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蕓
(甘肅省渭源縣鍬峪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748200)
豬肺疫又稱豬出血性敗血病,本病的特征是肺部有潰瘍點,但不累及消化管,而豬瘟的濾過性病毒,只侵害消化管,并不發(fā)生敗血病,故此二者不同。豬瘟感染的范圍較大,肺疫則小,豬瘟大小都死,肺疫主要多死幼豬。文中就該病的中西醫(yī)療法作一介紹,供大家參考。
該病病原為豬出血性敗血病桿菌,細菌的分布極廣,即健康豬的呼吸道和消化道內亦常有存在,但感染發(fā)病的情況主要以豬的抵抗力強弱而定。
潛伏期數小時至兩天。一般可分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3 種:
2.1 最急性
體溫升高到40℃以上,病畜衰弱不食,多睡少動,如強迫行走,則搖擺不定,有不隨意的動作發(fā)生,耳、頸、臀部之皮膚發(fā)生紅色斑點(白豬最顯),壓之不退色。喉部常急速腫脹,呼吸促迫,黏膜呈藍紫色,病畜于24 小時內死去。
2.2 急性
體溫升高至41℃,熱持續(xù)不退,咳嗽聲短而干,且為痙攣性,常作犬坐姿勢,鼻孔排出膿樣黏液,呼吸緊迫,病豬虛弱,幾乎不能起立,黏膜呈藍紫色,眼結膜有膿樣炎,心臟的動作加快,初便秘,后下痢,并混有血液,病的末期身上還有紅斑點,常有急性轉變?yōu)槁浴?/p>
2.3 慢性
病豬常有咳嗽,呼吸困難,食欲缺乏,漸漸消瘦,間有關節(jié)慢性發(fā)炎,病之末期則有腹瀉,糞便惡臭,衰弱而死。
肺的變化明顯,肺尖及靠近心臟周圍的肺葉干變。胸包內有黃色漿液,也有咽喉發(fā)生炎性腫脹,或上皮腐爛,腸腎充血,淋巴呈出血性腫脹。藥物治療效力不大,病輕者可連續(xù)應用磺胺藥及霉素。青再注射血清有效。預防方面主要注射疫苗或血清為主。
4.1 炙冬花10g、炙杏仁15g、川貝母10g、全瓜蔞25g、桔梗20g、蜂蜜10g 為末,成糊狀舐劑服之。4.2 魚腥草10g、金銀花10g、青蒿8g、野菊花10g、射干10g、馬勃6g、桔梗6g、石膏15g、綠豆15g、車前草10g、夏枯草6g、大蒜20g。大蒜搗成泥,石膏、綠豆先煎,余藥后下,煎成湯劑,待涼加入大蒜泥,使用前將藥液充分攪拌再混入飼料中,體重20kg 豬一次喂服,每天1 劑,連用4~6天。此方清熱解毒,化痰利咽。用本方配合青霉素、鏈霉素和磺胺類藥物,可顯著降低豬肺疫發(fā)病率和死亡率。
4.3 板藍根200g、大蒜50g、雄黃15g,雞蛋清2個。將板藍根煎水,加大蒜、雄黃、雞蛋清調服,每天1 劑,連用3 天。此方功效清熱解毒,清肺利咽。用本方配合西藥(青霉素、鏈霉素分別按每千克體重250mg、1000 單位肌肉注射,慶大霉素按每千克體重5000 單位與豬肺疫抗血清同時肌肉注射),可取得較好效果。
4.4 川貝母20g、款冬花20g、杏仁20g、梔子20g、陳皮20g、葶藶子20g、瓜萎仁20g、黃芩25g、金銀花35g、甘草15g。上藥煎湯候溫,拌少量米湯喂服,每天2 劑,連用3 天。此方清熱散結,化痰止咳。用本方配合西藥(青霉素240 萬單位、鏈霉素100 萬單位、氨基比林10ml 合肌肉注射,連用3天;重癥用10%磺胺嘧啶鈉60ml、氨茶堿20ml、5%葡萄糖2ml 混合耳靜脈注射,每天1 次,連用3 天),一般1 周后即可痊愈。
4.5 解熱靈注射液:蘆竹筍2500g、水葫蘆3000g、芭蕉頭2000g、忍冬藤2000g、行茅草根1000g、水燈心1000g、地骨皮1500g、夏枯草1000g、青蒿1500g 附切碎,加水適量浸泡后,按蒸餾法蒸餾,收集蒸餾液3100ml,加注射用氯化鈉27g,攪拌溶解,精濾,灌封,滅菌。每毫升注射液相當生藥5g。豬每千克體重用0.5~1mL,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1 次。功能清熱涼血,瀉火利水。
4.6 復方七葉蓮注射液:七葉蓮500g、蕨苗一枝蒿100g、牛鍋藤150g、金銀花100g、梔子150g、桑寄生150g、柴胡120g、黃柏120g、防風120g、石椒草150g,上藥切碎,加水適量煎煮3 次,第1 次1小時,第2、3 次各30 分鐘,過濾,合并濾液,濃縮成糖漿狀,攪拌加入3 倍量95%乙醇,放置冷處24 小時,過濾,濾液減壓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注射用水至1 660mL,攪拌均勻,放置冷處24 小時,精濾,灌封,滅菌。每毫升注射液相當生藥1g。大豬每次用30~40mL,馬、騾80~100mL,肌肉或皮下注射。功能清熱解毒,祛風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