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娟
(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學,福建 福清 350300)
在新的課程還未真正確認落實之際,我們試從手中已有的教材入手,對高中教材中女性的形象進行多文本整合分析,以管窺這種新的教學樣態(tài)的最終成效,并為新課程改革中“語文學習任務(wù)群”的真正實施奠定基礎(chǔ)。
教材中男女比例的失衡,且女性形象的單一性雖然帶來一定的影響,但中學語文教師如何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女性形象傳達信息更為重要。畢竟語文學科本就帶有對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對正確三觀培養(yǎng)的獨特性,中學語文教師必須通過文本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女性形象分析的重要性與指導意義,我主要從“文”“道”兩方面入手分析。
女性形象的文本價值體現(xiàn)在對作品主題的突出,對地方文化的挖掘,對時代特征的折射。如果將教材中所有的女性形象整合在一起,這便能成為一個主題,這同新課標所提及的單元整合不謀而合。對學生而言,形象在他們眼中是獨立的個體,形象的整合將有利于他們多文本解讀能力的提升,進而強化單文本的內(nèi)涵理解。對教師而言,這樣的課程整合極其考驗教師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課堂節(jié)奏的把控,這也是個提升教師個人素養(yǎng)能力不可多得的機會,更是教師實踐新課標群文閱讀的一次試煉。
由于性別角色的不均衡和性別的模式化,我們對女性形象的認知常受傳統(tǒng)文化或大眾普遍認同影響,絕對公平的兩性視角并不常見。那些單一而刻板的女性形象對當代學生的性別意識以及女性審美意識不免存著些定勢思維的局限。在女性角色日益多元化的時代,女性應(yīng)該自信、獨立、頑強,正確地發(fā)揮教材的引導作用,讓教材中的女性形象給予這些學生以情感上的觸動,喚醒他們對社會性別平等的認識,正面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而女性意識的覺醒和性別意識的強化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的正確認知,也有助于社會的完善建構(gòu)。
在鑒賞文學作品時,要感受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這是對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具體要求與表述。以下便簡單闡述女性形象群文閱讀探究的方向。
形象探究意在讓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過程中,感受作品中的藝術(shù)形象。如何抓住特點對每一位女性進行個性形象的解讀是形象探究的重中之重,我們要注重對不同文本的不同形象進行梳理及感受,進而分析這些形象的共性。
高中語文教科書中涉及女性形象的文字較少,而女性形象為主人公的少之又少。據(jù)統(tǒng)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共出現(xiàn)一百五十四位人物,女性形象不到三分之一,其中成為主角的更是寥寥無幾。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這五本教材中,涉及女性形象的文章有《大堰河我的保姆》《紀念劉和珍君》《詩經(jīng)—氓》《孔雀東南飛》《林黛玉進賈府》《祝?!贰杜眯胁⑿颉贰陡]娥冤》《雷雨》等,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形象多數(shù)是舊時女性的代表,她們是保姆,是妻子,是學生,是女工,是歌女;她們也善良,也賢惠,也悲慘,也堅守。這些女性形象因各自的身份、性格、經(jīng)歷等因素而有著各自的形象特征,但她們也有著一定的共性,如她們多是符合封建禮教要求的女子,但最終幾乎以悲劇結(jié)尾。
藝術(shù)探究并不是狹義上的手法探究,它涉及語言文字、文章結(jié)構(gòu)、藝術(shù)手法等方面。其重點在于品味語言,理解欣賞作品的語言表達,了解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些女性形象的。我們主要從不同作家的語言風格方向進行探究。
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格,有的粗獷,有的細膩,有的豪放,有的婉約。因此,文字表達也各有特點,有的語言簡潔明亮,通俗易懂,有的語言委婉含蓄,意蘊深遠,有的精練準確,直入人心。就如中華民族的精神領(lǐng)袖魯迅先生,他精練、幽默、諷刺獨具特色的語言藝術(shù)正是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祝?!分校喚毝鴤魃竦恼Z言將祥林嫂喪夫、改嫁、再喪夫、失子、被逐的生活經(jīng)歷展示在眾人眼前。讀到“我真傻,真的……”這一句,我們似乎便能看到祥林嫂空洞的眼神以及臉上透出的悲愁。在《紀念劉和珍君》中,依然是用精練的語言將劉和珍死亡的那一幕重現(xiàn),魯迅并不愛賣弄文字,在精練的語言之中我們能深刻品味到他要傳達出來的思想內(nèi)涵,讓人體會到當時社會的冰冷與殘酷。而風格可以相互影響,就如魯迅與蕭紅。魯迅與蕭紅在生活中互幫互助,文學上惺惺相惜,語言風格有一定的相似傳承之感。在人教版選修《中國小說欣賞》中,蕭紅借《小團圓媳婦之死》中的小團圓媳婦這一農(nóng)村童養(yǎng)媳的荒誕經(jīng)歷揭露封建社會下國民的愚昧及劣根性。這一形象同《祝福》的祥林嫂有異曲同工之妙,且語言上也有一定的相似之感。但二人語言風格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男性剛健,女性細膩,這也是我們可探尋摸索之處。
由于女性形象教學價值的體現(xiàn),因而進行女性形象群文閱讀教學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提出一些教學策略,希望能給女性形象群文閱讀的教學提供一些教學思路。
整合文本,形成專題。將不同文本進行關(guān)聯(lián)性學習,可以加深對形象的認識以及強化對主題的把握。比如可以形成“女工專題”,將祥林嫂、柳媽、魯侍萍、大堰河、《林黛玉進賈府》中的眾丫鬟進行整合,這些人多在大戶人家做工,她們提供勞力獲取報酬,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可通過形象共性上的把握,進行個性化解讀。文本整合的方式多樣,因此也可有這樣的整合模式,將《氓》《孔雀東南飛》《祝?!贰独子辍氛显谝黄?,她們的共性在于婚姻上的不幸,命運的悲慘,而矛頭基本指向封建社會制度。
立足文本,做好延展。要有意識地提醒學生從課內(nèi)文本出發(fā),引導學生感受并總結(jié)人物塑造的技巧,引入寫作練習,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可從課內(nèi)積累寫作素材,豐富學生的內(nèi)涵。自此之外,我們還應(yīng)當從課內(nèi)走向課外,拓展閱讀量,可形成作家專題,深入研究作家的寫作風格以及人物塑造的方法。
形散神聚,才是群文閱讀的最佳狀態(tài)。如何借助作品尋找共性,挖掘特性,是文本閱讀的重要目的。不同的文本,有重合的部分,也有延伸或拔高的內(nèi)容,我們需要學會整合,設(shè)計專題,提供問題以便學生探討。女性形象的探究不只限于人教課本,利用此做起點,延伸到其他課外文本,挖掘深度,拓展廣度,讓學生在“文”“道”上有收獲,才是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