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像學在20世紀上半期開始流行起來,是一種視覺文本的主題和內容分析方法相結合的學科,運用全新的視角來研究藝術史,可以更好地闡釋藝術家與時代精神和信仰之間的關系,使觀者了解其內在的象征意義及其所蘊含的美學價值?!俄n熙載夜宴圖》是南唐著名藝術家顧閎中代表作品之一,這幅作品刻畫了韓熙載深夜邀請賓客宴會的場景。畫面中描繪的就是一次韓熙載夜宴的完整過程,琵琶演奏、觀舞、宴間休息、清吹、歡送賓客五段場景,表現(xiàn)出韓熙載在南塘污濁的政治環(huán)境中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和處事智慧,也是畫家對當時為官者懶于朝政、貪圖享樂的現(xiàn)實主義反映。
關鍵詞:圖像學;潘諾夫斯基;韓熙載夜宴圖
一、時代背景與畫家生平
五代十國,“五代”是唐朝滅亡后在中原地區(qū)先后出現(xiàn)的五個政權:梁、唐、晉、漢、周。史稱后梁、后唐、后晉、后漢與后周。
“十國”,是當時在江南地區(qū)先后建立的十個政權,分別為前蜀、后蜀、閩、吳、吳越、南漢、北漢、武平、南平、楚、南唐、清源,即“吳唐吳越前后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在國力方面南唐國最強,先后攻滅了閩國、楚國,但連年攻伐使得國力衰退,最后敗于后周。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后,與其弟宋太宗相繼掃蕩群雄,最后于979年攻滅北漢,基本統(tǒng)一全國,十國結束[1]。
顧閎中,江南人,南唐后主時任翰林待詔,是非常有名的肖像畫家,為李煜畫過肖像畫。他的繪畫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善于描摹神情意態(tài)。傳世代表作為《韓熙載夜宴圖》,見于畫史著錄的作品還有《雪村圖》《荷錢幽浦》《眀皇擊梧桐圖》《游山陰圖》等[2]。顧閎中雖然技藝高超但是卻身處逆境。他對夜宴的仔細描繪,刻畫了韓熙載身負才華卻官場不得志的郁悶神情。該畫有5個可獨立的章節(jié)組成,有聽琴、觀舞、休閑、賞樂和調笑,但是5個獨立的片段又可以相互組成畫卷。現(xiàn)在該畫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二、《韓熙載夜宴圖》的圖像學意義
潘諾夫斯基為代表的圖像學,基于對圖像志的研究和理解,再對圖像本體進行理性解讀。他提出用圖像學分析一幅藝術作品,不僅要研究圖畫本身的造形與光影,同時也需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弄清了繪畫作品與其歷史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夠更加明白圖像的深層內涵。在《視覺藝術的含義》一書中,圖像學和圖像志得到了較為系統(tǒng)的闡釋。書中將圖像學研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階段是前圖像志描述階段,主要解釋圖像的最自然的意義;第二階段是圖像志階段,主要解釋圖像的傳統(tǒng)意義,并將作品所包含的主題意義與所在地區(qū)的特定文化進行聯(lián)系;第三階段是圖像學階段,通過解釋藝術家所處的時代背景、文化、經濟、政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來闡釋作品的本質與內涵。
(一)自然意義
從圖像學研究的第一層次剖析,就是人們常說的“所見即所得”,將作品的內在含義撇去,只從作品本身入手。從第一層次來研究,《韓熙載夜宴圖》繪畫精美,圖畫非常有層次感,多次運用了朱紅、朱砂石、青石綠、粉白顏色,整個作品色彩豐富。顧閎中在各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繪畫構圖通常使用時間順序敘事手法?!兑寡鐖D》使用時間線前后的順序將一系列活動表現(xiàn)在同一個畫面上,局部看是5幅繪畫,但是在一起又是一整體。雖然整幅畫情節(jié)很多,節(jié)奏繁雜,人物動作多樣,但是在構圖上場景銜接自然。這種結構內容的安排,使觀者不覺割裂的生硬,而用屏風連索時也不覺得牽強[3]。
(二)傳統(tǒng)意義
第二層次的圖像學研究認為,任何一幅繪畫都不是偶然或隨意產生的,都與當時特定的文化歷史背景有密切聯(lián)系。如在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中,宮廷畫既要兼顧人物的身份地位,也要符合當時的文化審美情趣?!俄n熙載夜宴圖》畫面中盡管夜宴非常精彩,但韓熙載臉上沒有笑容,眼神暗淡無光。他衣著素雅,內心豐富但不顯露在臉上。這是一幅非常符合當時審美趣味與文化風尚的作品。
(三)內涵意義
圖像學視角第三層次,對圖像文本內所要表現(xiàn)的社會背景進行解讀。對畫家創(chuàng)作產生影響的原因有諸多,如經濟、文化、政治、周邊環(huán)境等,這些原因將或多或少地在畫家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來,其中就包含了作品的本質內涵。
《韓熙載夜宴圖》很好地揭示了五代十國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從畫面中可以看出,韓熙載夜宴的奢靡,主人公因官場不得志而郁郁寡歡的表情。
二、運用圖像學方法分析《韓熙載夜宴圖》
(一)前圖像志分析
《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非常精彩的人物繪畫,在歷史中是這樣記錄的,君主李煜一方面想錄用韓熙載但一方面又擔憂韓熙載的遺民身份。于是便有了這幅作品。
第一部分的畫面中韓熙載穿著黑色大衣,頭戴一頂紗帽。服裝方面,大方而符合場面要求,與在場的客人們飲酒欣賞琵琶演奏。紅色羯鼓做為連接第一段與第二段的媒介。在第二段場景中,主人公韓熙載脫掉外衣,露出土黃色的里衣。衣冠開始有些不整,但韓熙載興致不錯敲擊羯鼓為眾人助興。第三部分仔細刻畫了燭火、水果,由此我們可以側面推斷出韓熙載夜宴的時候與節(jié)氣。第四個場景的構圖最為巧妙,通過描繪五名女子吹奏樂器的場面,使得整個畫面有動有靜,有疏有密。第五個部分是畫作結尾,可以明顯感覺到畫面氛圍漸漸平靜下來。畫面中宴會結束,賓客們一一散場。韓熙載臉上表現(xiàn)出哀傷的神情,手中拿著鼓錘,和賓客們一一告別。
顧閎中在這幅繪畫中使用了許多繪畫技巧,使觀者體驗到豐富的節(jié)奏感,畫面實中有虛,動靜結合,巧妙地將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都安排在一起,對人物的刻畫也是身心兼?zhèn)?,充滿生命力?!俄n熙載夜宴圖》最主要的刻畫對象韓熙載,對他面部的描繪多為正面和側面,表情多為凝重、郁悶。
(二)圖像志分析
《韓熙載夜宴圖》是顧閎中被李煜悄悄派去觀察韓熙載生活,繪出韓熙載家中夜宴的場景。韓熙載的身份背景,使李煜感到非常猶豫。韓熙載本是貴族出身,家遭不幸后來到了南唐。正是因為這樣的身份背景,使?jié)M腹才華的韓熙載得不到李煜的重用。同時南唐的政治環(huán)境十分復雜,因此韓熙載用逃避、享樂的辦法應付這種局面?!俄n熙載夜宴圖》就是描繪韓熙載在空閑之處,邀約有共同藝術追求和欣賞的人一起賞樂、溝通,和官場毫無聯(lián)系。
《韓熙載夜宴圖》整個繪畫過程都帶著一種壓抑、悲傷和頹喪的情感,圖中韓熙載也是郁郁寡歡、沉悶不樂的表情,表現(xiàn)出自己對為官的憤懣、憂郁的情感。在當時王朝處于江河日下的處境中,韓熙載作為一個飽讀詩書優(yōu)秀又有才華的人,他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只能廉潔自守,與世浮沉而已。
顧閎中在畫中也側面描繪了當時朝政風氣不正。在最后一個場景“宴散”中男子緊握女妓的手,推推搡搡、拉拉扯扯,女妓并沒有拒絕似乎也想對男子進行挽留。仔細觀察畫中被子里面也有內容,被子高拱,但是在一旁的韓熙載卻不管不顧,視而不見。這里也反映出來韓熙載的聰明,明白“自污”保身,和在濁世中明哲保身的智慧。宴會上歌舞升平,紙醉金迷,好不快活。向李煜表明自己不上進,同時也影射當時朝政風氣的污濁。
(三)圖像學分析
圖像中產生出的文化密碼是圖像學主要研究的對象,也就是彼得·伯克在《圖像證史》中所言:“揭示決定一個民族、時代、階級、宗教或哲學傾向基本態(tài)度的那些根本原則。”韓熙載的夜宴看上去紙醉金迷,奢靡無度,其實是一種明哲保身的聰明之舉。韓熙載滿腹學識但不被李煜賞識,失意惆悵,郁郁不得志,也側面反映了當時官場的黑暗。
《韓熙載夜宴圖》關心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對外在事物細致描繪。其中顧閎中不僅對人物繪畫細膩,對室內設置的描繪也十分認真,如樂女的琵琶、韓熙載身穿的大褂、做為隔斷的屏風。他用繪畫傳達了韓熙載的生活情況和五代十國時期朝政腐敗的信息。
《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工筆設色、畫風嚴謹?shù)膶憣嵵髁x杰作,也是作者入韓府觀察,目識心記,回來創(chuàng)作的[4]。中國人物繪畫講究“以形寫神”。謝赫在六法論中也提出相似的觀點,即所謂“六法論”的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俄n熙載夜宴圖》運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仔細描畫了晚宴中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宴會中的奢靡無度,歌舞升平。眾人的尋歡作樂與韓熙載臉上的不快樂、不得志的神情形成了對比。顧閎中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完整感、流暢感,將韓熙載夜宴的場景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出來,成為“有意味的形式”。
最后,《韓熙載夜宴圖》用圖像學來分析,其實質是顧閎中對當時官場上為官者怠于朝政、貪圖享樂的寫真,是以繪畫為媒介向李煜進行匯報的圖像奏折。
參考文獻:
[1]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國·開明開放·第七章 中晚唐政治與五代十國)[M].臺北:三民書局,2008:219-238.
[2]劉曉路.中華藝術通史 五代兩宋遼西夏金卷·下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49.
[3]白雪.從《韓熙載夜宴圖》看傳統(tǒng)繪畫空間的意象性[D].濟南:山東大學,2014.
[4]梁政.試論美術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美與時代,2004(6):46-48.
作者簡介:魏雅青,武漢紡織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