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群書治要》的孝治思想初探

      2020-01-17 19:29:37
      湖北工程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群書

      苗 水

      (中共中央黨校 哲學部,北京 100089)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2013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80周年校慶時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014年10月,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中又說:“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堅實根基。要結(jié)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p>

      《群書治要》是一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它成書于唐貞觀五年,是由唐太宗下令,魏征、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編撰的一部資政奇書,它將唐代以前有關治國理政的思想精華匯于一書,其直接目的在于搜集“平治天下之道”,便于唐太宗“鑒覽前古”、“用之當今”。[1]2書成之后,唐太宗愛不釋手,反復閱讀,并給予高度評價:“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致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為勞也,不亦大哉!”[2]91《群書治要》不僅直接促成了唐代的“貞觀之治”,而且在以后的整個唐代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成就了近三百年的大唐盛世。

      《群書治要》包含的國家治理思想非常豐富,諸如德治思想、民本思想、重農(nóng)思想、用賢思想、憂患思想等等,內(nèi)容廣博,不一而足。限于篇幅,本文僅對其德治思想的精華部分,即孝治思想進行初步探討,希望能把握古人治國理政、治世的關鍵,為當今的國家治理提供可能的借鑒。

      《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盵3]5本文正是按照修、齊、治、平這一思路,對《群書治要》的孝治思想進行梳理。

      一、以孝修身

      治國的根本在治身。如《群書治要·管子》認為:“身者,治之本也?!盵1]2689《群書治要·列子》云:“臣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又未嘗聞身亂而國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對以末?!盵1]2895圣明的君王只有通過修身,才能夠統(tǒng)御群臣,“夫圣人之修其身,所以御群臣也”[1]3981。因此,統(tǒng)治者的修身功夫直接關乎國家治理的成敗,正如《群書治要》序言中所說的:“若乃欽明之后,屈己以救時;無道之君,樂身以亡國?!盵1]1

      修身關乎家國存亡,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但是修身應該從哪里開始呢?《群書治要》明確告訴我們,要從孝開始?!度簳我た鬃蛹艺Z》云:“立身有義矣,而孝為本”[1]999;“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1]1004。《群書治要·魏志》云:“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嗟乎小子,慎修乃身,奉圣朝以忠貞,事太妃以孝敬。”[1]2243可見,修身須從孝親開始,孝乃修身之本。孝對于修身立德的重要性就如江河之源、草木之本,沒有了孝,修身立德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成功。

      以孝修身的必要條件是良師益友的陪伴。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很大,所謂“蓬生麻中,不扶乃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1]2994,一般人很容易受到外在環(huán)境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這正是修身過程中需要良師引領、益友陪伴的道理??鬃诱f:“與君子游,苾乎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與小人游,貸乎如入鮑魚之次,久而不聞,則與之化矣。是故君子慎其所去就。與君子游,如長日加益,而不自知也;與小人游,如履薄冰,每履而下,幾何而不陷乎哉!”[1]2997墨子也感嘆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故染可不甚耶?”[1]2899荀子明確指出,君子修身要尊重良師、親近益友:“夫人雖有性質(zhì)美而心辨智,必求賢師而事之,擇賢友而友之。得賢師而事之,則所聞者堯、舜、禹、湯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則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也。身日進于仁義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盵1]3240(《群書治要·孫卿子》)一個人即便天資較好,也要尋求賢師向他學習,選擇賢友與之交往,因為這樣的所聞所見全是圣賢君子之言行,個人的道德品行會在不知不覺中進步,正如古語云“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荀子還告訴我們什么樣的人才是良師益友,即正確指出自己過失的人是良師,恰當?shù)乜隙ㄗ约旱娜耸且嬗选?/p>

      《群書治要·呂氏春秋》記載了一位善相人者,能根據(jù)一個人的朋友判斷其吉兇禍福:“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純謹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謂吉人也?!盵1]3340身為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忠厚恭謹、敬畏法令之人,那么他的家庭一定越來越富足,自身一定越來越安樂,這就是所謂的吉祥之人??梢娊挥巡豢刹恢斏鳌?/p>

      以孝修身重在落實?!度簳我ふ撜Z》云:“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盵1]864如果一個人沒有專門讀過孝親忠君之文,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卻能夠盡心竭力侍奉父母、君長,那么完全可以說他已經(jīng)踐行了孝親忠君之義。因此,就解行兩方面來說,行要重于解,因為解的最終目的還是要落實到行上;沒有行,解也就成了空談,沒有意義。

      落實了圣賢教誨卻沒有收到明顯的效果,或沒有得到美好的名聲,是什么原因呢?《群書治要·曾子》指出:“故士執(zhí)仁與義而不聞,行之未篤也”[1]2994,行仁義而沒有得到名聲,是因為行得不夠篤誠?!度簳我げ浴愤€說:“人之事親也,不去乎父母之側(cè),不倦乎勞辱之事,唯父母之所言也,唯父母之所欲也。于其體之不安,則不能寢;于其飡之不飽,則不能食。孜孜為此以沒其身,惡有為此人父母而憎之者也……故事親而不為親所知,是孝未至者也。”[1]3783積極盡孝的人,父母沒有不喜歡的;如果一個人很孝順而父母卻不知道,那一定是因為做得還不夠多,不夠真誠,需要繼續(xù)努力。

      二、以孝齊家

      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修齊治平”的重要一環(huán),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洞髮W》云:“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3]10“家齊而后國治”[3]5,若要治好國,必先治好家?!度簳我ぶ芤住吩疲骸凹胰耍缓鮾?nèi),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盵1]80家道正了天下就可以平定,由此可見古人對于治家是非常重視的。

      家庭內(nèi)部存在著父子、兄弟、夫婦這“三倫”關系,以及外部的親戚、鄰里等關系,治家的根本在于處理好家庭中的各種關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聽,而孝是圓滿地處理這些關系的關鍵。孝能夠使家庭成員找準自己的位置,各司其職,各盡本分,從而使家庭成為和諧的整體。所以,孝作為理順關系的規(guī)則,在家庭倫理中的本質(zhì)和作用便是“和”,即家庭關系和順,做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群書治要·禮記》云:“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1]645在中國古代,“孝”無疑是“家庭倫理”中最重要的觀念。[4]

      以孝治家的原則是上行下效。做家長的要首先落實孝道,再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把孝道傳輸給下一代?!度簳我分蟹磸蛷娬{(diào)上行下效在教孝中的重要性。諸如“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1]3617;“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背”[1]714;“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1]904;“上敬老,則下益孝;上尊齒,則下益悌”[1]957。

      以孝治家要落實在禮上。如《群書治要·禮記》云:“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群書治要·孝經(jīng)》云:“安上治民,莫善于禮”[1]847。《古文孝經(jīng)·閨門章》云:“閨門之內(nèi),具禮矣乎!嚴親嚴兄。妻子臣妾,猶百姓徒役也?!盵5]329《禮記·仲尼燕居》云:“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內(nèi)有禮,故三族和也?!盵6]395

      禮的核心精神是恭敬?!度簳我ざY記》云:“曲禮曰:毋不敬。”[1]613所以以孝治家必須要做到恭敬家人。《群書治要·孝經(jīng)》明確指出:“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盵1]835治理家族的家長,連地位很卑賤的臣妾都不敢輕視、怠慢,更何況對自己的妻子和子女?一個家族里面做太太、夫人的,或者是家長的兒女,地位比較尊貴,當然更加要禮遇。對此,《群書治要·孔子家語》解釋道:“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蓋有道焉。妻也者,親之主也;子也者,親之后也,敢不敬與?”[1]962丈夫之所以要恭敬妻子和兒女,是因為妻子是“親之主”,兒女是“親之后”。所謂“親之主”,是說妻子在家中肩負重要職責,就是侍奉父母長輩、祭祀祖宗、教育兒女。一個家庭能不能興旺,做妻子的至關重要。周朝開國的三位太太,即周文王的奶奶太姜、母親太任和太太太姒,周家三太對周朝建立八百年基業(y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三位太太都是圣人。據(jù)記載,周文王的母親太任在懷文王的時候非常注重德行,“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真正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在身、口、意三方面都沒有錯誤,給予文王最好的胎教,文王之所以能成為圣人,與母親的教育分不開??梢娕栽诩彝ダ锩娴穆氊煴日煞蚋鼮橹匾?,所以丈夫?qū)ζ拮右庸Ь础?/p>

      以孝治家不只是為了管理好一個家庭?!度簳我窂娬{(diào)孝應該由親到疏、由內(nèi)到外、由近及遠,最終 “達之天下”。這樣,孝從孝敬父母的家庭倫理,外延到整個家族和社會政治?!度簳我ぴ诱龝吩疲骸皥蛳扔H九族,文王刑于寡妻,物莫不由內(nèi)及外……是以兄弟無睦親之教,百姓無光明之德。弊薄之俗興,忠厚之禮衰。近者不親,遠者不附?!盵1]4158孝的政治性外延,一方面是移孝作忠,事君如事父;另一方面體現(xiàn)為國家的尊老、養(yǎng)老制度,這便是以孝治國。

      三、以孝治國

      中國古代自漢朝以來實行以孝治國?!度簳我氛J為,孝為治國之本。如《群書治要·呂氏春秋》云:“凡為天下國家者,必務其本也。務本莫貴于孝。人主孝,則名章榮,天下譽;人臣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士民孝,則耕耘疾,守戰(zhàn)固,不疲北。夫執(zhí)一術而百喜至,百邪去,天下從者,其唯孝乎。”[1]3297無論是人主、人臣還是普通士民,只要抓住了孝道這個根本,就會出現(xiàn)“百喜至”、“百邪去”、“天下從”的局面,真所謂“百善孝為先”。

      《禮記·學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6]263意即治國安民,第一要務就是推行道德教化,而道德教化的核心即是孝道?!抖Y記·祭義》云:“眾之本教曰孝……仁者仁此者也,禮者履此者也,義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強者強此者也?!盵6]368人的最根本教育就是孝道之教?!度簳我ば⒔?jīng)》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是道德之根本,是教化產(chǎn)生的根源。“教”本來就與“孝”有淵源關系,《說文》把“教”字解釋為“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從孝” 。林語堂認為“教”字是從孝演變過來的,也就是“孝”字加上一個偏旁“攵”,意思是“使……孝”??梢姡⑹侵袊鴤鹘y(tǒng)教育得以產(chǎn)生的根源。

      《孝經(jīng)》還討論了如何進行孝道教育?!白釉唬航堂裼H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1]847要教育民眾親愛、禮順,沒有比孝悌之道更好的方式了?!白釉唬壕又桃孕⒁?,非家至而日見之也?!盵1]849教人孝道,也不需要天天跑到別人家里去?!笆ト艘驀酪越叹?,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1]838圣賢人借著天性的嚴與親來教人敬、愛,因此他的教化和政事都不需要嚴厲的手段就能取得成功。

      早在堯舜時代孝道教育已開始推行。《群書治要·尚書》記載:“虞舜側(cè)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歷試諸難。慎徽五典,五典克從?!弊⒃唬骸拔宓洌宄V桃?,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盵1]171大舜舉薦了八個人來傳布“五教”,這里的“五教”即包含孝道教育。

      《孝經(jīng)》作為孝道教育的經(jīng)典,在漢代以后的歷代教育中都是必讀書目。《群書治要·后漢書》記載:“自期門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jīng)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1]2099《禮記》在對視學典禮和養(yǎng)老制度的論述中體現(xiàn)出了對孝道教育的高度重視。按禮制規(guī)定,每逢開學典禮,國君均要帶領百官進行視學,而此前要先舉行祭祀祖先的儀式,這正是孝道教育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國家還制定了一系列養(yǎng)老制度,通過國家養(yǎng)老、尊老來教化、帶動全民行孝,在全社會形成孝親尊老的良好社會風氣。

      以孝治國,還充分體現(xiàn)在官員的選拔制度上。前文已述,《群書治要》認為,孝治實施的重要原則之一就是“上行下效”,這就內(nèi)在地要求上位者必須是有德之人,正如《孟子》所說:“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惡于眾也?!盵3]258如果無德之人居于高位,則會把他的“惡”播撒到民眾之中,人們紛紛效法他的惡行,必將引起社會動亂,給國家?guī)頌牡?。因此,在古代,上至天子的產(chǎn)生,下至普通官員的選拔,無不受到孝道的制約。

      天子是國家的治理者,因此一定要讓有德行的人來擔任。上古時期民風淳樸,天子傳位實行禪讓制,由德才兼?zhèn)涞娜藖砝^承。漢代實行以孝治天下,“二十四孝”之一的漢文帝,即因孝行卓著而被擁立為皇帝。漢代皇帝除了漢高祖劉邦和光武帝劉秀以外,謚號里面都加“孝”字,也體現(xiàn)了漢朝統(tǒng)治者對孝的推崇。

      另外,作為“候補天子”的太子,孝行成為廢立的重要參考指標?!度簳我h書》記載,劉邦晚年打算廢掉太子劉盈,太子太傅叔孫通力勸劉邦不可,理由之一就是“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1]1426?!度簳我の褐尽酚涊d崔琰勸曹操立曹丕為太子時也說:“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指曹丕),仁孝聰明,宜承正統(tǒng),琰以死守之?!盵1]2174曹丕之所以能被立為太子,與其具備“仁孝”之德不無關系??梢?,“仁孝”是立為太子的重要條件。

      而在官員的選拔中,孝道顯得尤為重要。官員對上要忠君,對下要愛民,這樣的忠臣到哪里去找呢?《群書治要》認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如《群書治要·孝經(jīng)》云:“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順可移于長……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盵1]851《群書治要·曾子》也說:“君子之孝也,忠愛以敬……未有君而忠臣可知者,孝子之謂也;未有長而順下可知者,弟弟之謂也?!盵1]2991在家事親為孝子,在國事君必為忠臣,這就是“移孝作忠”。

      鑒于此,我國歷史上長期奉行以孝選官的制度。漢代惠帝、文帝開“舉孝授官”之先河。如《群書治要·漢書》記載了馮唐因孝入官:“馮唐,趙人也,以孝著,為郎中署長,事文帝?!盵1]1493漢武帝正式創(chuàng)立“舉孝廉”的選官制度。如《群書治要·漢書》記載:“今欲興至治致太平,宜除贖罪之法。相守選舉不以實及有臧者,輒行其誅,無但免官,則爭盡力為善,貴孝悌,賤賈人,進真賢,舉孝廉,而天下治矣?!盵1]1679

      “舉孝廉”制度取得了巨大成功,為漢朝選出了大批德才兼?zhèn)涞墓賳T?!度簳我ず鬂h書》記載了“舉孝廉”之后“名臣輩出、文武并興”的盛況:“臣聞古者取士,諸侯歲貢;孝武之世,郡舉孝廉。又有賢良文學之選。于是名臣輩出,文武并興。漢之得人,數(shù)路而已。”[1]1998《群書治要·后漢書》更記載了大量因孝入官的例子。

      自漢以后,“以孝選官”蔚然成風,歷代多有承襲,作為主流選官制度的重要補充?!度簳我x書》記載:“吳隱之……事母孝謹,愛敬著于色養(yǎng),幾滅性于執(zhí)喪……及伯為吏部,超選隱之,遂階清級,為龍驤將軍,廣州刺史。”[1]2620吳隱之因為“事母孝謹”而獲得顯貴的地位,可謂是以孝選官的典范。

      以孝治國還體現(xiàn)在對孝道的獎勵和對不孝的懲罰方面。

      《群書治要·韓詩外傳》記載:“古者必有命民。民有能敬長憐孤、取舍好讓、居事力者,命于其君。命然后得乘飾車并馬,未得命者不得乘?!盵1]803有孝親敬長等德行者才能受到嘉獎成為“命民”,可以乘坐兩匹馬拉的華麗大車;若不是“命民”,即使再有錢也不能乘坐,否則會受到懲罰?!度簳我x書》記載吳隱之因為“孝友過人”而得到“進號前將軍,賜錢五十萬、谷千斛”的嘉獎。

      古代不孝父母屬于重罪,對不孝的懲罰非常嚴厲。《群書治要·孝經(jīng)》云:“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1]845所有罪行里面,沒有比不孝父母的罪更大的?!吨芏Y·秋官》中也記載“三曰鄉(xiāng)刑,上德糾孝”?!度簳我ど袝酚涊d了周公的一段話:“封!元惡大憝,矧惟弗孝弗友。乃其速由文王作罰,刑茲無赦?!盵1]245從這里可以看出,周代已經(jīng)有了懲治不孝的條律,而且對不孝罪的懲罰很重,絕不姑息。后世歷代律例中凡嚴重不孝的幾乎都是死罪?!爸窳制哔t”之一的阮籍因為居母喪期間飲酒食肉,差點被流放邊疆。據(jù)《群書治要·晉書》記載,何曾向晉文帝進言:“公方以孝治天下,而聽阮籍以重哀飲酒食肉于公坐。宜擯四裔,無令污染華夏。”[1]2533

      古代律例鼓勵親屬之間要互相隱瞞罪責,《群書治要·鹽鐵論》記載:“自首匿、相坐之法立,骨肉之恩廢,而刑罪多矣。聞父母之于子,雖有罪猶匿之,其不欲服罪爾。子為父隱,父為子隱,未聞父子之相坐也?!盵1]3539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這樣可以鼓勵孝道,使民風歸于淳厚。如果親人之間互相揭發(fā),反而會被治罪,因為這樣有違孝道,沒有了孝道,國家的根基就會動搖。《群書治要·晉書》記載:“今施行詔書,有考子正父死刑,或鞭父母,問子所在。近主者所稱庚寅詔書,舉家逃亡,家長斬。若長是逃亡之主,斬之。斬之雖重,猶可也。設子孫犯事,將考父祖逃亡,逃亡是子孫,而父祖嬰其酷,傷順破教。如此者眾,相隱之道離,則君臣之義廢;君臣之義廢,則犯上之奸生矣?!盵1]2521這點與當代的法治精神是相悖的。

      《群書治要》作為一部治國理政的寶典,凝聚了唐代以前中華民族古圣先賢的偉大智慧,其所蘊含的豐富思想內(nèi)涵,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兼具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價值。當今,我們在面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時,是繼承并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部分,汲取精華,為我所用。

      猜你喜歡
      群書
      高群書:爭議中闖出野路子
      南風窗(2024年6期)2024-03-19 06:10:43
      《群書治要》論交友之道
      2 《群書治要》論交友之道
      《群書治要》對“貞觀之治”的歷史影響
      基于“快樂讀書吧”的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盧文弨《群書拾補》考述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28
      謙虛
      古鏡今鑒: 《群書治要》導讀
      中華瑰寶(2020年3期)2020-08-11 07:45:30
      《群書治要》的傳奇
      陶山(2018年2期)2018-06-25 10:45:12
      高群書:愛是最真實的化學反應
      東方電影(2016年2期)2016-11-21 09:35:43
      区。| 财经| 六枝特区| 县级市| 凌海市| 阿克陶县| 含山县| 重庆市| 社旗县| 洮南市| 沭阳县| 古浪县| 利辛县| 建宁县| 团风县| 内丘县| 龙口市| 马尔康县| 定兴县| 建阳市| 成都市| 杂多县| 台安县| 凤台县| 蒙山县| 工布江达县| 潜山县| 陆川县| 安庆市| 长海县| 平定县| 永济市| 克什克腾旗| 永城市| 汾西县| 沛县| 台州市| 乌兰察布市| 海伦市| 额尔古纳市| 黑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