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才
(新賓滿族自治縣林業(yè)技術推廣站,遼寧新賓113200 )
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是五加科刺五加屬落葉灌木,別名刺拐棒。根、莖皮入藥,稱“五加皮”,能祛風濕,強筋骨,可治風濕骨痛、遺尿、四肢不遂等癥,還可調節(jié)神經機能和血壓等,成為重要的藥材資源。遼寧省產于新賓、清原、本溪、寬甸、鳳城等縣。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日益增長,對高品質刺五加產品需求量逐年遞增,由于開發(fā)利用不甚合理,現(xiàn)有的野生資源產品缺口不斷加大,供需嚴重失衡,濫采亂挖現(xiàn)象頻發(fā),致使野生資源分布現(xiàn)狀遭到了嚴重破壞。為了保護和發(fā)展刺五加物種資源,實現(xiàn)該物種的高品質永續(xù)利用及其快速擴繁,滿足刺五加深加工產業(yè)所需合格原料供給,開發(fā)出更多符合人類需求的刺五加藥食兼用的特色產品,本文歸納了撫順市新賓縣林區(qū)最新的刺五加仿野生生產經驗,研制了刺五加仿野生栽培技術。旨在為制定刺五加仿野生栽培技術規(guī)范提供參考。
刺五加為多年生落葉灌木,分枝多,通常高1.5 m左右,最高可達5 m。掌狀復葉,互生,小葉5,稀3~4,葉柄長3~12 cm,有細針狀刺。樹皮淺灰色,縱列,生多數(shù)細刺。1~2年生新枝具有密生向下的針狀刺,小枝灰褐色,密生剛毛狀針刺?;ㄐ驗閭阈位ㄐ颍ǔ>鄢汕蛐?,花梗細長?;ㄝ酂o毛,有不明顯5齒或無齒;花瓣5片,黃白色,卵形;核果漿果狀,近球形或卵形,紫黑色,干后具明顯5棱。種子4~5粒,薄而扁,新月形[1]。
野生刺五加喜陰涼、濕度大的空氣環(huán)境,通常生長在腐殖質層深厚、pH值呈微酸性的混交林林下或林緣、山坡、灌叢及溝溪附近。盡管刺五加適應性強,病蟲害少,栽培容易成活,但是為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栽植效果,建立刺五加生產基地,應選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同時滿足濕度大、散射光較多的疏林地、混交林或郁閉度較小的林緣。
因為刺五加果實于9~10月成熟,種胚沒有發(fā)育成熟,所以播種前均需適當?shù)臈l件完成形態(tài)后熟和低溫處理完成生理后熟才能萌發(fā)。刺五加種子壽命為3年,在生產適用年限為2年[2]。
撫順新賓地區(qū)刺五加在3月下旬開始萌動,4月中旬樹液開始流動,刺五加葉芽膨大期為4月21~30日,葉芽開放期為5月11~20日,葉片在6~7月進入旺盛生長。始花期為7月下旬,盛花期為8月上旬,果期為8月中旬~9月中旬,9月下旬種子形態(tài)成熟,漿果果皮呈黑褐色。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落葉,休眠期11月~次年3月,部分漿果在植株上可持續(xù)到翌春,自然干癟脫落,植物生長期為150 d左右。
野生刺五加多分布在腐殖質土層較厚的混交林地或郁閉度較低的林緣。刺五加仿野生栽培應選用針闊混交林的宜林地、疏林地、或林緣,且郁閉度0.5~0.7為最佳。北坡、東北坡、東坡皆宜,土壤應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不要選擇荒山的南坡,更不要選擇南向陡坡林下。干旱南坡不僅降低栽植成活率,保存率,較強的光照還會加速刺五加葉部老化,影響葉子藥用價值。栽植所選地塊還應避免溝塘、深谷、低洼地等霜害重的地方及全光下。
整地方式以穴狀整地為主,穴徑和穴深在30 cm以上,在栽植一個月前進行整地。在有凍拔害的地帶和土壤質地較好的濕潤地區(qū),可隨整隨栽。
栽植苗木以扦插繁殖苗為主要來源。扦插繁殖能夠保留母株的優(yōu)良性狀,因此通過人工選取本地優(yōu)良野生刺五加母株做為插穗來源,進行繁育刺五加移栽苗是刺五加仿野生栽培獲得優(yōu)質高產的簡易方法。夏季依據(jù)長勢,對優(yōu)良野生刺五加進行編號。插條規(guī)格:直徑在l cm以上生長健壯且芽飽滿的枝條;生長2年以上的成熟硬枝條,用鋒利剪刀剪成7 cm左右的枝條,每根枝條上至少保有1個芽。野生刺五加扦插繁殖以嫩枝扦插為主,要在6月中旬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的刺五加嫩枝,及時扦插,加強苗期管理,促進快速健康生長,翌年即可移栽定植。
2.2.1 移栽時間。移栽時間在早春萌芽前進行最佳。
2.3.2 移栽地塊。針闊混交林的宜林地、疏林地、或雜木林地,郁閉度0.5~0.7為最佳。坡度不大于20度的北坡、東北坡、東坡皆宜,土壤應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
2.3.3 苗木規(guī)格。春季選擇苗高不低于30cm、地徑不低于1.3 cm的1年生苗移栽。
2.3.4 起苗技巧。在選取合格苗木后,起苗時要深翻少傷根,對于受傷的根系可進行適當?shù)男藜簟F鹈绾笥媚酀{浸泡苗根,然后每50株綁捆,將根部套上防風黑袋,并對成捆的苗木適量噴水保濕后進行裝車,待遮陽掩蓋后,盡快運到移栽地塊后,第一時間組織曾接受簡要栽植培訓的林農進行栽植。
2.3.5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不低于500株/hm2,同時不高于1500株/hm2。
2.3.6 栽植點配置。依據(jù)栽植地塊特點,以品字形配置為主,群狀配置為輔,提前進行穴狀整地。
2.3.7 清理林地和認真栽植。在栽植前,要對栽植地塊進行團塊狀清理,以栽植點為中心,對半徑0.5 m范圍內的雜、灌進行清理。每穴一株,深度約10 cm,栽植時要使根系舒展,栽苗前要對穴坑上適量底肥,每穴施腐熟農家肥2 kg,用表土覆蓋,栽苗時要按照三埋兩踩一提的技術要求認真栽植,栽后要立刻澆一遍透水,待水滲透后,進行覆土并擴建一個直徑約40 cm的苗坑盤。
2.4.1 松土除草。要保持刺五加栽植穴直徑半米內土壤處于疏松、無雜草狀態(tài)。
2.4.2 追肥。刺五加屬于喜肥植物,栽后頭兩年需要追肥,每年最好追肥3次:初次在休眠期結束后進行,施腐熟農家肥2 kg/株;第二次在前次追肥后30~40 d進行,施肥量同上次,同時追施磷酸鉀或磷酸二氫鉀1 kg/株;第三次在秋后進行,施肥量同第一次。
2.4.3 水分管理。刺五加喜濕潤土壤,但又怕澇。因其屬于仿野生栽培類型,在栽植成活后,僅需人工做好坑盤,以此充分利用自然降水來保證刺五加健康生長所需水分。
2.4.4 培土防寒。栽后第一年需要培土防寒,培土在入冬前進行。刺五加經過一個生育期的松土除草,部分根莖外露,易受凍害,將影響刺五加安全越冬。因此,在入冬前,應對刺五加進行培土防寒。培土不用太厚,能將根莖埋入即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在根莖部覆蓋一層無籽草,既能利于刺五加防寒,又能利于翌年刺五加的根莖分蘗。
移栽后要3~4年后采收。采收刺五加時,要注意保留一定數(shù)量的帶芽地下莖,這樣能夠促進自然更新,達到建立新一代刺五加生產基地的目標。刺五加的根、莖、葉、果均可藥食兼用。
采收嫩芽和嫩葉要在春季進行。采收后要進行保鮮處理,通過真空密封,包裝后直接上市;或分別通過鹽水浸泡、晾干依次制成醬菜和干菜供應市場。在秋末冬初或春季刺五加樹液流動前,挖取刺五加的根、根莖及莖以備藥用。清除泥土切成25~40 cm長或5 cm左右長的小段,曬干后裝袋保存等待時機上市。
藥用葉可在8月份采摘,陰干后保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刺五加的認識已經由原來的治病轉向保健、養(yǎng)生提升人體免疫力方面發(fā)展。
刺五加藥用價值高:樹皮或根皮可作五加皮入藥;莖、葉、果實均具有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根及根莖有益氣安神、健脾補腎等功效。
刺五加可以增強人體攝氧量。能夠延緩老化,加快心肌細胞代謝,且對人體肝腎無負面影響。因此,刺五加具有較大的市場及良好的發(fā)展?jié)摿Α?/p>
刺五加種子可榨油,制皂等用。
目前北方一些飲品有限責任公司已開發(fā)出刺五加養(yǎng)生水、刺五加養(yǎng)生茶、刺五加營養(yǎng)液等相應的產品,且其市場表現(xiàn)相當不錯。由于刺五加的野生資源開發(fā)利用不甚合理,減少趨勢明顯,形成漸危局面,已被國家列為三級保護植物。從國家到地方高度重視該物種的永續(xù)利用及其藥用價值,因此林地內應用刺五加仿野生栽培技術大力發(fā)展刺五加產業(yè)。其遵循了植物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較好的保證了刺五加產品符合人類對其內在品質的要求,能夠更好的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提升了產品競爭力,市場前景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