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婚禮
瓦石峽古城遺址
熱瓦克佛寺遺址
沙漠公路上的駱駝
一棵橫向生長的胡楊樹
羊圈
團結(jié)廣場外
于田縣一中
樓蘭美女
沙丘上的羊群
石刻上的樓蘭美女
喀拉喀什河(又名墨玉河)
蒲昌城遺址外的棉田
張博原圖
━
文
張博原
1993年出生于烏魯木齊,現(xiàn)工作生活于北京。本科畢業(yè)于四川大學編導系,碩士畢業(yè)于倫敦藝術大學報導與紀實攝影系。他主要以攝影為媒介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和工作,致力于創(chuàng)作有關“身份認知”及以家鄉(xiāng)新疆為背景的作品。作品曾入選索尼世界攝影大賽、東京國際攝影大賽、lensCulture新秀攝影獎等。
“故鄉(xiāng)”,是一個在日常語音對話中出現(xiàn)頻率較低的詞匯,它似乎要在背負著某些東西的語境中才會出現(xiàn),比如距離、味道、面容、溫度,還有遺憾。把它們加在一起,等號的另一邊,可能就是“記憶”。
塔里木盆地是我出生之后幾乎不曾產(chǎn)生過記憶的區(qū)域,以至于難以確認身份的無根之感,讓在異國求學的日子變得難熬至極。
我與這空缺了的故鄉(xiāng),能以何種程度而聯(lián)結(jié),也只有將其補全才可知曉。于是我選擇南下,去見風物,品風味。于我而言,攝影除了是一種媒介、一種記錄方式之外,它也是一種選擇,一種更接近“記憶”的選擇。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在塔里木盆地走走停停,用照片給不完整的故鄉(xiāng),建立了一個“記憶庫”。而完整故鄉(xiāng),卻是在“選擇它是故鄉(xiāng)”的一瞬間完成的。
我曾望著一雙見過樓蘭故城發(fā)現(xiàn)者的眼睛,聽他講述祖輩百年前的探險故事,也曾見過已沉睡三千多年曾美麗動人的空洞雙眸,看她的秘密被封入時間。每一只羊的肖像,都通向一個餐桌,每一峰未系駝鈴的駱駝,都通向一個遠方?!段业乃锬尽?,是只有我能見到的塔里木,生與死,都是她注定要講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