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謀春,趙 玉,張夢玥,李 靜 韓 笑
(1.山東工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0;2.馬鞍山學院,安徽 馬鞍山 243000)
目前為止,我國法律上還沒有給“冷暴力”下有明確具體的定義。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綜合各種觀點,筆者認為“家庭冷暴力”是指發(fā)生在夫妻之間,因為意見分歧、三觀不一致等一系列原因而產生矛盾時,雙方即不采取武力暴力形式也不主動交流溝通解決問題,而長時間有意對另一方表現(xiàn)出行為冷淡、態(tài)度輕視、情感疏遠、語言犀利攻擊等行為,并同時在家庭財務、家庭義務等方面有意限制對方,從而使家庭長時間處于非正常狀態(tài)。明顯表現(xiàn)特征是行為上冷漠孤立對方,極少交流,語言帶有明顯諷刺攻擊性,甚至敷衍或停止正常性生活。[1]
對個人而言,家庭冷暴力還是一個生僻的話題,對其存在嚴重偏差與防范意識,許多施暴者及受害者根本不知道所作所為屬于家庭冷暴力;對公眾而言,家庭冷暴力在公眾眼里還是過去的家庭私事,干預與幫助化解意識淡薄缺失;對國家而言,家庭冷暴力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立法方面還存在空白,無法可依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家庭冷暴力的滋生,導致家庭冷暴力愈演愈烈,最終成為一個危害家庭幸福的主要因素,許多家庭正在承受著這種看不見的傷痛。
1.雙方精神需求層次提高
人不同于其他動物,在滿足生理需求的同時,也在渴望著精神需求的滿足。當今中國,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們往往已經滿足了最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從而轉向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在此追求過程中,夫妻雙方存在教育程度、價值觀念、認知態(tài)度等差異,往往導致一方認為另一方不能滿足自己的更高層次需求,從而產生從家庭內部向家庭外部去尋求更高層次需求滿足,這時往往會忽視另一方,從而產生家庭冷暴力。
2.社會發(fā)展變遷過快導致個體壓力過大
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的程度,一些看似無形的壓力卻壓在年輕一代人身上。如剛結婚不久的新婚夫妻,會面臨車貸、房貸等壓力,加之城市化生活節(jié)奏顯著加快,少有充足時間去放松與休息,夫妻雙方此時如果缺乏有效溝通與彼此理解,矛盾慢慢積累到一定程度,最后往往會采取忽視、漠視對方,從而促進家庭冷暴力的產生。
1.傳統(tǒng)男女性別觀念根深蒂固
在漫長的封建時期,由于小農經濟固有的特點及男女的差異,男性由于力氣較大,創(chuàng)造的社會財富較多,導致男女經濟地位的不平等,逐漸形成男尊女卑的性別觀念,直到現(xiàn)在,在許多邊遠欠發(fā)達地區(qū),女性依然保持了這種特征,對于丈夫的不合理要求,甚至多次傷害都選擇默不作聲,很多時候在無形中助長了家庭冷暴力的產生。
2.女性經濟地位的提高要求相應的家庭地位
近現(xiàn)代,隨著工業(yè)文明、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到來,男女在性別上的差異不再是導致其經濟地位差異的因素,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女性的特長逐漸顯現(xiàn),現(xiàn)代為女性創(chuàng)造的崗位愈來愈多,在經濟地位提高的同時,必然要求其家庭社會地位提高。在此過程中,由于認識差異,雙方溝通不暢等,必然導致矛盾。而女性獲得了經濟上的獨立,不在依靠男性,所以二者相持不下,培育了家庭冷暴力的土壤,進一步衍生出家庭冷暴力。
1.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增生冷暴力
家庭結構在新時代出現(xiàn)新特點,由原來的幾世同堂的聯(lián)合大家庭快速向核心小家庭轉變。社會分工日益細化,家庭功能向外擴展,如教育、生產、娛樂等功能,導致家庭成員相處、溝通時間減少,加之核心家庭產生冷暴力時無人勸解釋懷,更容易產生家庭冷暴力;
2.家庭環(huán)境對家庭后代成員潛移默化的影響
一方面,家庭本身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發(fā)揮著教育的重大功能,班杜拉學習理論表明孩子行為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通過學習獲得,孩子會學習模仿父母的日常行為,美國心理學家勒溫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個體行為由個體與環(huán)境交互作用形成,個體與環(huán)境并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lián)的二個變量。[2]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個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此作用過程中雙方影響力度不對等,孩子各方面不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環(huán)境對其影響更大,此時,如果所在家庭發(fā)生家庭暴力,受其影響,多年后,當他們組成自己的家庭時,有很大可能也會產生家庭暴力。
1.個案工作介入解決個人層面問題
個案社會工作在介入問題家庭時,首先應該與案主建立良好的專業(yè)關系,運用心理學,社會學專業(yè)知識一對一開導案主,為案主提供物質或情感方面的支持與服務,幫助案主個人找出問題原因,綜合運用功能學派、心理社會派、問題解決派、行為修正派等問題解決模式,更好地幫助案主解決家庭冷暴力中的個人問題。
2.小組工作介入解決家庭層面問題
依靠專業(yè)社會工作者,成立家庭溫馨小組,把家庭成員聚集在一起,互相溝通,進一步理解彼此,找出家庭冷暴力存在的深層次原因,提出彼此對雙方的希望與建議,綜合運用社會目標模式、交互模式、整合模式等共同協(xié)商解決家庭問題,消除家庭冷暴力。
3.社區(qū)工作介入營造良好社區(qū)氛圍
社工在做好前面的同時,可以就社區(qū)范圍而言,組織舉辦社區(qū)公共活動,以家庭為參加單位組織各種比賽,在活動比賽過程中把家庭冷暴力融化于無形。同時也可加大宣傳,讓居民了解家庭冷暴力的危害,產生的標志及表現(xiàn),傳授一些消除家庭冷暴力的技巧方法等,能夠有效預防或融解家庭冷暴力。
實踐證明,國家公共權力部門能夠有效阻止問題產生及進一步加劇,平時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公共部門執(zhí)法人員的關于家庭冷暴力方面的培訓,培訓如何快速發(fā)現(xiàn),科學治理,高效解決。當發(fā)現(xiàn)有家庭冷暴力發(fā)生時,要求第一時間主動介入,積極執(zhí)法,及時給予受害者最安全的保護屏障,充分發(fā)揮政法部門等公共權力的職能。
首先,在眾多家庭暴力的問題中,婦女兒童成為受害者的比例明顯高于成年男性,對婦女兒童的保護更為重要與緊迫。婦聯(lián)作為社團組織聯(lián)系婦女兒童的紐帶作用尤為突出,當有婦女兒童向婦聯(lián)求助時,婦聯(lián)應該第一時間給予響應,采取科學辦法幫助解決,避免婦女兒童受到進一步傷害;其次,社區(qū)作為基層管理單位,與家庭、社區(qū)成員接觸比較多,當發(fā)現(xiàn)家庭冷暴力時應主動采取相應措施,避免事態(tài)進一步嚴重化,平時加大反家庭冷暴力宣傳力度,多組織家庭參與活動,促進家庭團結和諧,把家庭冷暴力消除于無形之中。
西方國家為了防止家庭暴力的傷害,大多建立起了完善科學的社區(qū)專業(yè)家庭暴力庇護所,這方面比較成熟與健全的如瑞典、丹麥、挪威等西歐發(fā)達國家。我國可以向這些國家學習借鑒,把社區(qū)管理專費一部分用于家庭暴力庇護所的建立,聘用專業(yè)社工管理,作為社區(qū)組成的一部分,有效保護受家庭暴力人員。
家庭冷暴力問題說到底還是家庭問題,是家庭成員人的問題。治理減少家庭冷暴力的關鍵在于家庭成員,平時家庭各成員之間應該多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彼此,養(yǎng)成家庭至上觀念,提高自我品德意識,法制倫理觀念,充分尊重家庭成員,了解必要溝通技巧,掌握解決矛盾能力與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