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我年輕的時候,每次參加親友聚會或者在餐館用餐,都會看到一些家長追著孩子喂飯,而孩子往往只吃兩口就不吃了,碗里剩下的都是好菜好飯,讓人看了非常心疼。那時我就在心里暗暗發(fā)誓,如果以后我有了孩子,一定從教孩子把飯吃完開始,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等我結(jié)婚生子之后,在教育孩子吃飯的問題上也經(jīng)歷了一些糾結(jié)和挑戰(zhàn),但始終堅持了每餐“光盤”的底線。正是因為這樣,我發(fā)現(xiàn)孩子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懂事、更有規(guī)矩、更伶俐,這絕對是引導孩子踐行“光盤行動”的意外收獲。
教育孩子不挑食
當發(fā)現(xiàn)孩子挑食的時候,只要不是食物過敏,我都會告訴孩子不要光看食物的外表或者只聞食物的味道,而是先吃上一小口、多咀嚼一下,看看能不能試著接受。比如,孩子第一次吃胡蘿卜的時候,剛吃了一口就吐了出來,嚷著說受不了胡蘿卜的味道。后來,不論我炒什么菜,只要菜里有胡蘿卜,孩子就不會吃那道菜或者單獨把胡蘿卜挑出來。
胡蘿卜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素有“小人參”之稱,為了讓孩子接受它,我想了許多辦法。比如,我把胡蘿卜和孩子愛吃的黃瓜、檸檬、橙子、蜂蜜等放在一起,用榨汁機榨成蔬果汁。多種果蔬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掩蓋了胡蘿卜的味道,再加上甜甜的蜂蜜,喝起來酸酸甜甜的,孩子一口氣就喝完了。再比如,我發(fā)現(xiàn)孩子愛吃土豆沙拉,就用土豆、香菜、黃瓜、胡蘿卜、熟玉米粒、香蔥等拌在一起,加上沙拉汁,做成田園土豆泥。胡蘿卜和其他蔬菜混合在一起,要挑揀出來比較困難,孩子也嫌麻煩,便將沙拉全部吃了下去。后來,我在做孩子愛吃的壽司卷、三明治、雞蛋餅時,都會加一些胡蘿卜進去。我問孩子味道如何,孩子笑著說:“其實胡蘿卜也沒有那么難吃?!?/p>
就這樣,我巧妙地引導孩子接受不愛吃的東西,讓他不再挑食,吃得更全面、更健康。
餐前餐后讓孩子幫忙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就讓他在開飯前把餐具擺上餐桌,把炒好的菜端上桌,以及在吃飯時幫著盛飯、盛湯。孩子上小學后,我讓他幫忙擇綠葉菜、飯后收拾碗筷并洗干凈他自己的餐具。即使現(xiàn)在孩子上中學了,功課越來越多,我也告訴孩子不必著急做作業(yè),不差那幾分鐘,我堅持讓他每天晚飯后承擔擦桌子、掃地、倒廚余垃圾等家務(wù),既能幫我干活兒,又能活動身體,避免吃完后坐著不動長肉。
現(xiàn)在,孩子還多了一個“業(yè)余愛好”,就是在節(jié)假日及學習不忙時,在廚房看我炒菜做飯,并幫我打下手,比如擇菜、洗菜等。在這個過程中,我讓他親眼看著他擇好的菜是如何從生變熟再到變成美味佳肴的。
我發(fā)現(xiàn)每次孩子給我?guī)蛷N后,吃得更香了,特別是親手擇過和洗過的菜,他往往吃得更多。每當我做了他愛吃的菜,或者是把他喜歡吃的飯店的某道菜原汁原味地做出來之后,他會特別感動,邊吃邊稱贊我做的好吃,還對我說:“媽媽辛苦了。”
當孩子參與到從準備做飯到做完飯,再到飯后將廚房和餐桌打掃得干干凈凈的整個過程中時,不用我再耳提面命和苦口婆心,他便自然而然地懂得做每一頓飯都耗時耗力、很不容易,也就自然懂得珍惜糧食的道理。
讓孩子進行“光盤比賽”
孩子剛上小學那年,好長時間沒回過老家的我,帶著丈夫和孩子去親戚家參加家族聚會,親戚家的孩子有的剛上幼兒園,有的與我家孩子年齡相仿,最大的已經(jīng)上初中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聚在一起,不分年齡和性別,總有源源不斷的話題,吃飯時不僅更熱鬧,也吃得更帶勁兒了。根本不用家長催促,孩子們聞著香味就來到飯桌旁,自覺地圍坐在桌前,不僅搶著吃,還比著吃,一個個吃得可香了,碗里的剩飯比平時少了很多。吃完飯,孩子們彼此更熟悉了,玩起來也更高興。
我因此受到啟發(fā),從那以后,只要親戚朋友聚會需要帶孩子出席,我就讓幾個孩子比賽看誰吃得更干凈,沒有剩飯菜。孩子們聽完我的主意,都會高高興興地答應,還會一邊吃一邊偷偷看身邊的小伙伴,唯恐自己碗碟里的菜沒吃完,就連菜湯都會喝得干干凈凈。親戚朋友們見狀大呼意外,紛紛表示應該多帶孩子參加聚會,治一治他們在餐桌上的各種毛病。
我還會鼓勵孩子們給彼此倒飲料,會讓我的孩子用公筷給每個人夾一只油燜大蝦或其他主菜,特別是第一次見面的親戚朋友,這么做能讓彼此加深印象。
聚會結(jié)束前,我經(jīng)常讓孩子們舉起用過的碗或餐盤拍照留念。孩子們舉起自己吃得干干凈凈的餐具,笑得像花兒一樣?;氐郊液?,我用彩色打印機把照片打印出來,放在鏡框里擺在孩子房間、餐廳窗臺上,每當孩子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耍賴不好好吃飯,或者剩下幾口飯不愿意吃的時候,我就指著那些照片讓他看,他便不再找借口,乖乖地坐下來繼續(xù)吃飯了。
帶孩子去吃自助餐
每年孩子奶奶或爺爺過生日,都會叫上我們一家和丈夫弟弟一家去吃自助餐。從孩子上小學起,我就通過吃自助餐對他進行節(jié)約教育。不要小看吃自助餐,這里面的門道兒可多得很呢。
進自助餐廳前需要去收銀臺交用餐押金,我每次都拿錢讓孩子交給前臺服務(wù)人員,然后讓孩子保管押金收據(jù)。落座后,我先指給孩子看桌子上貼著的用餐規(guī)定,并講解給孩子聽,告訴他不能貪多,一旦拿了就都要吃掉,否則押金就會被餐廳收走,那樣的話,回家后就要讓孩子拿零花錢抵扣押金。
孩子聽了我的話,自然不敢怠慢,去餐臺盛東西的時候,變得謹慎很多。我告訴孩子,如果遇到?jīng)]吃過的菜或點心,不知道味道好不好,可以先盛一點兒嘗嘗,如果好吃,再拿第二次。孩子用我教給他的方法,不僅沒有浪費食物,而且還告訴我們,什么東西太辣對嗓子不好,什么東西做出的味道跟家里的不一樣,什么東西很軟糯容易咀嚼,并給爺爺奶奶提供了很多建議。老兩口聽了他的建議,拿到了既好咀嚼又好吃的食物,都吃得很舒心,還夸他懂事、會照顧人,是“小暖男”。
不僅如此,孩子看到誰的餐盤里東西太多,還會進行“溫馨提示”,告訴對方不要再拿了,先吃掉盤子里的東西再說,免得浪費。弟妹開玩笑說,只要有他在,大家都不會剩飯。
每次用餐結(jié)束后,我都讓孩子跟服務(wù)員確認用餐是否達標,然后去退押金。如數(shù)拿回押金后,他會露出特別自豪的微笑,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個時候特別有成就感。
教育無小事,正像《朱子家訓》中所說的那樣:“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蔽覀兦胁豢梢驗楝F(xiàn)在生活比過去好了而“忘本”,而是應該注意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育孩子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學會珍惜糧食、杜絕浪費、量入為出,這樣才能以感恩之心坦然面對外界的一切變化和突發(fā)事件,無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