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玲
摘 要:《蒹葭》是《詩經·秦風》當中的名篇,由于優(yōu)美的意境以及朦朧的旨意,備受后人喜愛和推崇?!遁筝纭芬辉妱?chuàng)作歷史久遠,由于詩中的“伊人”一詞始終沒有得以明確,所以始終無法切實明確詩歌的旨意,但是其朦朧魅力正在于此,可以說,朦朧是《蒹葭》的靈魂所在。
關鍵詞:《蒹葭》;四言體;意象
《詩經》流傳至今,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世代流傳過程當中,人們對《詩經》之中的詩的闡述數不勝數,而《蒹葭》是其中的著名篇章?!遁筝纭酚捎谄涿噪x的情境、優(yōu)美的意境、朦朧的旨意,在《秦風》當中特色突出,和其他詩文相比具有較大的差別,所以《蒹葭》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歷代學者對于《蒹葭》的解釋眾說紛紜,但也因此使得《蒹葭》具有了獨特的魅力。
一、《蒹葭》的結構
《蒹葭》整篇有三章,每章有四節(jié),每節(jié)兩句。詩人采用四言體的形式進行書寫,并且也借助著四言體特殊的語言節(jié)奏,以及重章疊句,來表達詩人對于“伊人”的一種追求,委婉地表達了自身惆悵的情緒[1]。
《蒹葭》采用的四言體,在語言的節(jié)奏韻律上有著特殊的音律之美?!遁筝纭愤@一詩歌當中,經常采用重言形容詞,并且時常運用到雙聲疊韻的手法?!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涫疆斨谐浞值厥褂昧酥匮孕稳菰~,例如“蒼蒼”“萋萋”“采采”,這些重言形容詞的使用,不僅更加貼切地描述了深秋水邊蘆葦茂密的景象,更是切實增強了《蒹葭》整篇詩歌的韻律,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并且其特有的節(jié)奏、規(guī)范的音律,更好地體現出了詩歌的音樂美,也因此,《蒹葭》具有非常明顯的時代特征[2]?!盀樗薄拔磿劇薄拔匆选辈粌H使詩歌在音律上發(fā)生了變化,還有效地渲染了詩歌所表現的深秋韻味。深秋季節(jié),從露珠漸漸凝結成霜花,到太陽升起霜花尚未被融化,露水也沒有被蒸發(fā),再到太陽高照升起,露水還未被完全蒸干?!盀樗薄拔磿劇薄拔匆选比齻€詞在詩歌當中的變化,不僅僅表現了時間上的變化,還非常含蓄地表現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詩歌主人公內心的一種惆悵和迷茫狀態(tài),其心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沉重[3]。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薄八蒌闹?,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边@兩句的描述主要是憑借著空間上的變化,來表達詩歌主人公內心的惆悵和失望。語句上空間的變化,更加深了主人公的情感抒發(fā)[4]。加上詩歌當中“溯回”“溯游”的反復疊加,更加突出詩歌主人公對“伊人”上下求索的執(zhí)著追求,在更廣闊的空間當中表達,也更反映出主人公內心的迷茫隨著“溯回”“溯游”的不斷重復也逐漸加深。詩歌當中“長”指的是道路漫長,“躋”指的是由于地勢險峻而導致難以攀爬,“右”意指蜿蜒曲折。這三個動詞切實地表達了在尋找“伊人”的過程當中,路途的悠長曲折以及困難重重,充分地表現了尋找“伊人”途中的坎坷。而后又對尋覓途中的道路迂回以及山路的險峻進行描寫,充分體現出尋找“伊人”途中的艱難。詩歌當中出現的“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這三個空間上面的變化,將“伊人”所處的位置寫得朦朧不可捉摸,也表現出了主人中上下求索過程當中的迷茫和無助,讓詩歌的意境變得更加模糊。
二、《蒹葭》詩歌當中的意象
《蒹葭》詩歌當中出現的各種景象,通過組合運用,更加貼近詩歌的意境。詩歌當中描述的景觀具有著深遠的韻味,有著極強的文化意蘊,使得《蒹葭》更加耐人尋味[5]。對詩歌進行通讀,字面上可以理解為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阻礙和限制,主人公遲遲不得與思慕的人相見的故事。詩歌對秋水進行了描寫,切實地融入了秋水這一文化意象,對詩歌追尋“伊人”部分進行描述,更加豐富了詩歌的內涵。
有學者曾經指出,在中國,水有著一定的文化意義。從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來講,結合《蒹葭》所述時期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情況來看,在人類的潛意識當中,對水始終是又愛又恨的。一方面,水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古人大都是依水而居,而且水邊常常是相戀男女相會的地方[6]。另一方面,水又會給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災難,也是那個時代人們難以克服的交通障礙。所以,《蒹葭》當中,詩人選擇水進行景象描述是具有深刻蘊意的。
詩歌將整體的意境建立在“白露為霜”的秋季,不僅切實表現了當時社會上人們的文化心理,還切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理念以及生活方式。另外,在那個年代,男女婚嫁通常在秋冬時節(jié),因此詩人也有著一種特殊的情緒,對于“伊人”的追求顯得格外綿長惆悵?!遁筝纭芬辉姡饕菍χ魅斯珜Α耙寥恕钡淖非筮M行描寫,在詩歌當中融入由于河水阻礙而使得男女分別的情景,借以秋天環(huán)境的凄涼,創(chuàng)設出一種凄涼迷離的藝術情境。在秋水當中,主人公對“伊人”的追求可望而不可及,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溫婉纏綿的情韻。
三、《蒹葭》的審美情趣
《蒹葭》這一詩歌描述的主要是主人公對于“伊人”的上下求索,切實地表達了主人公對“伊人”的愛之深,以及求索之難,表現了一種求而不得的苦戀。詩人運用了傳情之筆法,將主人公的情感蘊含到秋景之中。整個詩歌通過對深秋景物的描寫,例如清晨朦朧的晨曦、微微蕩漾的河水、在晨光照射下晶瑩剔透的露水、白凈的霜花、秋風下隱隱作響的蘆葦,創(chuàng)造了一個迷離朦朧的意境[7]。詩歌當中景物的描寫,雖然不是實際景物的刻畫描寫,但是切實給整個詩歌創(chuàng)造了一種高遠飄渺、模糊朦朧的感覺,也使得詩人對“伊人”的描述更加空靈。詩人始終未對“伊人”形象有一丁點的描寫,無論是模樣還是眉眼,始終未提及一筆,詩人只是刻意地對主人公上下求索的艱難、追尋“伊人”的執(zhí)著,以及“伊人”的若即若離進行描述,體現出了“伊人”若隱若現的迷離神韻?!八蒌闹?,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在這兩句的描寫中,詩人將事物之間的界限進行了模糊化處理,三次用了“宛”,主人公不知“伊人”身在何處,讀者更是不知。“伊人”不在“水中央”,不在“水中坻”,不在“水中沚”,這樣的虛無縹緲,更是襯托了主人公苦苦尋求卻無方向的焦灼情緒[8]。
從文學的角度對《蒹葭》進行解讀,發(fā)現這篇詩歌是極其耐人尋味的,非常能夠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人們在讀后會有廣闊的思考空間。詩人借助各類景物,進行了一定意境的營造。
四、結語
《蒹葭》有著獨特的韻味,言有盡而意無窮,使得讀者閱讀過后能夠久久回味?!遁筝纭返闹家庵两褚矝]能有一個準確的解釋,這也給讀者留下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這是這首詩歌的妙處所在。對于《蒹葭》的解讀不能過于死板,這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結合《蒹葭》創(chuàng)作的歷史時期及文化背景進行合理化解讀即可,而且《蒹葭》的多樣化解讀正體現了詩歌語言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劉士林.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蘆葦:《詩經·蒹葭》與中華民族審美情感的歷史源流[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48-54.
[2]李英華.情深景真 風神搖曳:《詩經·蒹葭》意境的朦朧美[J].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3):48-49.
[3]馬倩.但為君故 沉吟至今:《詩經·蒹葭》賞析[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4):12-14.
[4]陳雪軍.秋水伊人 千古傷心《詩經·兼葭》簡析[J].中文自修,1994(3):18.
[5]劉應全,華娟.論《蒹葭》“秋水伊人”意象及其哲學表現[J].名作欣賞(中旬),2013(1):97-100.
[6]劉敏銳.在水一方的朦朧“伊人”:試論《蒹葭》之意象[J].西江月,2012(10):25-26.
[7]孫磊.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朦朧之美的成因賞析[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1):49-52.
[8]李明玥.從詩歌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探討譯者的主體性:《詩經·蒹葭》許淵沖及龐德英譯個案研究[J].大觀(論壇),2019(5):216-217.
作者單位:
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