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軒
運動后神經(jīng)系統(tǒng)分泌多巴胺帶來愉悅的心情,和諧的交響樂在耳邊回響,夜晚布滿繁星的天空,獲得某種形式的認可,身穿一件舒適又漂亮的衣服——這些小小的愉悅每每點亮我的生活,卻很難成為長久支持我精神的熱愛。在職場中,我不由自主地回避“兩個項目你更喜歡哪個”之類的問題,其原因當然與我從事的職業(yè)要求理性和邏輯有關(guān),深層次的原因卻是,哪個我都談不上喜歡,畢竟我更喜歡不工作。
很少有詞語像“熱愛”一般,一旦說出口就是飽含正面意義,并且令人傾羨的。可以說人類文明中的一切偉大成就,都是以熱愛為原動力的——無論是當年棄醫(yī)從文的魯迅、發(fā)明蒸汽機揭開工業(yè)革命和生產(chǎn)力新篇章的瓦特,還是不遺余力推動電動車發(fā)展的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伊隆·馬斯克。不同行業(yè)的門檻高低各異,但引領(lǐng)風騷的永遠是一群甘愿為熱愛付出一切的人。
雖然我不幸地缺乏熱愛的事物,但我并不擔心這個社會對“熱愛”一詞的重視,相反,我更擔心對它的濫用和曲解。喜歡貓在家里看劇看視頻,喜歡叫上三兩好友玩撲克牌或是打游戲,喜歡美食和紅酒,甚至喜歡睡懶覺,這些足以稱為熱愛嗎?但如果自己成為視頻博主,參與撲克牌競技或游戲競技,學習專業(yè)的料理和紅酒品鑒,那又算不算熱愛呢?
在我看來,熱愛必須是脫離低級趣味的情感,是生活中的非必需品,屬于精神的上層建筑。首先,哪怕是最專業(yè)的金融家也不可能熱愛貨幣,因為這些東西毫無價值。其次,生存所依賴的一切有形和無形的物質(zhì)似乎也很難稱得上“熱愛”。再次,所熱愛的事物還須富有挑戰(zhàn)性,才可支持人長久攀登,漸入佳境,不至于唾手可得,一盞茶工夫便膩味了。這意味著,人隨著成長,經(jīng)歷和見識逐漸開闊,熱愛的事物理應(yīng)越來越少,也越來越不容易為旁人理解。不少人在學生時代熱愛過考清華北大,但絕不可能長久地熱愛考清華北大。追了一個個賽季的運動員終將退役,人們對一項運動的喜愛卻可以更為長久。有人熱愛挑戰(zhàn)世界級的難題,譬如宇宙探索或是百年未解的數(shù)學難題。這種高精尖的“熱愛”足以充實普通人的一生,但高處不勝寒,這樣的熱愛如何能被常人理解。最后以我為例,亦有一部分人處在短暫的缺乏熱愛的階段,這種忙忙碌碌卻惶惶不可終日,努力前行又無法堅定方向的痛苦也讓人感慨。
雖然缺乏熱愛的事物,但好在還有對生活本身的愛。在這個階段,我更注重打下堅實的下層基礎(chǔ)——專注并勝任工作,培養(yǎng)可靠的品質(zhì)和完整的人格,能夠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獨立于他人,自主地生活等。與此同時,哪怕缺乏熱愛帶來的動力,也可以涉獵所有可能提起興趣的事物。正如不親自實踐一場旅行,永遠不能知道一個陌生地方的精彩或平庸,不探索新的事物也不可能發(fā)現(xiàn)新的熱愛。信息時代為獲取知識提供了多渠道和高效率,生活比以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最近風靡的“斜杠青年”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主業(yè)之外另外擁有一種或多種事業(yè),譬如兼職攝影師、模特、博主——以往“不務(wù)正業(yè)”的批判早已過時,若有熱愛和誠心鉆研的加持,行行都能開花!
雖然事到如今仍為愛什么而迷茫,但我想,如果你幸運地有所熱愛,那就努力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讓所愛事物脫離普世需求,讓自己潛心追尋。如果暫無熱愛,那就睜大眼睛豎起耳朵,聽、看、感覺,因為你有愛上所有事物的潛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