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秀蘭,張繼紅,趙冬敏
(德州學院 體育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以山東5所高校大學生體育意識行為為研究對象,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設計大學生體育意識行為調查表,將其分為體育認知和體育意志指標兩部分,下設6個問題,檢驗結果達到了統(tǒng)計學標準,其中發(fā)放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為88%。利用軟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問卷問題設有5個答案,數理統(tǒng)計中用個人認知和意志方面的分數相加來代表個人認知意志得分。以下將對不同體質大學生的體育意識行為進行研究。
不同體質大學生認知得分排序為優(yōu)秀組、及格組、不及格組。經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良好組與優(yōu)秀組差異不顯著,與不及格組差異顯著,優(yōu)秀組與及格組相比差異顯著,及格組與不及格組相比差異顯著。不同體質大學生體育情感得分排序為良好組、優(yōu)秀組,不及格組。經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良好組與優(yōu)秀組無顯著差異,與不及格組有顯著差異,及格組與不及格組存在顯著差異。不同體質大學生體育意志排序得分為良好組、優(yōu)秀組、不及格組。經均數間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良好組與優(yōu)秀組無顯著差異,優(yōu)秀組與不及格組差異顯著,及格組與不及格組差異顯著。分析發(fā)現(xiàn),大學生體育認知水平會隨體質水平的降低而降低,不及格組學生的體育認知與其他組的學生有顯著差異,說明體質強大的學生體育意識較強。
優(yōu)秀組大學生每周鍛煉3次以上的比例高于及格組,優(yōu)秀組與良好組差異不顯著,優(yōu)秀組與不及格組差異顯著。不同大學生每次活動30 min以上的比例相差不大,經檢驗,P>0.05。優(yōu)秀組、及格組大學生每次活動中達到中等強度的比例相差不大,無顯著性差異,不及格組與良好組差異顯著。大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中以跑步為主要鍛煉項目的人數比例最高,跑步由于受天氣等因素影響較小,進而成為了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首選項目。不及格組大學生參加跑步的比例高于其他組,參加足球、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的比例低于其他組。
意識決定行為,教師要在平時訓練中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目前,大多數高校生對體育的了解程度僅限于體育訓練形式和理論常識,并不了解體育訓練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和實踐關聯(lián)性。對此,教師應加大對體育訓練知識的理論講解力度,使學生能有效將體育技能與理論學習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個人體育水平。
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的形成有賴于對知識的掌握度,掌握知識越多,學習興趣越強烈。由于不同學生的體育認知水平存在差異,所以他們的體育興趣也存在差異。體質水平低的學生,其體育認知水平就會低,因為他們對體育本質功能的認識不夠深入,認為沒必要進行運動。
體育認知水平偏低會導致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高,高校應根據現(xiàn)有條件開設多門選項課,并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訓練內容或課時安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育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利用實踐課進行教育灌輸,比如結合課程內容講述經典體育故事,還可以設立1個主項目,并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3~5個副項目。在每個項目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行全面訓練和提高。在訓練中,要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了解體育與健康發(fā)展之間的聯(lián)系,逐步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體育訓練模式的改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能夠讓其自主參加體育鍛煉,還能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進行系統(tǒng)測評,并全面評價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而開展針對性教學,讓學生在體育鍛煉活動中增強身體耐受力,促進身體健康發(fā)育。
部分學生中學時期學習壓力較大,學習進度緊張忙碌,一直是被動接受固定的體育訓練。到了大學階段,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和強度發(fā)生了變化,訓練質量降低,體質也隨之下降。訓練中,教師應根據學生體質差異合理安排訓練方法,使不同體質的學生能夠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可經常組織小型趣味性體育競賽活動來激發(fā)弱體質學生的鍛煉興趣,比如成功投籃,使學生在體育課上有所收獲,體驗成功的喜悅。體育教師要充分運用情感訓練,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增強學習信心,確保學習到正確的技戰(zhàn)術,增強體育鍛煉的趣味性。
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不僅體現(xiàn)在課堂訓練中,還要體現(xiàn)在在校園中為學生積極營造濃厚的體育學習氛圍。濃厚的校園體育氛圍能夠吸引學生投入體育鍛煉,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學校體育部門應聯(lián)合校團委、學工處等部門定期舉辦傳統(tǒng)體育項目比賽,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高校要優(yōu)化體育環(huán)境,增設體育人文景點,增強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體育文化氛圍,建設具有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校園網站,積極開展健康、豐富的網絡體育文化活動。高校的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對學生的健康教育起著關鍵作用,也是高校體育場館設施最基本的物質基礎,學生可以合理使用體育場館的各種設施和器材,進而長期保持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