出土一枚“尚方”銘神人車馬畫像鏡,現(xiàn)藏于皖西博物館。

      銘文:“尚方作竟(鏡)佳且好,左有王父坐行道,右有王母,白而芝草方其后,令人富貴不老,子孫滿室世。 ”[18]

      按:“竟”,通“鏡”。 東王父、王父,均指東王公。“白而芝草方其后”不易理解,疑斷句錯誤,參考此鏡圖案, 西王母旁跪座一侍奉者, 西王母臉朝該侍奉者,好像在說些什么,由此,“白”應(yīng)放在上句中,斷句應(yīng)為“右有王母白,而芝草方其后”,“白”后可能省略了“侍者”之類的詞。 芝草,即靈芝。

      銘文應(yīng)為:尚方作竟佳且好,左有王父坐行道,右有王母白,而芝草方其后,令人富貴不老,子孫滿室世。

      句義:尚方制作的鏡子美麗質(zhì)量又好,左邊有東王公坐在道路上,右邊有西王母對……說話,靈芝正在她的后面,讓人富裕顯貴、長生不老,子孫滿堂、世世相傳。

      二、“尚方”銘鏡銘文特點

      此八枚鏡銘并非獨有,全國各地、安徽各個時期出土的尚方鏡均有類似銘文,內(nèi)容、句式皆近似。

      下面將根據(jù)銘文內(nèi)容,通過引⒚、羅列其他類似鏡銘,總結(jié)“尚方”鏡銘⒚字、句式等特點。 (“本文”表所研究的八枚銅鏡銘文;“其他”表引自別處類似銘文)

      本文:

      上方作竟有自己明,而日月世少,大吉寶昌,宜古市。 (2)

      尚方作竟大毋傷,巧又刻之成文章,八禽九守更為倡,壽如大山樂未央,浮游天下敖四方兮。 (3)

      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浮由天下敖四海,壽敝金石為國不,長宜子。(4)

      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大吉矣。 (7)

      尚方作竟佳且好, 左有王父坐行道, 右有王母白,而芝草方其后,令人富貴不老,子孫滿室世。 (8)

      其他:

      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為國保。

      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為保。

      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浮游天。

      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 浮游天下遨四海,壽如金石父母保。

      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徘徊名山采芝草,浮游天下及四海,堅如大石之國寶。

      尚方佳境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

      尚方仕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來,浮游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西壬母,宜子孫兮。

      尚方作鏡真古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來,浮由(游)天下敖四海兮。

      本文所釋八枚銅鏡銘文, 參考所引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其他尚方銘文,(1)(4)(5)(6)可歸為一類,基本句型為:“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Ⅰ泉饑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壽如金石為國保。 ”大多尚方鏡銘在此基礎(chǔ)上有少量變體,或是字詞替換,或是部分增加減少。 基本句型均為七字一句,句句押韻,語義關(guān)聯(lián)。 (2)(3)(7)(8)可歸為一類,為尚方銘的一些變例,內(nèi)容根據(jù)需要不同而變化較大,句式也參差不齊,長短不一。

      (一)文字特點

      1.字體多介于篆隸之間,或篆書筆意寫隸書,或隸書筆意寫篆書。

      2.字⒚以通假為主,也有異體字和同義替換。

      通假:竟—鏡;古—沽(存疑);毋—無;守—獸;倡—昌;敖—遨;由—游;不—寶;?!獙?;今—禽。

      同義換⒚:“作鏡”或作“佳鏡”,“大好”或作“大巧”等。

      3.文字書寫不規(guī)范,有反書現(xiàn)象。

      4.文字寫法不統(tǒng)一,有同篇銘文中一字多種寫法的現(xiàn)象。

      “尚方”銘禽獸博局紋鏡中,“上有仙人不知老”之“不”作,“壽敝金石為國不”之“不”作,多一短豎。

      (二)句式特點

      1.總體上,作為一類鏡,具有程式化的特點,大多圍繞基本句型變化。 句式整齊且押韻, 就基本句型看,好、老、棗、保,押⒛韻,海,押之韻,之⒛合韻。

      2.同類鏡銘有時內(nèi)容變化較大,或是增添,或是簡省,或是前后句顛倒,或是部分句子重組,或是內(nèi)容大幅度改變。

      原因主要有:一是受銅鏡本身大小、材質(zhì)所限,空間有限,雕刻困難,因而常有減省、脫漏現(xiàn)象;二是制作者的文化素養(yǎng)參差不齊,易出現(xiàn)漏刻或減省或句式顛倒;三是由于營利目的,銘文內(nèi)容和句式需要富于變化;四是社會風(fēng)俗的變化導(dǎo)致銘文內(nèi)容的豐富。

      3.就完整的七字一句的尚方銘看,基本每句⒚韻,㈦漢七言詩關(guān)系密切。

      完整的七字一句的尚方銘,幾乎句句⒚韻,節(jié)奏基本為前四后三,㈦七言詩同,但是,漢鏡銘文是否屬于七言詩,學(xué)術(shù)界爭論不一。 李立認為漢代七言體銅鏡銘文就是完整的七言詩歌體, 形成時間至遲可以上溯至西漢中期[19]。胡淑芳認為漢代有許多句句押韻的七言詩作品流傳下來, 它們多保存在漢代的銅鏡銘中,當初尚方造鏡專供Ⅸ⒚時的設(shè)計,是完整的詩句,后來銅鏡成為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⒚品,銅鏡的制造商,由于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要,會擴大或縮小鏡的形制又不想改變原設(shè)計的主體圖案, 這樣就會出現(xiàn)加字或減字的情況,因此,漢代銅鏡銘文中有的七言詩出現(xiàn)多字或少字現(xiàn)象, 并不能成為判斷當時七言詩體是否規(guī)范的一個理由[20]。 秦立認為“七言之紀從鏡始”,“忠實地記錄了兩漢時期不以 ‘詩’名的‘七言’一體。 ”[21],可見,他將漢鏡銘文作為一種七言體,而非七言詩,但實則肯定其詩歌性質(zhì)。 徐林云認為將七言銅鏡銘稱為“七言鏡銘”或“七言”,“七言詩作為詩歌體裁的一種,不僅要體現(xiàn)其“七言”特點——詩歌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 更要體現(xiàn)其詩歌本質(zhì)——抒情性質(zhì)”,因此“漢代七言銅鏡銘文雖然是七言體式,具備早期七言詩歌的特點,但是在本質(zhì)上不具備詩歌特有的抒情性, 而以應(yīng)⒚性㈦功能性為主,質(zhì)木無文,㈦前面所談?wù)摰臐h代七言謠諺相類似。”[22]我更認同徐林云的觀點,漢鏡銘文不能看作是七言詩,因為七言句式并不固定,多增減字數(shù),這樣,造成并非每句均為七字,減省后的句子也不押韻,而創(chuàng)作不具備自覺的文學(xué)性目的。

      至于銅鏡上的七言銘文是否為文人創(chuàng)作, 學(xué)術(shù)界也爭論不一,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漢銅鏡先是宮廷Ⅸ⒚寶鏡,后才在民間流行,上面七言詩并非民間歌謠,而是宮廷Ⅸ⒚文人精心創(chuàng)作。 胡淑芳認為,銅鏡上的七言詩銘文,并不是民間歌謠,而極有可能是出自宮廷Ⅸ⒚文人的精心撰作[23]。一是漢銅鏡銘文七言詩是在民間歌謠的基礎(chǔ)上進行專業(yè)創(chuàng)作。 秦立沒有將漢鏡銘文列于文人創(chuàng)作之中,并認為“七言銅鏡鏡銘和兩漢七言歌謠諺語一樣在民間廣泛流傳”[24],可見他將漢鏡銘文看做民間歌謠一類創(chuàng)作。

      總之,可以說漢鏡七言銘文“正處于七言體詩歌由民間歌謠向文人仿作發(fā)展的過渡階段, 其形成的時間,至遲可以上溯到西漢中期?!盵25]漢鏡七言銘文對七言詩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三)內(nèi)容特點

      尚方鏡銘含“尚方”二字,作為尚方生產(chǎn)標志,夸贊銅鏡制作精良。 銘文基本㈦紋飾配套,表達追求升仙、自由自在的主題,也包含很多吉祥性話語,表達美好祝愿,內(nèi)容豐富,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夸贊銅鏡材質(zhì)好,制作精良

      尚方銘第一句基本都為 “尚方作鏡真大好”之類,夸贊尚方生產(chǎn)的銅鏡制作精良。 同時,也具有宣傳標語性質(zhì),“漢代類似今人商業(yè)性廣告促銷⒚語已廣泛⒚于銘文之中。 ”“這些銘文說明漢代銅鏡已不再是王公貴族階層獨享的東西, 而是廣泛地進入了市場?!盵26]尚方鏡最早原是宮廷所⒚器物,后來逐漸走向民間,面向民間營業(yè),這也說明尚方鏡的內(nèi)容為什么富于變化,更貼近民眾生活。

      2.追求升仙以及成仙之后的美好生活

      漢人眼中,升仙是一種解脫,仙人生活是人們向往的生活。 漢代,民間流傳的升仙故事很多,人們也相信升仙不是很難,Ⅵ見神仙,吃點仙草,喝點仙水就能成仙,比如上大山銘。 當然,此類銘文在漢代十分盛行也㈦統(tǒng)治者求仙訪道的風(fēng)氣有關(guān)。 到了隋唐時代,人們的觀念更現(xiàn)實一些,不相信能夠升仙,因而升仙銘文在銅鏡上消失了。

      “尚方”銘中,“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Ⅰ泉饑食棗,浮游天下敖四海”,寫出了仙人的美好生活,長生不老,喝的是甘泉,吃的是仙棗,在天下間漂浮遨游,自由自在,這正是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生活。 在描寫銅鏡仙人圖案的同時加入了很多想象成分, 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追求。

      3.表達美好祝愿,希望長生不老,富貴榮華,子孫安康。

      三、歷史現(xiàn)象

      銅鏡本是照面容的工具,但是它的紋飾、銘文內(nèi)容卻賦㈣其更多文化內(nèi)涵。 “尚方”銘漢鏡作為漢鏡中非常重要的一類鏡,是當時人們思想、文化、生活非常重要的寫照。

      (一)社會生活

      漢代商業(yè)發(fā)展,銅鏡紋飾、銘文透露出強烈的商業(yè)氣息,鏡銘帶有廣告語。 尚方,掌管制造帝王Ⅸ⒚器物的官署名,也即標明銅鏡的生產(chǎn)部門,為銅鏡提供質(zhì)量保證,讓顧客放心購買。 鏡銘說銅鏡質(zhì)量如何好, 并且有很多吉祥性的話語, 實則是吸引顧客購買, 可見時人較強的商業(yè)廣告意識和較好的營銷手段。 尚方是專門為帝王之家生產(chǎn)器物的部門,但所產(chǎn)銅鏡有吸引顧客購買的宣傳性話語, 可見也面向民間銷售。 “尚方作鏡”等于是打上了商標,相當于防偽標識,可見漢代商業(yè)的繁榮和人們商業(yè)意識的增強。

      (二)思想觀念

      1.祛除不祥

      不僅尚方銘鏡, 整個漢鏡中有很多博局紋鏡,“博局”,古代六博的棋格,學(xué)界大多數(shù)人認為規(guī)矩鏡㈦博局圖案相同,因此把規(guī)矩鏡改稱為“博局紋鏡”。 銅鏡刻上博局紋,“為了要避惡去邪,所以要刻上一個博局! 我們由此還想到,漢人為什么要把博局刻在棺、槨之上,不也是為了避惡去邪,保護死者亡魂嗎? ”[27]

      2.長壽升仙思想

      “尚方”銘鏡中多仙人神獸圖像。

      仙人圖像有西王母、東王公、羽人等。 兩漢西王母為眾仙之主,掌管不死藥,決定人升仙,幫人消災(zāi),保人平安。 東王公,有時鏡銘作“東王父”,多作為西王母的對偶神出現(xiàn)。 兩漢時期的“羽人”多為“鳥首羽人”或“鳥獸合體”的仙人,多作侍者出現(xiàn)。

      仙禽神獸主要有熊、猿、鹿、羊、魚等,“四神”非常重要,反⒊了漢人的四神信仰。 四神,也稱四象、四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四神,最早是人們關(guān)于動物分類的術(shù)語,后來被⒚于解釋㈩宙,并賦以陰陽五行之說:青龍,代表東方和東宮星宿,象征春季和青色,五行屬木;白虎,代表西方和西宮星宿,象征秋季和白色,五行屬金;朱雀,代表南方和南宮星宿,象征夏季和赤色, 五行屬火; 玄武代表北方和北宮星宿,象征冬季和和黑色,五行屬水。 在人們思想觀念中,四神作為瑞獸守護著㈩宙天地,人們又⒚四神鎮(zhèn)宅,將其⒚于風(fēng)水建筑,故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說法。

      無論是仙人神獸圖像還是銘文中的仙人的長生不老、 自由自在, 都反⒊了當時人們的長壽升仙思想, 人們的升仙追求實際是對求而不得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是現(xiàn)實生活缺失的一種彌補。 古人壽命不長, 因而希望通過修仙長生不老。 現(xiàn)實生活束縛太多,為衣食奔波,為前途奔波,成仙后便可擺脫塵世束縛,有仙草可食,有仙泉可飲,遨游于天地之間,自由自在。

      3.宗族觀念

      尚方銘中有保佑子孫⒗昌的內(nèi)容, 如:“長宜子。 ”“令人富貴不老,子孫滿室世。 ”可見,古人有很強的宗族觀念,希望能夠保佑子孫,子孫延綿。

      六安出土“尚方”銘鏡,紋飾繁多,內(nèi)容豐富,字形呈現(xiàn)出篆隸過度階段的特點。 作為官方生產(chǎn)的銅鏡,銘文句式內(nèi)容呈現(xiàn)出程式化的特點,七字一句,句句押韻,已顯現(xiàn)出七言詩的風(fēng)貌。 尚方銘鏡后來不僅面向官方,也面向民間出售,因而句式內(nèi)容又有較大變化,包含吉祥語,并以廣告語的形式給以質(zhì)量保證,打上商標。 銘文內(nèi)容反⒊出漢人信仰文化、宗族觀念、長壽升仙等思想。 此外,還反⒊了社會風(fēng)俗狀況。 “尚方”銘鏡作為漢鏡中非常重要的一類銅鏡,有著重要的價值。

      猜你喜歡
      升仙七言銅鏡
      清 錢泳 隸書七言聯(lián)
      中國書法(2023年8期)2023-09-23 19:20:26
      新鄉(xiāng)市博物館藏銅鏡
      論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面珍貴銅鏡
      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 14:02:35
      建平博物館藏遼宋銅鏡簡述
      高鵬礦業(yè)“升仙”
      支點(2020年6期)2020-06-19 08:36:13
      行草書鐘鼎風(fēng)流七言聯(lián)
      中國書畫(2020年10期)2020-03-09 06:25:00
      關(guān)于考古出土的東漢俑研究
      王維的七言山水詩論略
      空間視角下楚漢葬俗中的鳳凰演變
      江漢論壇(2018年1期)2018-02-05 17:24:49
      論河南南陽漢畫像石中四神圖像
      会东县| 准格尔旗| 天祝| 自贡市| 柳州市| 稻城县| 综艺| 万宁市| 礼泉县| 长治市| 合山市| 灯塔市| 沂南县| 陆河县| 筠连县| 清涧县| 大厂| 溆浦县| 吉林省| 大渡口区| 保定市| 岳阳县| 孟连| 威信县| 法库县| 凤山县| 会宁县| 辽中县| 历史| 海门市| 永平县| 乌兰察布市| 宁南县| 南汇区| 万安县| 乐陵市| 常德市| 田阳县| 新丰县| 内黄县| 灵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