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亞琪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合稱,又俗稱“說書”,評話被稱為“大書”,彈詞被稱為“小書”,使用的語言主要是蘇州方言。評彈是純粹的口頭語言藝術(shù),要求表演者所使用的語言口語化、通俗化,并且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因此,評彈作品中往往包含非常豐富的慣用語。
周薦先生認(rèn)為慣用語“所指的應(yīng)是四個字或四個字以上的表意俗白的單位”①。慣用語分為“單小句型和多小句型兩類。單小句型的長度一般會以十字為限;多小句型的一般是由雙小句構(gòu)成的,個別的也有由3個小句或3個以上小句構(gòu)成的”②。參照周薦先生的定義,本文依據(jù)《評彈文化詞典》和其他一些評彈曲目內(nèi)容③,擇要輯錄出評彈中五字及五字以上的慣用語共254條,先進(jìn)行分類,再探究其隱喻內(nèi)容。
參照周薦先生關(guān)于慣用語的定義,本文把254條蘇州評彈慣用語分為3類。第一,單句式,即沒有語意停頓的單小句型,占總數(shù)的70.87%,共計180條,字?jǐn)?shù)從五字到十字不等,以五字和七字為主。第二,雙句式,共71條,占總數(shù)比27.95%;有前后兩句字?jǐn)?shù)相同的類型,如3+3、4+4等,也有前后兩句字?jǐn)?shù)不同的類型,如4+6、6+5等。第三,三句式,由3個單小句組成,數(shù)量較少,目前只發(fā)現(xiàn)3條,占比1.18%?,F(xiàn)將統(tǒng)計結(jié)果用表格展示,詳見表1。
傳統(tǒng)隱喻理論認(rèn)為,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段,是一種比喻方式。喬治·萊考夫和馬克·約翰遜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指出:“隱喻是人對世界的一種認(rèn)知方式和推理機(jī)制,對人們認(rèn)識世界起著重要的作用。”④隱喻是“通過另一件事物理解和體驗?zāi)愁愂挛铩雹?。兩位作者將隱喻具體分為源域、目標(biāo)域及映射,源域即容易理解和認(rèn)知的事物,目標(biāo)域即抽象的不容易被理解的事物,隱喻就是從源域映射到目標(biāo)域的過程。用一句話來概括,隱喻是指利用具體、生動、常用、熟悉的概念來映射比較抽象、陌生、難以理解的概念。這兩種概念之間,或者某種屬性,或者某種特點比較相似。
慣用語的整體意義往往不是字面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通過隱喻等手段來實現(xiàn)的。人們將隱喻這一手段廣泛運用于日常生活交流之中,使用起來甚至毫無察覺?!冬F(xiàn)代漢語慣用語隱喻特點及功能淺析》一文提到,現(xiàn)代漢語慣用語的隱喻特點有三:與飲食有關(guān),具有言語攻擊現(xiàn)象以及具有中文文化特點。蘇州評彈慣用語除這些特點之外,還具有與身體部位有關(guān)、善于利用數(shù)字來表達(dá)一定的思想感情等特點。下面按內(nèi)容分別列舉蘇州評彈數(shù)例。
(一)與飲食有關(guān)
飲食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guān),食物名稱、炊具名稱等與飲食相關(guān)的詞語,常被作為源域,用來映射其他領(lǐng)域的抽象的道理。例如:
1.回湯豆腐干。彈詞《白蛇傳·發(fā)配鎮(zhèn)江》(表):“許仙要發(fā)配到鎮(zhèn)江去,王永昌說,等倷轉(zhuǎn)來仍舊到我店里來。許仙想,回湯豆腐干勿做格,勿要撥店里先生笑格啊?!边@里以豆腐作為源域,豆腐從湯水里出來,變成豆腐干后又回到湯水里,比喻重回原處,或重操舊業(yè)。
2.拉勒籃里就是菜。彈詞《玉蜻蜓·君卿榮歸》馬公(白):“喔,老頭就是你的老子,那就是我的老伯,我們是親戚?!保ū恚骸吧蚍较?,俚拉勒籃里就是菜,也勿問問清爽,馬上認(rèn)親眷?!薄袄铡币鉃椤安还苣囊粋€”,見著一個籃子,就認(rèn)為籃子里頭裝的是菜,形容不加思考,不加分辨,輕率而魯莽的言行??梢钥闯觯@是以“看見籃子就認(rèn)為里面裝的是菜”這一行為來隱喻輕率魯莽的言行。
3.濕手捏仔干面餑。彈詞《白蛇傳·移家》周上達(dá)(唱):“我若當(dāng)堂將許仙打,只怕我太太又要受苦刑;真是濕手捏仔干面餑,濕布衫一件背上身?!泵骛G是百姓的尋常吃食,干面餑自然是要用干手拿,若用濕手,則會把面粉粘到手上,難以洗凈?!皾癫忌酪患成仙怼币彩穷愃频囊馑迹簼褚路┰谏砩?,會使人很不舒服。這兩句話用來隱喻遇上了難以解脫的事。
4.帶泥蘿卜,吃一段汰一段。彈詞《孟麗君·雙女洞房》(表):“孟麗君看新娘娘答應(yīng)夫妻勿同床,想總算一個難關(guān)過脫。我只好帶泥蘿卜,吃一段汰一段,顧了眼前再說?!痹谶@里,泥蘿卜作為源域,映射生活中的難關(guān)。一般來說,泥蘿卜吃之前,需把整個洗干凈,“吃一段汰一段”即吃一段洗一段,不全部洗掉。這句意思就是說只顧眼前,得過且過。
5.本地胡椒勿辣人。評話《英烈·三聘徐達(dá)》(表):“紅巾軍,到鳳陽,起先百姓勿敢開店做生意,后來認(rèn)出朱元璋原來是看牛格癩皮阿四,格末叫本地胡椒勿辣人,怕點啥?照樣開店?!痹谶@一則評話中,起先百姓非常害怕紅巾軍,后來認(rèn)出紅巾軍的領(lǐng)頭朱元璋是本村的乞丐,便不再怕他。朱元璋對于鳳陽百姓,就像鳳陽的胡椒對于鳳陽百姓一樣,是很熟悉的東西,無需懼怕。用“本地胡椒”隱喻熟悉的人,此慣用語意思就是對熟悉或接近的人,因知道其底細(xì),他就顯不出威勢,因此不必懼怕。
(二)與動物有關(guān)
蘇州評彈中的慣用語,常常可見人們用動物作源域,尤其是家禽、家畜、十二生肖等老百姓熟悉的動物或神獸。
1.鴨吃礱糠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彈詞《三笑·點秋香》(表):“唐伯虎拿幾個丫頭批得一無是處。有格丫頭要去告訴相爺,有格氣得去告訴太太,也有格說鴨吃礱糠雞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勿見得除脫華安,好格男人嘸不格哉?!边@是一個雙句式慣用語,后半句就是前半句的隱喻義。鴨與雞,好比不同的人,吃的東西不一樣,命運、前途也不一樣。生來如此,不必強(qiáng)求。
2.龍門要跳狗洞要鉆。評話《英烈·興隆大會》(表):“因為后有追兵,朱元璋看見一片矮樹林,要緊望樹林里鉆進(jìn)去,格末叫龍門要跳狗洞要鉆,匍在地上響也勿敢響?!痹从颉褒堥T”與“狗洞”構(gòu)成一組反義詞,分別隱喻順境和逆境?!褒堥T要跳”意為在得志時能抓住機(jī)會,施展抱負(fù);“狗洞要鉆”意為在失意時能夠忍辱負(fù)重。兩句對稱,合起來就是說不管在什么境遇中都能屈能伸。
3.鵝食盆里鴨插嘴。彈詞《三笑·賣身投靠》(表):“秋香說西湖好,春香也搶出來說西湖好。老太太對春香望望,倷板要鵝食盆里鴨插嘴格,阿要討惹厭?!冰Z與鴨是百姓非常熟悉的家禽,一般分開投喂,皆有專門的食盆,鴨子跑到鵝的食盆里插上一嘴,比喻不關(guān)自己的事,硬要參與進(jìn)去。
(三)與神魔鬼怪有關(guān)
從古至今,鬼神都被籠罩著一層神秘色彩,連孔子也說:“敬鬼神而遠(yuǎn)之。”最初人們科技水平低下,只好把自己的存在歸功于神的創(chuàng)造,當(dāng)事物超越人們認(rèn)知的時候,人們把它歸類為鬼神。蘇州評彈中的慣用語,也常??梢姽砩竦挠白?。如:
1.亦做師娘亦做鬼。評話《英烈·逼上小梁山》(表):“朱元璋對華云龍看看,想剛正咬耳朵是倷,現(xiàn)在來勸相罵也是倷,真是亦做師娘亦做鬼。”師娘,即巫婆。鬼,音舉。巫婆驅(qū)鬼,鬼怕巫婆,兩者是對立的。說一個人既做巫婆又做鬼,就是說他好事壞事都做,耍兩面派手法。
2.鬼相打難為生病人。彈詞《玉蜻蜓·恩結(jié)父子》(表):“二娘娘說沈方替三娘娘主仆通奸。其實?篤伯姆(妯娌)淘里勿對,為啥弄到沈方頭上,真是鬼相打難為生病人。”這個慣用語的意思是,兩只鬼打架,打得不高興了,遭殃的是生病的人,比喻二人鬧矛盾累及第三者。
3.小鬼跌金剛。評話《隋唐·金殿比武》(表):“隋煬皇帝想,宇文成都什梗大格人,撥李元霸這個小囡摜一交跟斗,真叫小鬼跌金剛?!边@里的“小鬼”嚴(yán)格來說不是鬼,在蘇州方言和普通話里,“小鬼”漸漸成為“機(jī)靈”的代名詞,例如我們常說的“小機(jī)靈鬼”,是褒義詞,含有欣賞、喜愛之情。在這個慣用語中,“小鬼”是“弱小的人”的代名詞,“金剛”則隱喻“強(qiáng)大的人”,小鬼能讓金剛跌倒,比喻以小勝大,以弱勝強(qiáng)。
4.佛腳浪帶帶。評話《包公·狄青到鄭州》(表):“火燒冷宮,李娘娘逃到范家莊,范夫人曉得俚是娘娘,就替俚結(jié)拜姐妹,將來好佛腳浪帶帶?!薄胺鹉_浪帶帶”字面意思是說佛腳都能帶起浪來,實則隱喻求得能者提攜或依附有力者升遷,“佛腳”映射有能力的人。這個評話中,范夫人知道李夫人是娘娘,所以和她結(jié)拜,想著以后肯定也能因此得到好處,依附李夫人謀個好前程。
(四)與身體器官有關(guān)
1.強(qiáng)頭擺耳朵。評話《隋唐·訓(xùn)子》(表):“李淵想,小伲子李元霸明朝要上朝,我先要訓(xùn)教訓(xùn)教俚,假使俚還是強(qiáng)頭擺耳朵,我只好用寶劍戳俚格大腿。”“擺耳朵”這一動作相當(dāng)于普通話里的搖頭,形容脾氣倔強(qiáng),不聽話,不順從。
2.開口見喉嚨:一作“開口見喉嚨,提起尾巴見雌雄”。彈詞《珍珠塔·姑侄相見》(表):“陳夫人吃勿準(zhǔn)方卿阿曾做官,想我只要同俚講張,叫開口見喉嚨,一聽俚格說話,就可以見分曉?!薄伴_口見喉嚨”意為一張開嘴巴,就可以看見喉嚨。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生動的隱喻,比喻一下子便見分曉。
3.下巴托托牢。同“牙齒作作齊”。彈詞《玉蜻蜓·沈方拾釵》沈方(唱):“紅云啊!合府人稱倷怪東西。說話輕重勿得知。倷末下巴托托牢,搭我牙齒作作齊,總鹽缽頭里出啥格蛆?!笔瓜掳屯欣?,使牙齒整齊,比喻說話要思考、謹(jǐn)慎,不可胡說八道。
除上述特點之外,慣用語還善用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常連用幾個數(shù)字,如用“一”“二”等小數(shù)字,“千”“萬”等大數(shù)字等情況,具有夸張的修辭特點。
1.吃一、搛二、看三。評話《英烈·兵進(jìn)衢州》(表):“胡大海打勿過方國英收兵回營。然后帶了左成龍、平安公子要去打嚴(yán)州哉。俚就是這種脾氣,歡喜吃一、搛二、看三,樣樣要格。”搛,吳語中謂以筷夾物。指嘴里吃著第一筷菜,手里已夾了第二筷菜,眼睛還看著要夾的第三筷菜。“一”“二”“三”3個數(shù)字連用,比喻貪得無厭。
2.痦子也勿生一粒。評話《包公·洪琳栽贓》(表):“刑部大人的阿舅馬培本對妹子說,只要倷在妹夫面上添幾句好話,照應(yīng)點郭槐老公公就可以哉,格點禮物倷拿了痦子也勿生一粒?!别碜蛹答蜃印R苑穸ㄔ~“勿”加上小數(shù)字“一”,是絕對否定的意思?!梆碜右参鹕涣!钡囊馑际墙^對不會生痱子,即絕對沒有麻煩,在上述例子中比喻受益后不勞心、不勞力、不擔(dān)任何風(fēng)險。
3.千揀萬揀,揀著個豬頭瞎眼。評話《英烈·復(fù)戰(zhàn)濂江浦》(表):“湯和想,王玉是沖牛塘角格大好佬,本事好格。勿曉得現(xiàn)在格王玉驕得不得了,叫驕者必敗,真是千揀萬揀,揀著個豬頭瞎眼?!薄扒f揀”以夸張的手法比喻過分挑揀,“揀著個豬頭瞎眼”比喻找錯了人。
蘇州評彈中的慣用語,生動活潑,形象豐富,且言簡義豐。隱喻這種新的認(rèn)知方式和推理機(jī)制,普遍且自然地應(yīng)用于慣用語中,往往一看到字面意思,就想到了背后的隱喻意義。關(guān)于評彈慣用語的隱喻特點的研究還需不懈探索。
注釋:
①② 周薦:《詞匯論》,商務(wù)印書館,2016年版,第35頁。
③ 評彈曲目內(nèi)容包括:長篇評話有《隋唐》《包公》 《英烈》;長篇彈詞有《芙蓉洞》 《落金扇》《玉夔龍》 《珍珠塔》 《麒麟豹》 《描金鳳》 《三笑》《十五貫》 《九美圖》 《六美圖》 《雙玉杯》 《大雙蝴蝶》。
④⑤ Lakoff,G.& 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Ltd,1980年版。
參考文獻(xiàn):
[1] 吳宗錫:《評彈文化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6年版。
[2] 李楠,李紅:《現(xiàn)代漢語慣用語隱喻特點及功能淺析》,山西廣播電視大學(xué)學(xué)報,2017年第2期,第20—23頁。
[注:本文系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項目“蘇州方言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編號:BB32100 00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