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曙霞
(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漁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731600)
流鼻多為外感六淫引起鼻腔黏膜發(fā)炎的病證。仔豬多發(fā),以卡他性鼻炎為多見。本文就該病的中西醫(yī)療法做一介紹,供大家參考。
多因豬只外感六淫之邪,特別是寒邪,外束皮毛,內(nèi)合于肺,鼻為肺竅,鼻腔黏膜充血、腫脹而發(fā)病。此外,鄰近器官的炎癥,如咽喉炎等,漫延至鼻亦可致病。
病初毛乍弓腰,鼻黏膜潮紅腫脹,豬只尤其是仔豬常打噴嚏,擺頭和蹭鼻子。以后一側(cè)或兩側(cè)鼻孔流涕(清涕、粘涕或黃涕)。一般飲食欲和精神無明顯變化。
3.1 霜桑葉50g、水煎,加蜂蜜40g、干姜(切碎)20g,候溫灌服。
3.2 蒼耳子50g,水煎,加蜂蜜40g,候溫灌服。
3.3 酒川柏、酒知母各30g,雙花、連翹、木香各15g,煎煮取汁,候溫灌服。
3.4 薄荷葉煎水,乘熱放置豬鼻前,令豬吸入其蒸汽。
3.5 羌防湯:羌活15g、防風21g,白芷、蒼術(shù)、川芎、生地各15g,細辛6g、黃芩12g、甘草12g、生姜15g、大蔥3 根,上藥煎湯去渣,候溫,分兩次喂服或灌服。
3.6 荊防二母湯:荊芥、防風、柴胡、生地、黃芩、白芷、知母、貝母各6g,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發(fā)汗解表,清熱止咳。
3.7 新定清涼散:荊芥、薄荷、麥冬各15g,柴胡、桔梗、玄參、石斛、花粉、生地、車前子各20g,葛根12g、甘草10g 為末,開水沖調(diào),候溫灌服;或煎湯服。功能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養(yǎng)陰生津。原方加減法:表邪未去而里熱已盛者,加金銀花、連翹;盛夏溫病,去荊芥,加香薷;高熱實證,加黃連、黃芩、梔子、黃柏、石膏;便秘者,加大黃、芒硝;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目紅眵盛者,加龍膽草。
3.8 黃連清熱散:酒黃連9g、酒黃柏3g、生甘草9g、酒大黃15g、梔子9g、知母15g、防風9g、澤瀉9g、茵陳9g,上藥共研為末,混飼服;亦可煎湯,任豬自飲或灌服。
3.9 羌活10g、白芷10g、防風10g、川芎6g、細辛3g、蒼術(shù)10g、桔梗6g、紫蘇6g、黃芩6g、荊芥6g、甘草3g,先將羌活、白芷、防風、川芎、蒼術(shù)、桔梗、甘草煎10 分鐘,然后放入細辛、荊芥、紫蘇,再煎10~20 分鐘。煎兩次,去渣取液,一次服用。
3.10 吹鼻散:北細辛、牙皂、生川烏、生草烏、雄黃、狗頭骨(燒灰為末)共為細末,吹鼻?;蚣毿?、牙皂、雄黃、花椒,上藥各等份為細末,每用少許吹鼻。
3.11 柴胡3000g、虎杖1000g、防風500g、蘇葉500g、薄荷500g,將上藥切成薄片或磨成粗粉,水浸2 小時,加水適量,蒸餾,收集餾液6000ml 再蒸餾,收集餾液3000ml 加25.5g 氯化鈉、15ml 吐溫—80,攪拌至溶解,用10%火堿液調(diào)pH 至6~7,精濾,封裝,流通蒸汽滅菌30 分鐘。小豬2~3ml,中等豬5~10ml,大豬15~20ml。肌肉或皮下注射,每日2 次,連用2日。
3.12 加味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朱砂煎湯去渣,豬心血調(diào),灌服。本方為《肘后方》黃連解毒湯與《直指方》中的一個單方(朱砂、豬心血和丸)合并而成。
3.13 生石膏60g(搗細先煎半小時)、生姜21g、大棗30g、甘草21g,煎15 分鐘,去渣,化入阿司匹林(0.5gX14),灌服。
3.14 二胡防風散:柴胡10g、前胡12g、防風6g、龍膽草15g、沒藥5g、茯苓10g、芥子3g、白及6g、甘草3g,上藥煎湯去渣,候溫灌服。功能散熱解表,祛風利濕,清肺化痰。
3.15 柴胡細辛煎:柴胡1000g、細辛250g,加水煎成2500ml 煎液,候溫灌服,或任其自飲。成年豬100~300ml,仔豬酌減。功能清熱解表,發(fā)汗散寒。3.16 針過梁穴:即由一鼻孔將小寬針伸入0.5~1cm 后,橫刺另一鼻孔,待兩鼻孔都流點血即可?;蜥槺侵?、山根穴。
本病有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種,應(yīng)予鑒別。原發(fā)性輕者不用藥物治療即可自行恢復(fù)。重者除選用上述方法治療外,可用2~3%溫硼酸水、0.1%高錳酸鉀水、1%明礬水沖洗鼻腔,每日1~2 次,清洗后向鼻腔內(nèi)撒布青霉素或磺胺類粉劑。亦可用克遼林或松節(jié)油進行蒸氣吸入,每日2~3 次,每次15 分鐘。對鼻粘膜腫脹嚴重,呼吸困難者,可用0.1%腎上腺素溶液或用1%薄荷油劑浸潤鼻粘膜,或可卡因0.1g、1:1000 腎上腺素1ml、蒸餾水20ml 混合滴鼻,每日2~3 次。同時,注意氣溫變化,防止感冒及塵埃、麥芒、混蟲侵入鼻腔,有利疾病恢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