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實施路徑探析

      2020-01-19 01:48:01張萬方
      淮陰工學院學報 2020年4期
      關鍵詞:中華文化民族傳統(tǒng)

      張萬方

      (淮陰工學院 招生就業(yè)處,江蘇 淮安 223003)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標識,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發(fā)展中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戰(zhàn)勝困難、不斷前行的力量之源,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之所在。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培育大學生文化自信,不僅對民族和國家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大學生自身成長也具有重要意義。

      1 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自信是一種自我肯定的心理狀態(tài),這種心理狀態(tài)決不是憑空就能產生的,必然有其精神上或物質上的原因。孔子贊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顏回在生活極其困苦的情況下能夠“不改其樂”,是因為他在精神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蘇軾的詩句“腹有詩書氣自華”為我們所熟知,這句話講的是讀書與氣質的關系,多讀書有學問,就會表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氣質,“氣自華”源于“腹有詩書”的內在自信。這句詩的前一句是“粗繒大布裹生涯”,兩句聯(lián)起來看,與“回也不改其樂”表達了一樣的意思,物質上的貧困并不能阻礙精神上獲得滿足,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會自然流露出來。強調安貧樂道的精神自信,并不否認物質層面對人的自信心理的影響。毫無疑問,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與人們的精神面貌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我們不能片面地強調精神上的滿足而忽視人們在物質上的追求,必須從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滿足人們的需要。

      我們要討論的“文化自信”,不是基于個體自身所擁有的文化學識而產生的自信,而是基于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及植根于傳統(tǒng)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刻理解而對其產生的思想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是中華民族對其所創(chuàng)造的偉大文化的自信。整個民族對自身文化所持有的態(tài)度,決定了文化的當下狀態(tài)和未來發(fā)展,也決定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正是這些不同的文化使世界呈現(xiàn)出一幅多姿多彩的景象。事實上,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不少文化因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而遭到遺棄,而在人類不斷走向未來的過程中,現(xiàn)存文化正面臨著大浪淘沙的考驗。只有在認同并繼承本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廣泛學習、借鑒、吸收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博取眾長,推陳出新,才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生機與活力。中華文化在五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一直能夠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改造和發(fā)展自己,既不狂妄自大、固步自封,也不妄自菲薄、隨波逐流,而是在保持自我的基礎上,不斷地與各民族進行文化交流,廣泛地學習、借鑒、吸收一切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最終使自己成為人類文化史上最具顯著特征的優(yōu)秀文化形態(tài)。

      因此,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尊重和繼承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文化自信與尊重、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關系密切。對民族文化的尊重與繼承建立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沒有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就不會真正地尊重民族文化,也談不上自覺地弘揚與傳承?!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是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提出來的,他提出這個思想的背景是清兵入關。他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枪手L煜拢缓笾F鋰!L煜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1]?!薄巴鰢睙o非改朝換代而已,而亡天下則意味著延續(xù)數(shù)千年的中華文化被野蠻落后的異族文化所取代,中華民族將從文明狀態(tài)退回到落后的野蠻狀態(tài)。正是這種對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使當時的先進知識分子在面臨國破家亡的危難時刻,把保護和傳承中華文化作為自己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歷史和事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fā)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2]?!?/p>

      第二,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尊重和吸收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數(shù)千年而不斷,與其兼收并蓄、善于吸納各民族文化的營養(yǎn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墩撜Z》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薄吨杏埂氛f:“柔遠人則四方歸之?!闭f的都是發(fā)揮文化的作用,以促進民族的交流。中華文化并不是單一民族創(chuàng)造的文化,而是多民族融通形成的文化,其先天的開放性、包容性特質決定了它對異己文化的積極態(tài)度,總是善于汲取不同文化的營養(yǎng)以豐富和充實自己。佛教本起源于印度,一傳入中國就被改造而中國化了。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使它不拒斥任何優(yōu)秀文化,但也不是拿來主義,而是汲取其能夠為我所用的東西,化為自身的營養(yǎng),壯大自身的力量,使之成為我之有機構成。沒有文化上的高度自信,就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不同文化,也就談不上進一步的學習和借鑒。

      第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全民族的文化創(chuàng)新活力。文化在創(chuàng)新中才能獲得發(fā)展,沒有創(chuàng)新的文化沒有未來?!抖Y記·大學》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華文化數(shù)千年不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具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文化創(chuàng)新與文化自信是辯證統(tǒng)一的。其一,文化創(chuàng)新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文化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社會就會停滯不前,這樣的文化也難以使人產生自信。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使中華民族產生高度的自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具有強大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其二,文化自信為文化創(chuàng)新提供了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2]?!蔽幕孕挪粌H為文化創(chuàng)新提供不竭精神動力,也為文化創(chuàng)新提供思想資源和智力支持。其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夠接受和容納新事物,并自覺為新事物的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激發(fā)文化的創(chuàng)新活力,推動文化持續(xù)不斷發(fā)展。

      2 在大學生中開展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肩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大學生中開展文化自信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能夠使青年學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F(xiàn)在的大學生雖然在其所接受的教育中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這種了解多是知識性的,缺乏對中華文化根本精神的深刻體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3]?!鼻嗄陮W生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夠正確地認識傳統(tǒng)文化,認真地學習傳統(tǒng)文化,并進而自覺地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有些青年學生受西方錯誤價值觀念的影響,把傳統(tǒng)視為落后,把西方等于先進,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阻礙了中國的社會進步,使中國不能融入西方社會。這種錯誤認識,固然與其對傳統(tǒng)文化缺乏深刻認識有關,而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沒有堅定文化自信,喪失了基本的文化立場和理性判斷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沒有文化自信,不但看不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即使有人指出其價值也不愿予以肯定,實際上已經喪失了對文化的基本判斷能力,對傳統(tǒng)文化如此,對任何其他文化也是如此。弘揚和繼承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每個青年學生的責任,要擔負起這個責任,就要堅定文化自信,客觀地認識傳統(tǒng)文化及其價值。

      第二,能夠使青年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并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chuàng)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正是有了先進文化的指導,黨領導人民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4]。”當前,中國人民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用先進文化武裝青年學生頭腦,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當前立德樹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耳、入腦、入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形成的,深刻地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么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青年大學生擔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學生,對于民族、國家以及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惟信得深,才能學得深悟得透。青年學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帶著信念學,“必須始終保持對黨、對人民、對事業(yè)的深厚感情,增強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5]。

      第三,能夠使青年學生更好地學習人類優(yōu)秀文明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考察調研時指出:“我們要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懷,更加廣泛地開展同各國的文化交流,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借鑒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比祟惖囊磺袃?yōu)秀文明成果都是我們學習借鑒的對象。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得益于其包容性,既能與其他文化和諧共處,又善于在交流互動中汲取其他文化的營養(yǎng)。要鑄就中華文化的新輝煌就必須以更寬廣的胸懷擁抱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積極主動地汲取其營養(yǎng)。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學生要擔負起民族復興的重任,領時代之先,成非凡之業(yè),必須要有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營養(yǎng)。向其他文化學習,要以我為主,不能本末倒置,惟他是從,失卻自家根基。西方敵對勢力從未放棄用西方價值理念來改變我們的文化基因,讓我們的青年學生成為實質上的“他們”。堅定文化自信是青年學生學習西方文化汲取其營養(yǎng)的重要保證,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才能堅持以我為主,既虛懷若谷、廣泛學習,又保持警惕、防止?jié)B透。

      第四,能夠更好地激發(fā)青年學生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青年學生的思維最為活躍,創(chuàng)造欲最強,他們期望通過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改變世界,為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建功立業(yè)。但他們思想抵制力弱,容易受到錯誤價值理念的蠱惑而產生思想上的混亂,從而影響其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揮。沒有遠大的志向和深厚的情懷,就不會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明代的王守仁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睔v史上取得偉大成就的人,無不具有深厚的愛國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決定著我們的方向和立場,也決定著我們的言論和行動[6]?!睕]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既看不清前進的方向,在遇到困難時也沒有繼續(xù)前進的勇氣,終將無所成就。“歷史和現(xiàn)實反復表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對自身文化理想、文化價值充滿信心,對自身文化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充滿信心,才能有堅持堅守的定力、奮起奮發(fā)的勇氣、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5]。青年學生堅定文化自信,立志為國為民,才能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有所作為,也才能釋放出巨大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量。

      3 青年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徑

      文化自信就是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中華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其生存與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一切優(yōu)秀文化,既包括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包括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不僅要培養(yǎng)其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也要培養(yǎng)其對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而當前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培養(yǎng)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自信。高校以立德樹人為立身之本,應該擔負起主體責任,多渠道、全方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第一,調整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不可替代,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必須充分發(fā)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全國思政課教師代表座談時強調,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培養(yǎng)是一個浩大的系統(tǒng)工程,既要讓大學生知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也要讓大學生知道,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偉大成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黨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7]。高校不僅要把已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好,還要圍繞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華文化史等設定課程模塊,建立更科學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對中華文化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高度自信。

      第二,開展主題鮮明的文化實踐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8]”。我們不僅有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當代中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讓整個世界為之矚目,“社會主義不再只是一些思想原則或行動準則,而是道路、思想、制度和文化有機統(tǒng)一的強大國家[9]?!奔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不能停留在書齋中,要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來深化其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認識,直接感受中華文化的輝煌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高校要善于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企業(yè)、走向社會,到農村去,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去,切實感受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和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結下的豐碩成果。不深入社會,不做調查就不會有深切的體會。事實勝于雄辯,實踐更能夠培養(yǎng)青年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情,更能夠堅定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從而更加堅定其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第三,營造內涵豐富的文化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人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高校要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環(huán)境在立德樹人中的作用,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大學生堅定文化自信。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回廊曲徑等環(huán)境設計,固然能夠對青年學生審美情趣的養(yǎng)成產生積極的影響,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培養(yǎng)大學生文化自信則具有更為直接的作用。高校應充分挖掘各種校園文化資源,通過開展讀書、高雅藝術進校園、名家講堂、書法比賽等校園文化活動,來豐富大學生的文化生活,激發(fā)大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熱情?;顒右絮r明的目的性,要注重內容的豐富性和形式的靈活性,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要積極引導大學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為其創(chuàng)造做“演員”的機會,使其在實踐中受到鍛練和影響。要利用各種媒體特別是新媒體擴大活動的影響力。

      第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不僅能夠學習、借鑒其他文化,汲取其營養(yǎng),而且能夠在文化比較中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認識,堅定文化自信。對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化,我們都要學習和借鑒,但必須是以我為主的學習,博采眾長,消化吸引,而不是照搬照抄,把別人的東西直接輸入頭腦。西方一些國家從未放棄向我們的青年學生滲透其價值理念,一些青年學生對西方文化及其自由民主現(xiàn)狀缺乏深刻了解而受其迷惑。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加強文化交流,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和西方的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惟有知其實,方不受其惑。積極主動開展文化交流,本身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現(xiàn)。各個國家的文化自有其特點和形成原因,每種文化有其優(yōu)點也自然有其不足,在文化比較中,更能彰顯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堅定文化自信。

      第五,發(fā)揮教師的示范引導作用。教師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對青年學生的影響是積極而深遠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痹谥袊湃丝磥?,傳道是為師者的第一職責。道是什么?道就是文化,就是民族的核心價值理念。教師以傳道為首要職責,本就內含著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自信。中國古人把文化的傳承寄托在教師身上,要求教師以文化傳承為己任。孔子以“學之不講”為憂,孟子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思想政治狀況具有很強的示范性[10]。”高校要把堅定文化自信作為教師特別是思政課教師、大學生輔導員的重要政治素質來培養(yǎng),通過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政治學習、文化培訓等活動,提高他們的政治文化素質,使其對中華文化有更深刻的情感認同。

      猜你喜歡
      中華文化民族傳統(tǒng)
      讓中華文化在海外華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52
      我們的民族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漢字對中華文化的影響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多元民族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海口市| 左云县| 舒兰市| 博白县| 东兰县| 沙湾县| 西平县| 襄樊市| 瓮安县| 沭阳县| 遂宁市| 仲巴县| 昌宁县| 南充市| 石泉县| 台江县| 武胜县| 临高县| 新田县| 南阳市| 抚州市| 胶州市| 淮安市| 涞水县| 新营市| 靖江市| 承德县| 聂拉木县| 鸡东县| 子洲县| 淅川县| 宣武区| 广元市| 临潭县| 开平市| 梅河口市| 民乐县| 五大连池市| 朔州市| 连平县| 青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