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三國時期文學(xué)家李康在《運命論》中說:“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币馑际恰暗滦懈哂诒娙耍娙吮囟〞λ右哉u謗”。然而,漢代儒家學(xué)者鄭玄卻認(rèn)為人們對“有高德者則仰慕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意為人們“看見品德高尚之人就會仰慕他,看見行為光明正大之人就會效仿他”。
某中學(xué)擬以“行高于人,眾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眾必仰之”(反方)為題舉行一場辯論賽,請你選擇其中一方的觀點寫一篇辯論詞,以一辯的身份進行開篇陳詞。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biāo)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展示一
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李煒韜
各位評委、各位同學(xué):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辯。我方認(rèn)為: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并非所有人都能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個世界,陽光也并不能灑滿世間每一個角落。
如果人人都抱著“見賢思齊”的樂觀態(tài)度,怎么還會有人與人之間的爭名奪利、鉤心斗角?在看到別人成績顯著、功成名就的時候,一些人除了羨慕,還會有嫉妒,更有甚者會萌生恨意。這些人常常會怨天尤人,慨嘆自己時運不濟,抱怨別人憑什么比自己過得光鮮。正是這種心理,導(dǎo)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為了把德行高于自己的人抹黑,拉下馬,不惜用貶低、非議、誣陷等卑劣手段。這種種行為,徹底暴露了其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其次,人的惰性也是導(dǎo)致非議“行高”之人的重要原因。在有些人看來,“你”“行高”了,豈不就顯得“我”“行低”了?要讓“你”和“我”再次處于同等地位,最省時省力的辦法不是“我”努力向上,而是把“你”也拖下來,而且拖得越低越好。只有到那時,“我”才會有優(yōu)越感。正是惰性讓這些人選擇了用“非之”的態(tài)度對待“行高”之人?!巴烁F”“幸災(zāi)樂禍”等行為正是這種惰性心理的集中體現(xiàn);“喪文化”也正是在這樣的溫床上潛滋暗長出來的。
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孔子那樣賢明,有著“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闹t遜態(tài)度。網(wǎng)絡(luò)上,通過非議他人的過人之處來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滿足自己虛榮心的大有人在。大家一定對“鍵盤俠”這個詞不陌生吧,百度百科對“鍵盤俠”一詞的解釋是:部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膽小怕事,而在網(wǎng)上占據(jù)道德高點發(fā)表“個人正義感”和“個人評論”的人群。也就是說,在互聯(lián)網(wǎng)高速發(fā)展的21世紀(jì),即使你足不出戶,也可能會被遠(yuǎn)隔千里的人詆毀謾罵。“鍵盤俠”們只要拿起鍵盤,就認(rèn)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占據(jù)著道德的制高點,可以任意批判別人,對別人進行道德綁架,對社會各個方面評頭論足。這些“鍵盤俠”們就是“眾必非之”中“眾”的典范。
有人曾說,請不要考驗人性,人性是經(jīng)不起考驗的,可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
我的陳詞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篇辯論詞體現(xiàn)出考生敏銳的洞察力,似針如刺,將人性的陰暗面揭露得一覽無余,揭示出世俗庸常的自私心態(tài)。本文給我們的寫作啟示在于:辯論詞要想讓人心悅誠服,就必須將事理講清說透,要走進生活,咀嚼生活,把待人接物的人情事理揣摩通透。也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有思想、有見地的優(yōu)秀作文。
思路導(dǎo)航
這是一道很有意義的辯題,“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直指人性中陰暗的一面,而“行高于人,眾必仰之”則直指人性中積極陽光的一面。要想寫好這篇辯論詞,考生必須關(guān)注生活,觀照社會,體驗人情,洞察人性。自古以來,就有“人之初,性本善”與“人之初,性本惡”之辯,而這道辯題無疑是其延伸。辯論須以理服人,因此,考生在動筆之前要把事理捋順、理清。從某種意義上講,這道辯題也暗合了時代主旋律,昭示著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的必要性。當(dāng)今社會,無論是感動中國人物,還是全國道德模范,無一不是“行高于人”的杰出代表。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一個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時代。無論是對“非之”的揭示,還是對“仰之”的高揚,都是推動社會前行的力量,它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
例文展示二
行高于人,眾必仰之
◎茆秋羽
各位評委、各位同學(xué)、各位辯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辯。我方認(rèn)為:行高于人,眾必仰之。
有人說,評價一個國家的品格,不僅要看它培養(yǎng)了什么樣的人民,還要看它的人民對什么樣的人追懷,對什么樣的人致敬。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燦爛文明,培養(yǎng)了一代代“行高”者,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自當(dāng)“仰之”。
人類總是要向前發(fā)展的,真、善、美是其永恒的精神追求,而“仰之”則是提升自身發(fā)展力的必然選擇。何以言此?因為“行高”者自帶能量,而且是“滿滿”的正能量,“仰之”則可以從他們身上汲取豐贍而持久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
“仰之”可以感召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靶懈摺闭呖偸鞘刮覀兙裾駣^,感召著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和良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際,84歲的鐘南山院士不懼艱險,連夜趕赴疫情一線。在這種逆行精神的感召下,天使白來了,橄欖綠來了,守護藍(lán)來了,志愿紅也來了。他們澆鑄起一道堅固的抗疫防線,切斷了病毒傳播的魔爪;他們匯聚成一抹溫暖的色彩,讓城市迅速地恢復(fù)了生機與活力。
“仰之”可以引領(lǐng)人,“見賢思齊”。在人的前進道路上,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而“行高”者就是一座航標(biāo),引領(lǐng)著人們從“小我”駛向“大我”。正是在“敦煌守護者”常書鴻等前輩的精神引領(lǐng)下,樊錦詩從未名湖畔來到了莫高窟,扎根石窟蟠,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發(fā);而在“敦煌的女兒”樊錦詩的精神引領(lǐng)下,“留守女孩”鐘芳蓉摒棄庸常的成功經(jīng)驗,在價值排序中,把對民族文化根基的守護放在了比世俗所認(rèn)為的賺錢、就業(yè)、身份、地位更高的位置,堅定地報考了北大考古專業(yè)。
“仰之”可以激勵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靶懈摺闭呖梢圆粩嗉钗覀兊木?,讓我們的思想更堅定,意志更堅強,腳步更堅實,從而推動我們更好更快地發(fā)展。林鳴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總經(jīng)理、總工程師,為了安裝第一節(jié)沉管,他堅守崗位,96小時沒有休息。正是在他這種擔(dān)“責(zé)”不推、擔(dān)“難”不怯、擔(dān)“險”不畏的精神激勵下,他的團隊成員人人都拿出了“技術(shù)攻關(guān)越天塹”的勇氣,進行了無數(shù)次試驗,召開了上千次討論會,終于攻克了全世界最困難、最復(fù)雜的外海沉管建設(shè)難關(guān),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造”的力量。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我們新時代青年只有敬仰“行高”者,傳承并發(fā)揚其精神,才能勇立大時代,鐵肩擔(dān)使命。
我的陳詞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這篇辯論詞與時俱進,雄辯有力??忌环矫鏃l分縷析地闡述了“行高”者對人的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感召、引領(lǐng)和激勵作用,充分論證了“仰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擷取了鐘南山、樊錦詩和林鳴等時代楷模的感人事跡,并論述其對人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充分彰顯了“仰之”的重要性。在論證過程中,考生先說理后舉例,足見其思辨功力;在例證過程中,又能由事生理,足見其邏輯思維能力。理直氣壯顯辯才,此文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