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斌
(重慶市巫山中學 重慶 404700)
1.性別比例失衡
女生多,男生少,班級學習環(huán)境比較好。班風比較正,學風比較好,基本上沒有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事情發(fā)生,同學之間團結、和諧、能相互關心。
2.思維差異
歷史方向學生的理性邏輯思維能力偏差,空間想象能力不強,數學運算能力較差。大多數歷史方向學生是因數理化基礎薄弱才選讀歷史方向,加上缺乏理化的應用,因此數學感悟力較理科生明顯偏弱,接受和消化新知識的速度慢,反應也比較遲鈍,知識零亂,不求甚解,缺乏系統(tǒng)。
3.學習方式差異
歷史方向學生受學習方式的負面影響,不自覺地加劇了數學學習中的機械記憶,習慣于聽老師講,課后自己看(事實上,因課業(yè)負擔課后很少能做到),導致許多人數學學習能力急劇下降,心理壓力增大,產生惡性循環(huán)。
4.能力方面的差異
新高考的實施在初、高中數學知識的銜接上處理力道不夠,導致歷史方向學生計算能力薄弱。
歷史方向學生比較注重基礎,學習很扎實,喜歡做基礎題,學習習慣絕大多數比較好,善于做筆記,但綜合能力較差,害怕解難題。歷史方向女生性格普遍比較文靜、內向,情感細膩,自尊心強,心靈脆弱,還比較敏感,加上數學學科難度大,導致她們的數學學習興趣逐步淡化,自主學習能力下降,帶著失敗的心理學習數學,自卑心理就更加嚴重,害怕數學,恐懼數學,對數學的學習缺乏信心和毅力。
關愛學生,走近學生,聆聽他們的傾訴,適時適當給予心理輔導,經常與學生交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心貼近歷史方向學生的數學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更渴望、更需要老師對他們的關注與鼓勵。情感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積極豐富的情感能促進認知過程和意志過程,使個性品質得到全面發(fā)展。歷史方向學生感情色彩濃厚而細膩,他們的學習興趣往往依賴于對教師的喜歡和認可,一旦老師授課不合口味,或老師漠不關心,可能使其學習情緒變壞,逐漸與教師疏遠,甚至產生對教師的討厭、對抗等不良情感,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逐步降低。對他們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肯定和贊揚,喚起學生的學習激情,點燃他們心中那盞希望的燈。
學生只有喜歡老師,才會喜歡數學,并逐漸對它產生興趣。老師自身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素質要高,精益求精,嚴謹的工作作風,給學生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堅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讓學生信服;第二,課堂語言要生動、形象,并能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生動化,甚至幽默化,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理解并接受新知識。教師可以運用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幽默風趣的語言感染學生,使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課堂上教師要充滿激情,并使學生參與進來,達到一種共鳴。第四,要關愛學生,既不偏重優(yōu)生,也不歧視差生,而是多鼓勵關心差生。第五,課堂要有活躍、民主、激勵的氣氛。允許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不同意見、不同解法,讓他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來,并給予充分肯定、表揚和鼓勵。
經常在全班展示一些好的作業(yè),好的學法,好的解題方法,以及相應帶來的好成績,從學生羨慕的眼神中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的觸動。堅持一段時間,優(yōu)秀學生脫穎而出,班級數學學習氛圍變得濃郁了,整體成績隨之上升。學生在模仿趕超中,學會了自覺抵制干擾,主動與困難作斗爭,練就了堅強的自控能力,那是學習成功的保證。
結合作業(yè)和考試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班級談話、個別交流等工作,兩方面分析,既要對學習狀態(tài)目前比較好的學生給予要求,又要對學習狀態(tài)目前不對勁的學生給予鼓勵;既要保持頭腦清醒,看到不足,找準努力方向,也要不氣餒,分析自身優(yōu)勢和劣勢,克服學習上的不利因素,樹立學習信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揭示數學定理、數學思想的本質,充分暴露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及時合理完善解題步驟,以此鍛煉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歷史方向學生接受新數學知識較慢,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數學思維活動,在學生思維的充分參與中,鍛煉、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在講授定理時,要講出定理的來龍去脈,條件對結論的影響,讓學生思考定理中條件的改變能否引起結論的改變,結論的變化需要什么條件作支撐,講完之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消化吸收、記憶反思的時間。課堂要有學生思考的空間,切忌一講到底,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闡述他們不同的思考途徑和解題方法,教師要對他們的每一步給予肯定,對的給予表揚,增強信心,錯的啟發(fā)其發(fā)現(xiàn)錯誤,此時教師要做忠實的傾聽者,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想法。
適當進行變式教學,既要進行例題、習題的變式訓練,也要靈活變化教學模式。一題多問式,能使學生系統(tǒng)地對本單元基本知識點做歸納,有利于鞏固基礎知識;一題多解式,對同一問題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超越常規(guī),提出多種設想和解答,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能擴大學生的認識空間,激發(fā)靈感,提高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一題多變式,課堂教學要常新、善變,通過原題目延伸出更多具有相關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問題,深刻挖掘例題、習題的教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多題一解式,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陷在無窮的題海中,但實際上許多問題具有共性,對這樣的問題不斷總結、積累,能加深學生對知識內在本質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