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密 安徽省合肥市濱湖啟明星幼兒園
幼兒園區(qū)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fā)展水平有目的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益智區(qū)是區(qū)域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教師通過控制材料,支持或引導幼兒的學習活動,能促進幼兒良好學習品質的形成。
益智區(qū)游戲內容種類較多,一般包括:感官游戲、比較異同游戲、分類游戲、記憶游戲、迷宮游戲、拼圖游戲、數學游戲、紙牌和棋類游戲以及民間益智游戲等。益智區(qū)游戲內容豐富,但其并不是完成作業(yè)的區(qū)域,而是引導幼兒不斷發(fā)現和探索的充滿樂趣的地方,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特點和需要,提供具有探究性、引導性的游戲材料,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發(fā)展幼兒智力,讓幼兒喜歡參與益智游戲活動,喜歡上幼兒園。
益智區(qū)游戲是幼兒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幼兒通過操作、擺弄各種游戲材料,在不斷摸索、探索、嘗試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啟迪幼兒的智慧。另外,益智區(qū)游戲能充分調動幼兒運用五官進行觀察比較,識別物體的顏色,比較物體的大小、長短、粗細等特征,在游戲中幼兒的思維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也得以充分地發(fā)揮。在益智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活動的對象是材料,因為益智區(qū)必須提供能反映該科學知識的直觀形象的幼教玩具和具體事物。所以操作材料暗含幼兒通過操作能夠達到的益智區(qū)教育目標和內容。因而,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教師要從益智區(qū)目標出發(fā),把教育意圖和要求融入材料中,設計和制作有趣的能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欲望的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潛在價值,發(fā)揮其最大的功效,增強幼兒學習探索的興趣。
小班益智區(qū)材料在投放時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小班幼兒年齡小,對事物注意的持續(xù)性差,在材料的提供上要求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操作性強,使材料適應幼兒的特點和需要,讓幼兒能主動地和材料互動起來。
1.加上歌曲,融入情景
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的材料盡可能在易于操作的情況下,富于情景性,讓幼兒在游戲情景中操作,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例如:“拔蘿卜”游戲,幼兒根據蘿卜身上圖形與蘿卜地上圖形匹配。在種蘿卜時幼兒進行競賽游戲,看誰種得多、種得正確。拔蘿卜時加上“拔蘿卜”歌曲,鍛煉手部肌肉靈活性,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游戲的樂趣。如圖一、圖二。
圖一
圖二
2.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當提供給幼兒的材料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時,不僅能讓幼兒在熟悉的前提下快速進入游戲,而且能讓幼兒調動自己已有經驗,體驗“我知道、我了解”的成功快樂,也激勵和培養(yǎng)幼兒用心和細心觀察精神。
例如:“立體停車場”游戲,提供的材料源于生活,從幼兒實際生活出發(fā),并且根據游戲設計故事情景,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幼兒駕駛小轎車去商場或者戶外游玩,停放車輛時幼兒要根據小車身上貼有的圖形和數字標記,找到相應有圖形、數字的停車位。在游戲活動中,不僅鍛煉幼兒觀察能力,也加強了幼兒對圖形和數概念的認識。如圖三、圖四。
圖三
圖四
每個孩子的興趣需要、認知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要去了解幼兒,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性,材料的投放要立足幼兒,合理投放。投放他們在已有知識的前提下的最具發(fā)展區(qū)的材料,使材料適應不同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和材料主動互動中獲得發(fā)展。每種材料的不同,幼兒的操作方法也不同,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經驗也就不同。
例如:“跳舞毯”游戲,游戲的第一個維度是根據顏色跳,如圖五、圖六,游戲第二個維度是擲骰子根據動物圖像跳,如圖七、圖八。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八
在益智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活動的對象是材料,要想激發(fā)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愉快的環(huán)境中主動觀察、發(fā)現問題、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就需要投放那些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的材料。提供難度適宜的材料,幼兒才能專心進入游戲過程,逐步養(yǎng)成專注探索的習慣。
例如:“紅綠燈旗”游戲,準備材料:篩子、兩枚棋子、紅綠燈旗盤。第一個層次:兩位幼兒“石頭剪刀布”決定誰先擲骰子,擲到幾個點數就前進幾步,比比誰先到終點。第二個層次:擲骰子,坐標在不同顏色的燈上,根據燈的顏色,綠燈前進一步,紅燈后退一步,黃燈停止一步,比比誰先到終點?!凹t綠燈旗”游戲,不僅可以讓幼兒認識點數還可以對紅綠燈有初步的認識。如圖九、圖十。
圖九
圖十
益智區(qū)提供的材料要豐富,做到一物多玩。一物多玩的游戲是幼兒需要的游戲,也是能滿足幼兒的個體差異的游戲。如果操作材料缺少,就不能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活動,從而阻礙了區(qū)域活動的深入開展。在設計材料時,要發(fā)揮材料一物多玩的功效,提高幼兒參與游戲興趣。
1.例如“智趣魔盒”游戲,魔盒四個面有不同玩法,一面是“小雞捉蟲子”,根據一定情景的點數游戲;一面是“曬衣服”,根據圖形匹配游戲;一面是“動物排排隊”,是排序游戲;一面是披薩拼拼樂點與數字對應游戲。如圖十一。
圖十一
2.例如:“百變撲克”游戲,手工撲克在美工區(qū)可以制作特色小頭飾,舊撲克牌還可以給小朋友做個小書簽。兩張牌之間粘上白乳膠,搭建成架子,完成之后還可以用來擺放孩子們自己的粘土作品。在建構區(qū),撲克可以折成各種形狀的紙盤搭建寶塔,用紙盤搭建一個架子,然后在架子上面放上一些重物,看看誰的架子承重能力更強,還可以把兩張牌之間涂一點白膠,就可以一層層搭建起來。同樣的在益智區(qū),撲克還有它的神奇玩法。
①按色分類,幼兒根據不同點花色的撲克牌,按照顏色分類擺放。如圖十二、十三。
圖十二
圖十三
②拼圖玩牌,練習認識不同形狀玩法,將撲克牌裁減成為兩部分,一部分貼在地墊上,另一部分混起來,讓幼兒自己尋找對應的形狀將撲克牌拼完整。如圖十四、圖十五。
圖十四
圖十五
主題活動和區(qū)域活動都是為了幼兒更好更快掌握知識,在創(chuàng)設益智區(qū)游戲活動時,應當遵循與主題活動一致原則,將主題活動中的預設和生成材料投放到區(qū)域活動中,這樣既能完成主題活動學習目標,又能引導幼兒主動去探索、思考與實踐。不僅豐富了主題活動,還實現了主題與區(qū)域游戲的有機融合。
我們班的主題是“親親一家人”,結合主題活動在益智區(qū)我設計了“小鳥找蛋”游戲,幼兒通過游戲學習掌握5以內按數取物方法。游戲時幼兒根據鳥身上的數字幫小鳥找蛋寶寶,幼兒將根據數字提示將相應的蛋寶寶送入鳥窩。在游戲中,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逐步建構抽象的數概念。如圖十六。
圖十六
總之,小班益智區(qū)自制游戲材料的投放要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征,在投放材料時要緊扣活動目標,遵循知識內部的邏輯規(guī)律,要求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操作性強。既要滿足個體差異需要,也要照顧全體幼兒,做到有計劃地投放材料,有意識地觀察指導,有針對性地調整,避免一成不變。益智區(qū)域材料的投放是一個螺旋上升的動態(tài)過程,不僅需要經歷設計材料、觀察幼兒與材料的互動、評價幼兒與材料游戲互動的質量與效果、調整與完善材料的過程,還需要經歷再觀察、再評價、材料的再調整。只有材料與幼兒真正地互動起來,才能實現區(qū)角活動的意義,才能真正發(fā)揮材料的運用,從而使幼兒的潛能得到開發(fā),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推進幼兒數學經驗的提高,能夠做到“學中玩,玩中學”,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