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金安苑學校 管海霞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教學不能沿襲傳統(tǒng)老套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英語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從而促進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應具備的、能夠滿足終身及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英語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可以準確地用英語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從而實現準確的英語對話。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英語交流能力、英語思維品質、英語文化意識以及英語的學習能力。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實現英語交流是英語教學的根本目標;英語思維品質側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及邏輯化的思維能力;英語文化意識是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認知與理解程度;英語學習能力是指學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和方法,以及學習英語知識的潛力。在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指導學生掌握英語學習技能,在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英語思維和英語文化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英語思維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提問這一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發(fā)散自己的英語思維,為學生創(chuàng)造英語交流的平臺。例如在“Ways to go to school”的教學中,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基本的掌握以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How do your parents go to work?Talking with your partners.”學生圍繞這一問題,聯(lián)系父母的實際情況,與其他同學開展了交流。在交流中,學生熟練掌握了該單元的重點句型。隨后我要求一名學生向全班同學介紹他父母是如何去工作的,他是這樣說的:“In my family,my father drives his car to work,my mother goes to work by bus or subway.”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大多為“填鴨式”的灌輸式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更難以調動積極性。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思維。又例如在“My favourite season”一單元中,我向學生進行了提問:“Do you like summer?Why?”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對該問題進行了不同的回答。這樣的問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因此學生的參與度很高。
上文提到,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大多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盡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但卻與新課改的要求產生了偏離。這樣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及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因而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情境教學在各學科的教學中都有著非常高的應用價值,但是許多教師會認為創(chuàng)設情境費時又費力,甚至也有部分教師不知如何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質合理的情境,因此并沒有進行充分的應用。盡管情境教學需要教師做大量的課前準備,但是卻能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例如在“In a nature park”的教學中,我為學生搜集了幾幅公園的圖片,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再讓幾名學生圍繞圖片開展情景對話,如“Is there a bird in the sky?”“There are many flowers in the park.”等等。這樣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本單元的知識要點,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知識源于生活,更要應用于生活,學英語是為了用英語,學而不用便失去了英語教學的意義。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教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小學英語教材的課程內容都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教師要鼓勵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積極地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比如在學習“My friends”的內容時,我要求學生向自己的同桌介紹自己的朋友;在“Shopping”中,我鼓勵學生在購物時盡量使用英語……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加強對英語的應用有重要幫助,從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課本是最主要的英語教材,同樣也是最基本的教學工具,為實現英語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僅依靠英語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每一個教學單元的內容與篇幅是有限的,涉及的知識點并不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英語,教師應在教材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知識的拓展,但拓展內容也不要超出學生的認知水平,否則學生難以理解,過猶不及。如此學生便能提升自身的英語文化意識,拓寬視野,增加知識儲備,不斷激發(fā)求知欲,實現自主探究。
英語教學通常會涉及非常多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感覺很枯燥,提不起興趣,難以集中注意力。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可以集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元素于一身,圖文并茂,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谛W生的年齡特點,多媒體教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集中精力,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堂學習。例如在“At the zoo”的教學中,我在多媒體課件中穿插了許多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看圖識單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快的掌握了本單元的動物類單詞,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學生和教學之間的關系與距離。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的使用要適當,不能過分依賴,否則英語課堂教學就趨于形式化,降低了教學成效。
總而言之,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未來成長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把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教學實踐的全過程,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英語應用能力、英語文化意識及英語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