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嵐熙
90%的英國人認為使用英制秤買賣無罪
斯蒂夫·索博是英國森德蘭市的一個水果商人。在買賣過程中,他使用了以“磅”和“盎司”為計量單位的計重器,為顧客購買的蔬菜和水果稱重量。此舉違反了1985年《度量衡法》——該法要求加入歐共體后的英國商販使用千克,而非他們習慣的稱量單位。索博被判有罪,限期整改。
索博并不是唯一因為使用磅和盎司而被起訴的攤販。在所有“固守成規(guī)”者中,最有名的是一名63歲的老太太,名叫珍妮特·戴沃斯。戴沃斯太太在倫敦東區(qū)一家百貨商店看中了一臺磅秤,并為它支付了50英鎊(約合人民幣750元)。和世界上其他商販所用的工具一樣,這臺秤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除了計量單位是磅和盎司,而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千克和克。然而根據歐盟的規(guī)定,所有成員國在貿易中必須使用標準化的公制單位,比如千克和千米。而戴沃斯太太所經營的蔬菜攤,只有磅和盎司兩種計量單位。她因此面臨13項犯罪指控,共計13萬美元的罰款。
“我非常非常生氣?!边@位賣菜老太在電話里對記者說,“有人持刀殺人,有人謀財害命,而我被送上法庭竟是因為用磅和盎司的秤賣菜!”根據民意調查,90%的英國人認為使用英制秤買賣無罪。一個公益組織致力于為戴沃斯太太募集罰金,并收到了數萬英鎊的捐款。不過,這次事件還是給她帶來了不便。此前,她原本計劃去紐約探望5年未見的雙胞胎姐姐,但因為有犯罪記錄在案,很難獲得美國簽證。除此之外,老太太也頗為心疼那臺被沒收的電子秤。據說目前整個英國再也買不到英制秤了。為了繼續(xù)買賣,戴沃斯太太買了臺公制秤代替。沒想到,這臺公制秤的價格幾乎貴了一倍,高達90英鎊。
比起只是對記者抱怨的戴沃斯太太,有些攤販對于執(zhí)法的反應甚至能稱得上激烈:朱利安·哈曼在康沃爾銷售水果和蔬菜。2001年1月31日,他被發(fā)現在銷售球芽甘藍和蘋果時,只按磅重標價。他被控兩項罪行,一是違反價格標示法,二是違反《1985年法令》第8(1)(a)和8(4)條,在貿易中使用“經《1994年計量單位條例》修訂的1985年《度量衡法》附表1第Ⅰ至V部分未包括的計量單位,即磅”。德夫在卡姆爾福德的市場上經營一家魚店,在2001年1月31日,他因出售以磅重標價的狹鱈和鯖魚,也被控兩項違反價格標示法的罪行,以及兩項違反《1985年法令》第8(1)(a)和8(4)條的罪行。此外,他還被控故意妨礙執(zhí)法罪。當時,一位度量衡管理部門的女性執(zhí)法人員準備收走他的價格標牌(以磅作為單位),他試圖以暴力阻礙該名執(zhí)法人員。最終,哈曼和德夫的罪名均告成立。
不過,有時千克和磅的混用,確實會導致不法攤販渾水摸魚。一名叫作亨特的攤販就因此被定罪。案發(fā)的過程頗為有趣。亨特在哈克尼的一個攤位上出售水果和蔬菜,2000年9月22日,哈克尼區(qū)貿易標準辦公室的官員“微服私訪”,購買了三個紅薯和兩把香蕉。兩者的單價均以磅為單位。9月26日,該名官員又分三次前往該攤位,分別購買了木薯、香蕉和紅薯。每次都是按磅重標價。此外,官員發(fā)現,亨特存在缺斤少兩的行為。由于1磅約為0.45359千克,1盎司約為28.350克,換算起來十分麻煩,于是許多買家總是懈怠于在兩者間進行換算。亨特就是利用這樣的心理,交付的商品總是比應給的少一些。因此,有關部門控訴亨特,違反了《1999年標價令》第5條和《1974年價格法》第4條,并存在故意缺斤少兩、以少充多的犯罪行為。
2001年6月20日,這位亨特先生在泰晤士河地方法院受審。地區(qū)法官包德溫主持審判。法庭注意到,在2000年9月前,有關部門已經要求亨特先生不再使用英制天平。他也接受了建議:他買了多套公制天平,擺在攤位上以取代它們。但是,他在廣告牌中仍然只以磅和盎司計價。因此,在以公制計量單位校準的天平上稱出重量后,他還必須將貨物的公制重量換算成英制重量,以便得出正確的價格。就在這個過程中,他動了歪心思,以少充多,騙取了許多“小錢”。法官判處他有罪,緩刑觀護12個月。
當然,此類案件也不是全都涉刑。從事水果和蔬菜貿易的柯林斯先生持有倫敦薩頓區(qū)頒發(fā)的街頭貿易執(zhí)照。他的執(zhí)照于2001年3月31日到期。他提前七個月去續(xù)期時得知,市政府對其牌照的續(xù)期施加了一些條件,其中包括:“任何按凈重出售的貨物將只參照公制(即以千克或克為單位)……用以厘定該等貨品重量的任何稱量儀器或砝碼,將只以公制(即以千克為單位)為準。對貨物價格的任何提及將參照單位成本(如每件10便士)或參照公制重量(如每千克99便士或每100克10便士)。除參照公制重量外,還可同時參照英制重量標明價格(如每千克22便士/每磅10便士)?!笨铝炙瓜壬磳@些附加條件,并根據《1990年倫敦政府法》第30(1)(a)條向治安法庭提出訴訟。薩頓地方法院于2001年7月9日至13日審理了該案。但是,法官們根據下面要提到的索博一案的階段性裁決,駁回了柯林斯先生的訴訟請求。
那么,索博案為何重要呢?因為,在2000年1月1日之前,英制單位其實還是可用的。在符合一定的條件(如用于大宗銷售商品的補充標識)和滿足1985年《度量衡法》第1條第6款所特別列舉的限制時,“碼”和“磅”是允許被使用的。直到根據1994年出臺的對《度量衡法》的修正規(guī)則,“碼”和“磅”從2000年1月1日開始被禁止使用。于是,長期在森德蘭擺攤的索博先生于2000年2月16日接到了警告,稱其現在使用的計重器不符合現行立法規(guī)定,必須在28天以內將其現在使用的計重器的英制計量單位全部替換成公制。然而,索博并沒有遵守這個通知。2000年3月31日,該市政府檢查員涂去了印制在索博的計重器上的英制測量校準章。然而,索博在銷售散裝水果和蔬菜時仍然繼續(xù)使用那些已經沒有校準章的以“磅”和“盎司”作為計量單位的計重器。隨后,檢控官以違反《度量衡法》有關規(guī)范使用計量單位和“明碼標價”的要求起訴了索博。
對此,索博的辯護律師斯瑞普敦主張,根據英國傳統(tǒng)的“默示廢除”原則(implied repeal),1985年版《度量衡法》第1條已默示地廢除了1972年《歐洲共同體法》第2條第2款。1985年《度量衡法》第1條提出了英國立法至上原則和所謂的“亨利八世修改權”,即授權行政機關制定和修改有關度量衡的規(guī)則。律師提出,這一表述與1972年歐共體法存在實際沖突而無法解釋;因此根據“默示廢除”原則,后法以默示的方式廢除前法。對此,2001年4月9日,森德蘭市治安法庭的地方法官摩根并不接受。他判決索博罪名成立。隨后,索博將案件上訴到高等法院的王座法庭。王座法庭的行政法庭受理了該上訴案件,最終維持原判,索博敗訴。
王座法庭的法官認為,首先,律師所遞交的關于“默示廢除”原則的辯護詞,并沒有證明在1985年《度量衡法》第1條和《歐洲共同體法》第2條第2款之間存在不一致,所以這里便失去了“默示廢除”原則的運用條件。第二,英國議會立法至上仍是不變的憲法原則,歐盟的立法和司法機構也確實不能凌駕于英國的議會立法之上。但是,1972年《歐洲共同體法》已經是一部英國國內法,并非所謂外國法。第三,《歐洲共同體法》是一部憲法性法律,不能被默示地廢除。立法機關修憲的真實意圖必須被明確地展示,而不是依賴于推論、解釋或假設等手段。上訴法院的法官認為,沒有什么比確認《歐洲共同體法》是英國的憲法性法律更容易促進該法的良性發(fā)展了。最后,英國和歐盟之間關系的根本法律基礎,是依賴于英國國內法而不是歐盟的法律,沒有一部歐盟立法可以被視為與英國法賦予的基本權利或憲法權利不一致,而仍然高于國內立法的。因此,千克和公里的法律地位,不是因為歐洲法高于英國法,恰恰是因為英國法對于統(tǒng)一度量衡的規(guī)定高于一切。
最后,王座法庭的法官們于2002年2月18日作出判決,宣布這一編號為 CO/4100/2001的案件結案,索博先生罪名成立。不過,在實踐操作中,仍然允許使用英制計量法作為大宗商品和貴金屬的補充標識,現在仍然如此。隨著脫歐進程的不斷推進,這個故事會不會有不同的走向呢?也許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