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輝,徐飛萍
(山東高速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3)
橋梁施工是工程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T梁部分進行質(zhì)量控制,可提升整體施工水平,促使項目建設質(zhì)量符合行業(yè)標準要求。論文中對T梁結構施工中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明確,結合現(xiàn)有的技術,對T梁架設施工技術方案進行升級和改善,為先進施工理念和控制技術在橋梁施工中的應用奠定良好基礎。
T梁施工中,需要對模板進行控制,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提升T梁預制水平。實踐中,預制T梁采用整體式鋼模板,其倒模撓度應小于模板構件跨度的1/4。同時,對模板的變形幅度也應做出嚴格規(guī)定,原則上其變形幅度應在1.5 mm以下,并且對模板的剛度條件進行規(guī)范,確保模板施工符合橋梁建設要求。實踐施工中,預制模板需要重復使用,因此需嚴格控制模板的變形問題,并且保證模板的平整度與光滑度,提升模板制作與施工水平。
為保證模板運輸過程的便利性,需要采取小塊模板制作方式,并且對模板進行現(xiàn)場組裝拼接。在T梁模板的兩端設計一底模,方便后期吊裝操作。對于底座部分的高度差應控制在4 mm以下,側模部分應與底模要求一致。對模板施工進行了質(zhì)量控制和技術要求,是保證橋梁施工水平的關鍵。
混凝土澆筑應采用分段、分層方式進行,對于其中涉及的傾斜度問題進行控制,原則上其傾斜程度應控制在30~50°,并且其縱向分段距離應控制在10 m。而水平方向的分層厚度應<20 m,為提升混凝土澆筑質(zhì)量,確保T梁預制水平,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結構的澆筑溫度。通常情況下,將混凝土的入模溫度控制在20 ℃為最佳狀態(tài),并且對混凝土的含氣量進行嚴格要求,具體含氣量范圍在3%~4%,模板溫度控制在20 ℃~30 ℃之間。
閃光焊工藝應用流程如下:首先,對電源進行閉合;其次,待鋼筋斷面有閃光形成后,對其進行移動;最后,將軸向壓力施加于融化鋼筋之上,完成對頂端鋼筋進行焊接的工作。若鋼筋擁有較長直徑,相關人員應先對斷面進行平整,再完成焊接作業(yè),其流程如下:尚未進行閃光焊接時,對預熱閃光進行增加,確保接頭閉合與斷開的規(guī)律和預期相符;鋼筋融化后,通過連續(xù)閃光的方式,完成對鋼筋進行焊接的任務,以現(xiàn)行標準為依據(jù),對接頭是否有橫向裂紋進行檢查;再將通過自檢的鋼筋,交由主管部門檢查。若無特殊要求,相關人員應將所承受內(nèi)力較小的部位,作為焊接的首選部位,并且確保接頭長度不超過30 cm。
在橋梁施工中,需要對T梁架施工技術進行分析,在明確施工主要內(nèi)容后,需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對施工過程進行細節(jié)控制。例如,在混凝土的選擇中,需要制定合適的方案,選擇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并且對其中應用的砂子和水泥材料進行質(zhì)量檢測,確保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現(xiàn)階段,T梁架設施工技術方法較多,為提升橋梁項目施工質(zhì)量,加快施工進度,需要對橋梁施工方案進行合理制定,確保各項工作按照預期進度完工,提升整體施工質(zhì)量控制能力。在施工方案的制定中,為保證方案制度的適用性,需要加強現(xiàn)場勘察工作,了解橋梁附近的自然環(huán)境和地質(zhì)條件,促使施工技術應用的合理性。鑒于橋梁施工中涉及橋面寬度和T梁的具體位置等方面問題,需要在方案中對其進行設計,提升橋梁施工技術應用水平。
施工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應對現(xiàn)場施工設備應用和人員的組織安排情況進行說明,以此提升T梁架設施工的安全性與合理性,為橋梁施工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施工過程中,為保證橋梁主體結構穩(wěn)定性與安全性,需要進行鋼筋連接技術應用,形成鋼筋主體框架。鋼筋材料具有自重輕、 承載能力強的特點,在橋梁施工中T梁結構設計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成果。為有效提升鋼筋連接技術應用水平,現(xiàn)場人員需要重視焊接技術應用標準,對先進的閃光對焊技術提高關注力度,促使鋼筋結構施工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保證焊接質(zhì)量,需要對鋼筋材料的入場進行管理與控制,重點關注鋼筋質(zhì)量、長度、型號等要素,實現(xiàn)焊接技術高質(zhì)量應用,為橋梁施工技術應用提供可靠保證。
為保證混凝土預應力張拉質(zhì)量,保證橋梁施工水平,需要開展預制T梁孔道摩擦阻力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對預應力張拉順序進行確定,實現(xiàn)對預應力張拉時間的有效控制。該項目施工中,采用了真空輔助壓漿工藝,對相關問題進行控制,使得T梁架設質(zhì)量明顯提升。
為提升橋梁施工技術能力,需要對預應力問題進行分析,針對橋梁系統(tǒng)中的T梁架設而言,需要滿足T梁后張拉預應力公式:對單根預應力筋長度L=軸線跨度+錨固端增加+張拉端增加+曲線端增加。舉例說明:張拉端增加2 m,固端增加1 m,曲線端增加3 m,橋梁軸線跨度為20 m,則最后的預應力鋼筋長度為L=20 m+1 m+2 m+3 m,為26 m。
同時,需要對架橋機過孔抗傾覆受力進行計算,項目中標段長度為30 m,共有預應力箱梁120片,單片箱梁重90 t,其中25 m的預應力T梁120片,單片重70 t,對假設機過孔傾覆的計算過程參考30 m跨度單列受力計算
P后上=0.98 t/2=0.49 t
P后提=9.0 t/2+78 t/4=24 t
P前提=9.0 t/2=4.5 t
P主梁1=90 t/30×11.8×0.38=13.45 t
P主梁2=90 t/30×12.6×0.38=14.36 t
P前支=4.8 t/2+0.45 t/2+1.0 t/2=3.2t,
則W穩(wěn)=P后上×23.49+P后提×21.8+P前提×18.3+P主梁1×11.8=775.8
W傾=P主梁2*16.2+P前支*32=335
KG=W穩(wěn)/W傾=775.8/335=2.3>1.3,由此架橋機過孔安全可靠。
T梁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后,還需要對其靜載能力進行檢驗,以此實現(xiàn)對橋梁質(zhì)量的合理驗收。開展靜載能力檢測需要在以下條件下進行:一是對預制T梁孔道進行質(zhì)量檢驗,按照批次進行,每批30孔,并且抽取其中部分作為質(zhì)量驗收標準。二是T梁施工完成后,對施工技術、材料應用和質(zhì)量標準出現(xiàn)非合同范圍內(nèi)變化的結構進行檢驗。三是施工后,橋梁承載力和剛度出現(xiàn)較大變動的,并且相關變動值對橋梁使用性能構成嚴重影響的工況條件下,需要開展靜載能力檢驗。四是施工中應用的技術和材料不全,并且相關操作行為不符合行業(yè)施工技術規(guī)定的內(nèi)容進行T梁結構的靜載能力檢測。
綜上所述,在T梁架設過程中,為提升施工質(zhì)量和技術應用水平,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并且對鋼筋結構的連接技術、預應力以及靜載能力進行必要的管理與控制,在此基礎上,提升橋梁工程施工質(zhì)量。同時,對T梁架設中,應加強安全防護工作指導,確保橋梁項目施工的安全性與連續(x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