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作者對于中文期刊出版周期較長頗有微詞。以《合成化學》為例,排隊出版的稿件出版周期往往接近10個月。即便現(xiàn)在有知網(wǎng)提供的“優(yōu)先出版”服務,由于大多數(shù)稿件的質(zhì)量(尤其是格式和規(guī)范用語)低于標準,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進行編校才能上傳。這對于學術成果的快速傳播非常不利。為進一步規(guī)范本刊稿件的寫作,現(xiàn)結合平時編校發(fā)現(xiàn)的問題實例,為廣大作者朋友提供寫作參考。
(1) 數(shù)字
例1:“Actinophyllic acid被鑒定為一種結構獨特的單萜吲哚生物堿,具有高度復雜的六環(huán)籠狀結構……包含5個連續(xù)的手性中心,其中兩個為季碳中心……”。
表示數(shù)量的數(shù)字,小于等于2的一律用中文,大于2的一般用阿拉伯數(shù)字,專有名詞(如六環(huán)、五元環(huán)、三級胺等)除外。
例2:“3a: 137.8 mg,收率90%;1H NMR(CDCl3, 500 MHz)δ: 1.43(d,J=5.0 Hz, 2H), 1.55~1.60(m, 4H), 2.68~2.70(m, 4H), 3.25(d,J=12.5 Hz, 1H), 3.35(d,J=12.5 Hz, 1H), 6.60(d,J=7.5 Hz, 1H), 6.79~6.81(m, 2H), 6.91~6.94(m, 2H), 6.96~7.00(m, 1H), 7.01~7.04(m, 1H), 7.10~7.14(m, 1H), 7.35(d,J=7.5 Hz, 1H), 8.69(br s, 1H);13C NMR(CDCl3, 125 MHz)δ: 24.6, 26.4, 41.1, 48.2, 72.7, 109.6, 121.9, 125.0, 126.2, 127.4, 128.4, 129.5, 130.2, 134.9, 140.9, 179.6; HR-MS(ESI)m/z: Calcd for C20H22N2ONa{[M+Na]+}329.1630, found 329.1639?!?/p>
氫譜的化學位移值統(tǒng)一使用升序(由小到大)或降序(由大到小)書寫,并保留相同的有效數(shù)字。文中化合物編號屬于強調(diào)內(nèi)容,本刊采用加粗的方式進行區(qū)分(如3a,1a~1f)。
(2) 計量單位
例3:“將3-芐基氯取代氧化吲哚(1a)128.5 mg(0.5 mmol)溶于哌啶(2 mL)中,加入20 mol%Na2CO310.6 mg,攪拌下于65 ℃(浴溫)反應5 h(TLC檢測)。冷卻至室溫,經(jīng)硅膠柱層析[洗脫劑:V(乙酸乙酯)/V(石油醚)=1/8]純化得淡黃色油狀液體3a137.8 mg,收率90%?!?/p>
計量單位均按照國標用英文表示,不再使用ppm等廢除單位。應注意的是,%并不是計量單位,因此與數(shù)字之間不應該有空格,只能連寫。
(3) 西文字符
例4:“Actinophyllicacid被鑒定為一種結構獨特的單萜吲哚生物堿……”;“1屬P-1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a=7.7059(1) ?,b=11.6556(2) ?,c=18.1197(3) ?,α=97.247(1)°,β=94.797(1)°,γ=101.827(1)°?!?/p>
英文專有名詞,如天然產(chǎn)物、雜化軌道、晶體參數(shù)符號(a,b,c,Dc等)、取代基位置(o-,p-,m-,α-,β-等),希臘文字符(IR波數(shù)ν,1H NMR化學位移δ, XRD特征峰2θ/°等)均應使用斜體字符加以區(qū)別。
(4) 表格
表格均采用三線表,設置參數(shù)為:線一和線三1.5磅,線二0.5磅。繪制表格時,請作者先對表格內(nèi)容進行總體規(guī)劃,盡量將表格安排得緊湊,合理規(guī)劃橫縱行數(shù)。計量單位、符號均放在表頭,可簡化表格內(nèi)容。
(5) 常見錯誤表達
例5:正確表達如Cu2+, Cu(II),二價銅離子;Cu,銅原子
部分作者喜歡中西文夾雜表述,這是不嚴謹?shù)摹H鏑u原子,Cu本就表示銅元素、銅原子,在其后加上原子二字屬于畫蛇添足。再如“將反應液倒入冰水混合物”這樣的說法也存在爭議。冰和水是同一物質(zhì)的不同狀態(tài),定義為混合物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