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權,倪 丹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2)
現階段,大部分路橋施工采用粗粒料填筑法、混凝土搭板法等,經過工程調查發(fā)現,許多路橋引道施工時存在鉆孔數量不足、深度不夠等情況,導致車輛行駛時出現跳車現象。在引道鉆孔完畢后,需要對地質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在此基礎上進行工程結構設計,如若鉆孔量與深度與設計標準不相符合,很容易導致結構設計出現不良問題。
在路橋沉降段施工中,需要向沉降段填入填料使路基平整,在填料類型的選擇上多種多樣,有常規(guī)黏性土和高性能黏性土等。通常情況下,路橋施工單位使用常規(guī)黏性土的頻率較高,此種材料雖然在性能方面可滿足施工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自重較大,長期受較大的荷載壓力影響,容易在沉降段壓實,使該段出現不均勻情況。
在路橋施工中,橋頭搭板式施工方式應用較為頻繁,在實際工程中可有效預防路橋交叉處出現沉降問題。但在施工過程中,一旦受外界因素影響或者人員操作不當,很容易導致沉降段出現不均勻情況,無法使沉降問題得到有效的處理和解決。
在搭板設計過程中,應根據坡度數值對搭板長度進行設計,在通車過程中搭板能夠承擔一定碾壓力度,預防沉降產生。雖然此種方式較為簡便,但并非全部路橋工程均適合,在沉降問題的預防和解決效果方面也有所區(qū)別,例如,對于一些車流量較大、碾壓力較強的路段進行搭板設置,不但無法解決跳車情況,還可能因底部不夠敦實使搭板折斷,進而影響路面質量,出現裂縫、磨損等情況。當路橋交叉處出現沉降現象時,便會出現局部下沉。對此,工作人員應立足于實際情況,根據沉降段程度進行搭板設計,以免出現設計和施工不相符等情況。在搭板寬度設計中,應保證搭板與橋面寬度一致,以免在通車時出現安全問題,最好使搭板邊緣線與緣石邊緣之間預留0.5 m距離,在搭板設計時,設計者還要考慮到搭板與橋臺配筋的關系,以此來保障搭板設計科學性,使沉降段對車輛通行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路橋施工過程中,路基路面處理對橋梁承載力具有較大影響,可使橋臺與路段的沉降差異增加,以免出現錯臺情況。在軟土地基施工中,在施工技術方面,一般采用水泥噴樁地基法,這主要由于此種復合地基可對軟土地基進行加固,且工期較短,方便快捷;在施工方案方案,應以實際情況為主,最大限度減少路基不均勻沉降情況發(fā)生,在科學合理的方案指導下,使施工質量和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將填充料加入后,便可使路基發(fā)生側向位移,使基樁壓力有所增加,如若位移情況較為嚴重,便會導致橋臺隨之移動。對此,為了避免出現位移問題,應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使地基剛度得以提升。在地基施工中,對于出現溝壑的情況,往往含水量較高、縫隙較大,在施工中可根據這一特點,對黏土層進行換土,使該層的強度增加,有機物含量更多。值得注意的是,換土深度應以軟土層的實際厚度為準。此外,還要注重緩和沉降段設計,由于路橋工程形式多樣,對于橋臺剛度較大的混凝土結構來說,將其過渡到柔性填充結構時相鄰處的強度不同,對此可在此處設置強度沉降段,此種方式也適用于路面路堤中,可有效預防沉降問題產生。
在路橋施工中,路基出現沉降主要因路基結構變形、路面碾壓增加所致,需要對后臺進行填筑,以此提高工程穩(wěn)定性。在填筑過程中,材料類型與程度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路基沉降度,如若選擇輕質材料,則會使原本沉降作用較低,如若采用壓實材料,則可使壓縮模量提升,且可在動態(tài)負荷作用下產生豎直變形問題,由此可見,注重填充料的選擇十分重要。通常情況下,盡量選取一些具有較強滲水性、含水量較少的材料,如砂石等,尤其注意禁止使用淤泥、沼澤土等,此類材料的含水量較高,且吸水性較強,不適用于路堤填充。
在橋臺施工完畢后,便開始路堤施工,施工重難點在于壓實方式、強度方面,應與橋臺碾壓施工方式相符合,還要注意路堤于橋臺相交處的連接點加固,并在填實和碾壓中保持一致。在排水方面,路橋沉降工程施工中很容易遇到陰雨天氣,使施工現場水量增加,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或者降雨量較多之處,更要做好排水工作,以免使工地的雨水累積,對橋梁填土結構進行浸泡,使路基坍塌概率增加,出現路面損壞等情況,使整體工程質量受到不良影響。此外,在施工中還應參考當地的地下水位,將路基適當的提高,以此避免被雨水浸泡。
在路橋使用過程中,長期受到高負荷壓力,很容易引發(fā)多種問題,且在外界不良因素影響下,一些細微問題也會不斷擴大,對路橋工程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對此,不但要做好施工質量控制工作,還應注重后期養(yǎng)護,通過對路基防護坡、排水系統(tǒng)、路基路面進行檢查和修護等方式,延長路橋使用壽命,有效預防沉降變形等情況發(fā)生。
綜上所述,現階段,路橋工程質量問題十分普遍,尤其是路面路基沉降問題,施工單位應根據路段實際情況,科學制定施工方案,采取合理的填充材料,運用科學高效的施工方法進行填充,并做好排水工作,有效減少和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