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
缺乏信心
有些孩子拖拉磨蹭不是因為懶,而是由于自我效能感低,對要做的事情缺乏信心。
心理上覺得自己不能勝任,于是缺乏行動的動力,害怕沒做好就要承受自己或父母的責怪和失望。
如果生活中父母喜歡打擊否定孩子,一犯點錯就批評個不停,比如檢查孩子作業(yè)發(fā)現(xiàn)錯誤時,就朝孩子發(fā)脾氣,那么這類孩子就很可能變得磨蹭,平時比較消極、被動。
能力不夠
有些孩子磨蹭,是由于“心有余而力不足”,心里想盡快完成,但是能力達不到。
拿寫作業(yè)來說,比較常見的是對于知識點概念沒掌握清楚;字、詞、文章記憶不清;題目訓練不夠多,熟練度不夠;注意力欠缺……
這些能力上的不足導致孩子缺乏積極性,很難高效率、快速地完成,只能選擇磨磨蹭蹭拖延時間。
時間觀念不足
有些孩子磨蹭拖拉純屬認知上的不足,由于年齡小,大腦發(fā)育不足,或是日常生活中忽視了這方面的學習,導致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不夠。
也就是說,孩子不能認識到時間的長短、做事的緩急。
故意磨蹭,不愿配合
有些孩子磨蹭是故意為之,父母越是讓他快點,他越是慢,和父母作對。
經(jīng)常是因為家長控制太多、嘮叨太多,孩子沒有自己的自由,于是用“磨蹭拖延”來爭奪權(quán)力,爭取自主和自由的空間。
在心理學上這種反抗稱為被動攻擊,行為表現(xiàn)就是“表面遵守制度,實際上消極抵抗”。
比如家長給孩子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安排來讓孩子執(zhí)行;提醒催促過多,這會兒該干嗎了、等會又該做什么了,諸如此類,給孩子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