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蹇先艾兩版《水葬》對比

      2020-02-04 08:04楊光敏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0年10期
      關鍵詞:對比分析

      摘 要: 蹇先艾是杰出的鄉(xiāng)土文學作家,通過對貴州風俗、地理、經(jīng)濟和下層勞動人民的描摹,他的作品傳達了啟迪民智和反軍閥反封建的進步思想。受時代環(huán)境和人生歷練的影響,作家的創(chuàng)作思想會隨之發(fā)生改變。《水葬》是其成名作,通過對1927年初版本和1981年選集本的比較可以看出,兩個版本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的批判精神,但又有所不同:前者從啟蒙視角批判落后的封建習俗和鄉(xiāng)民的愚昧麻木;后者從階級視角表現(xiàn)農(nóng)民的覺醒和反抗。

      關鍵詞:《水葬》 初版本 選集本 對比分析 階級視角

      蹇先艾,1906—1994,貴州遵義人,是中國新文學史上有名的鄉(xiāng)土文學作家。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界,他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兩個階段:早期是抒寫縈繞貴州情結的鄉(xiāng)土文學,后期是抒寫對社會主義新生活的贊歌。值得注意的是,1949年后,蹇先艾對《水葬》《在貴州道上》《鹽災》《鄉(xiāng)間的悲劇》《趕馱馬的老人》等早期作品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寫。經(jīng)歷了“五四運動”到解放戰(zhàn)爭的時代巨變,蹇先艾的創(chuàng)作熱情不減,但創(chuàng)作思想?yún)s發(fā)生了改變。下面我們將以蹇先艾的成名作《水葬》為例,探究不同版本的文本內容和作家的思想變化。

      一、《水葬》從初刊到集結的五個版本

      童年時代,蹇先艾隨父母住在遵義的老城。1919年十三歲的蹇先艾被父親送往北京求學,直到1936年盧溝橋事變,他才逃離北京回到貴州。在北京求學期間,蹇先艾熱愛學習,勤于思考,很早就開始創(chuàng)作詩歌和小說。由于對故鄉(xiāng)的懷念時常縈繞心頭,他嘗試著以貴州的勞動人民為題材進行寫作,而《水葬》 就是他的第一篇習作。這篇小說一經(jīng)發(fā)表即引起文壇關注,使蹇先艾成功躋身鄉(xiāng)土文學作家行列。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區(qū)各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下形成了各自的喪葬習俗,常見的有土葬、火葬、水葬、樹葬、天葬、塔藏、洞藏等,其中水葬即將死者遺體投于江河湖海。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故而水葬在某些地區(qū)寓意了對死者美好、幸福、不朽的祝愿。然而在這篇小說里,“水葬”既不是對死者的祭祀,更談不上祝福,而是對活人的刑罰。經(jīng)搜尋,這篇小說經(jīng)歷了以下版本的變遷:

      《現(xiàn)代評論》(1924—1928)是民國時期在北京發(fā)行的一份綜合性刊物,曾發(fā)表過不少反帝反封建的進步性文章,蹇先艾的《水葬》最早刊于1926年1月的《現(xiàn)代評論》,它真實地暴露了20世紀在中國邊遠貴州的農(nóng)村依然存在的野蠻鄉(xiāng)風:村民駱毛只因偷竊就被處以“水葬”的極刑,而鄉(xiāng)民們竟圍觀看熱鬧。1927年8月,蹇先艾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朝霧》,收入作者1926年之前發(fā)表的十一個短篇,《水葬》是其中第七篇,基本上保持了1926年初刊的原貌。1957年3月,蹇先艾又整理了1926年至1943年間的十個短篇,集結為短篇小說集《倔強的女人》出版,《水葬》是其中第一篇。作者在這部小說集的自序中談到,自己沒有對《水葬》進行“大事修訂”a,然而,1957年版《水葬》在某些字詞上的改動,使得小說在內容和思想上相較1927年版都有了很大變化。1981年5月,蹇先艾另選取了1949年前寫作的二十五個短篇集結成《蹇先艾短篇小說選》出版,《水葬》排在第一篇,它基本上維持了1957年版的面貌,可視為1957年版的完善本。2003年12月,貴州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了《蹇先艾文集》(全三卷),收入卷一的《水葬》基本上恢復了1927年版的面貌,但編者亦做了少許改動?!跺肯劝募肥窃谧髡呷ナ乐蟪霭娴?,因此2003年版《水葬》中的改動并不能完全代表作者的本意。下面我們將對1927年版和1981年版的《水葬》做對比分析,這兩個版本都是由蹇先艾親自審定的,并且差異較大。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兩個版本有哪些差異,并且試述由差異導致的不同解讀以及作者為何要如此修改。

      二、階級視角下兩版《水葬》對比分析

      1927年版《水葬》(以下簡稱初版本)通過對鄉(xiāng)間冷酷習俗的描繪,表現(xiàn)了作者對封建禮教和麻木人性的批判,寄予了作者對弱小者的深切同情。經(jīng)過修改,1981年版《水葬》(以下簡稱選集本)具有了初步的階級觀點,反映出地主對農(nóng)民的剝削殘害、農(nóng)民間的集體友愛以及受壓迫農(nóng)民的反抗意識。

      (一)階級矛盾顯現(xiàn)

      社會學家費孝通曾說過,鄉(xiāng)土社會可以說是“無法”的,這里的社會秩序依靠“禮治”來維持,但“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善意,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b。初版本開篇就暴露了這種古已有之的冷酷風俗:

      他們送著駱毛去水葬,因為他在村中不守本分做了賊。文明的桐村向來就沒有什么村長……名目,犯罪的人用不著裁判,私下都可以處置。而這種對于小偷處以“水葬”的死刑,在村中差不多是“古已有之”了的。c

      通常情況下,鄉(xiāng)人若是有了越距的行為,可以請德高望重者出來主持,或是裁決,或是調解,或是教化。然而,邊遠的桐村竟連主持公道的村長都沒有,駱毛只因偷盜就被村民們直接處以水葬?!爸腥A民國”早已成立,然而桐村奉行的不是“民主”和“法制”的現(xiàn)代觀念,而是“古已有之”的封建陋習。在桐村人看來,偷盜行為是本村道德文明的禁忌,所犯者是全村之公敵,處死小偷不僅是正義合理的,更是為民除害。千百年來,桐村人遵循著將小偷水葬的慣例,如今村民們“送著”駱毛去水葬亦不過是在重復著一場傳統(tǒng)的儀式。在選集本里駱毛同樣是被處死,但不是因為觸犯了鄉(xiāng)村習俗,而是因為得罪了惹不起的人物:

      他們押著駱毛去水葬,因為他在梧桐村不守本分,做了賊。紳糧周德高退了他的佃,是完全應該的,放佃、退佃,人家完全有自由,他卻不應該報復——去偷周家的東西。哪個敢去惹一臉橫肉的那個大紳糧呢!他是曹營長的舅爺,連區(qū)長、保長一向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d

      貴州到處是窮山惡水,耕地十分有限,農(nóng)民靠租地過活,一生都要還地主的債,地方官僚和軍閥不僅利用食鹽和鴉片剝削老百姓,并且與地主相互勾結,壓榨農(nóng)民。因此,直到20世紀初,貴州的農(nóng)民還是生活得連奴隸都不如,他們自稱“干人”,即被剝削得一無所有的人。讀初版本,我們只知道駱毛是桐村的村民,對于他的具體出身、偷盜的原因、偷了誰的東西等等,都不甚了之。而選集本卻在同一場景補充了重要信息:一是駱毛被水葬的來龍去脈,駱毛是被地主周德高退佃而破產(chǎn)的農(nóng)民,他出于報復而盜竊周德高家,結果不幸被逮?。欢桥f社會黑暗的上層社會關系網(wǎng),地主周德高與地方官僚曹營長、區(qū)長、保長利益相連,他們相互勾結,欺壓農(nóng)民。不難看出,改寫后的小說表現(xiàn)出了在現(xiàn)實中存在,而初版本未曾關注的農(nóng)村階級矛盾。

      (二)階級意識覺醒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巨匠,也是鄉(xiāng)土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許多青年鄉(xiāng)土小說作家都直接受到魯迅的影響,并有意識地模仿魯迅而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蹇先艾也不例外。初版本的駱毛總是讓我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的搖動軀體支撐著一張和成天在煤窯爬進爬出的苦工一樣的臉孔;瘦筋筋的一身都沒有肉,只剩下幾根骨頭架子披著皮;頭上的發(fā)雖然很亂,卻纏著青布的套頭;套頭之下那一對黃色的眼睛膨著直瞪。e

      在初版本里,駱毛是一個身心不健全的人。從外形來看,他的臉又臟又黑,頭發(fā)蓬亂邋遢,幾根骨架和一張人皮構成了他的全部身軀,他是一個被生活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弱小者。除了污言穢語,他幾乎一路沉默,“一對黃色的眼睛膨著直瞪”,只是順從地等待著死神的降臨,與行尸走肉毫無差別。駱毛去偷盜,不過是出于生存的本能,他從未思考過造成個人悲劇命運的原因,更不會萌生改變命運的想法。因此,駱毛的形象不由得讓我們想起魯迅筆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雖然讓人同情,但作者批判的態(tài)度更加明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選集本里,駱毛卻有了一絲變化:

      他的搖動的身體支撐著一張像成天在煤窯爬進爬出的苦工一樣的臉孔,瘦筋筋的沒有肉,幾根骨架子包著一層皮。頭發(fā)雖然零亂,卻纏著青布套頭;套頭下面,那一對黃色的眼睛睜得很大,放出憤怒的光。f

      在這里,雖然駱毛的外形沒有太大變化,但細節(jié)上的改寫卻一掃人物精神的萎靡狀態(tài)。從“一身都沒有肉”到“沒有肉”,“只剩下幾根骨頭架子披著皮”到“幾根骨架子包著一層皮”,又黑又瘦的駱毛傳達出一種“力”的感覺,尤其是他的眼睛“睜得很大”,并且“放出憤怒的光”。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雙眼睛讓我們看到了駱毛的反抗精神。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駱毛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是地主周德高造成的,所以他憤怒的對象是很明確具體的——地主階級,而不是像一般村民那樣,只會把一切的不幸歸咎于“命運”。這段描寫暗含了作者對駱毛覺醒意識的贊美。除了駱毛,兩個版本對村民的描寫也有很大差異。婦人們是圍觀水葬的重要看客,在初版本里,她們自覺地與駱毛劃清界限,不僅高喊駱毛為“強盜”,還要以“道德”的名義將他摧毀,在鄉(xiāng)規(guī)民約面前,鄉(xiāng)人與駱毛形成了兩個對立的陣營。而在選集本里,婦人們不是來看熱鬧的,她們站在路邊嘆息、皺眉、苦臉、不敢開口,不僅流露出對駱毛的深切同情,也表現(xiàn)出對自身悲慘命運的憂慮及不滿。選集本通過對村民同情心的展示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階級開始覺醒的集體意識,當駱毛挨打時,他們還集體發(fā)出不平的聲音,“不行!你們不能老打人家呀!”g

      (三)反抗階級壓迫

      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中國就進入了封建的大一統(tǒng)帝國時代。幾千年的農(nóng)耕經(jīng)濟和儒家文化既培養(yǎng)了中國人高尚的品德,同時也造就了中國人低劣的性格。中國人的“耐性”和“順從”是令人驚嘆的,林語堂曾對比過中西方人的性格,他在《中國人》里指出,許多的暴政、動蕩和腐敗在西方人眼里是不能容忍的,而中國人卻視為自然法則。初版本里的駱毛就明顯地體現(xiàn)出這種馴服:

      駱毛的語聲這時嘶啞的程度減輕而驀地高朗了許多,顫顫的像破鑼般的在響成一片:“嘿!瞧你們祖宗的熱鬧!老子把你們的婆娘偷走了嗎?叫老子吃水?你們也有吃火的一天!燒死你們這一群狗雜種!”駱毛口里不干凈的咕噥罵著。h

      鄉(xiāng)土文學的一個重要特色是反映當?shù)氐拿袼孜幕?,方言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版本里,駱毛像潑皮無賴一樣,一路上罵罵咧咧,“祖宗”“婆娘”“狗雜種”等都是當?shù)亓R人的常用語,任何村民在生活不順、心情不好的時候都可以像駱毛一樣滿口臟話。在初版本里,駱毛謾罵的是桐村村民,因為村民們要對他執(zhí)行古已有之的私刑,并且?guī)缀跛械拇迕穸紒韲^他、嘲笑他,這更令他窘迫和不滿。實際上,桐村人在精神上與駱毛并沒有差別,在相同的境遇中,他們都會將一腔的憤怒發(fā)泄在周圍的人群身上。因此,這些低俗的罵人方言是對整個桐村人愚昧落后的寫實。在選集本里的相同場景中,駱毛的語言卻有了較大的改寫:

      這時,駱毛的聲音,驀地高朗了許多,像銅鑼般響著:“嘿!看你們祖宗的熱鬧!周德高狗仗人勢,叫老子吃水!他二天也有遭殃的一天!他一樣不會得好死的!”駱毛接連又罵了幾句紳糧們最忌諱的“下流話”。i

      語言的改寫使駱毛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第一,駱毛清楚地意識到,以自己為代表的農(nóng)民和以周德高為代表的地主是勢不兩立的。駱毛不僅土地被剝奪,生命也即將葬送在地主手里,所以他控訴的對象直指地主周德高,“狗仗人勢”一詞準確地劃分了二者的界限。第二,駱毛雖然意識到自己屬于弱勢的一方,但他卻不肯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駱毛喊出了對地主階級的憎恨,并且他的下流話都是地主最為忌諱的,可以想見,這些下流話就像“遭殃”“不會得好死”一樣,都是對地主階級滅亡的期待。此時,駱毛臨終前的吶喊不再是顫顫的破鑼聲,而是洪亮的銅鑼聲,這些鏗鏘有力的語句能起到鼓動所有人反抗精神的作用。第三,作者故意省略了初版本里罵人的方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駱毛的形象。此外,在面對村民的扭打時,初版本里的駱毛逆來順受,像一只任人宰割的牲畜,在選集本里,家丁對待駱毛的手段更加殘忍,但駱毛卻敢于停下腳步并反踢家丁一腳??傮w來看,雖然只是簡單的言語和動作的改寫,駱毛的形象已顯得大為不同。

      三、兩版《水葬》的創(chuàng)作思想及藝術價值

      1949年以前,蹇先艾是一個民主主義者,奉行的是資產(chǎn)階級的人道主義觀念和改良主義思想。1949年以后,蹇先艾對國民黨的政策愈加失望,開始逐漸認識和接觸中國共產(chǎn)黨,深信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光明前途。從此以后,蹇先艾在思想改造和創(chuàng)作實踐上主動向共產(chǎn)黨的文藝方針靠攏,他對早期作品的自我評價是:

      我曾經(jīng)試圖通過一些平凡的人物和生活的某些側面來揭露反動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來發(fā)泄我的憤怒,但是在我的作品里也存在著一個嚴重的缺點,就是僅僅表示了對舊社會的憎恨,對它作了一些無情的批判,卻沒有清晰地認識到光明的革命前途;因此有些短篇或多或少地都帶著感傷、憂郁的氣氛。我把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估計得過低了;我很少塑造出光輝的正面人物的形象來。j

      新中國成立以前,蹇先艾寫了近一百篇小說,但從上述評價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一些早期作品是不滿意的。他曾多次談到,初版本 《水葬》 是一篇“幼稚”的失敗之作,但這其實是作者的自謙之言。以魯迅1921年的《故鄉(xiāng)》為開端,中國新文學史上掀起了一股反映農(nóng)村生活、表現(xiàn)農(nóng)民疾苦的“鄉(xiāng)土小說”熱,批判封建制度和國民啟蒙是這類作品的文學主題,而初版本《水葬》就是一篇典型的鄉(xiāng)土小說。與東部沿海地區(qū)相比,貴州地處中國西南內陸,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遺留了更多的封建陋習。蹇先艾在遵義度過了快樂的童年,但與土生土長的當?shù)厝瞬煌?,他十三歲即背井離鄉(xiāng),初寫《水葬》時是一個喬寓北京的學子。他懷念著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但他深深地知道,故鄉(xiāng)的蒙昧落后與現(xiàn)代的都市文明是格格不入的。因此,與其他鄉(xiāng)土作家一樣,蹇先艾是站在一個啟蒙者的高度來審視鄉(xiāng)土,他要著力表現(xiàn)的也是那落后黑暗的一面。直到如今,初版本《水葬》讀來仍然魅力不減,它通過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同時揭露了人性的冷酷和偉大:一方面村民們通過殺人來彰顯“道德”和宣泄快感,是冷酷的劊子手;另一方面老母親倚門癡等駱毛,讓人們在晦暗中看到了母性之愛的偉大。

      1949年后,蹇先艾加入社會主義文藝陣營,他如饑似渴地攻讀革命理論著作,學習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的著作。毛澤東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文藝工作者要解決自己的立場問題、態(tài)度問題、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由于文藝是為工農(nóng)兵服務的,文藝工作者必須擯棄小資產(chǎn)階級的立場,從無產(chǎn)階級的立場和觀點出發(fā),塑造新人物、反映新氣象、展現(xiàn)新生活。毛澤東還曾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里指出,工業(yè)無產(chǎn)階級是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而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民是無產(chǎn)階級最忠實的同盟軍,蘊藏著巨大的力量。經(jīng)過對革命理論的學習,蹇先艾提出了修改作品的個人觀點:

      作品多修改,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是寫小說,那就要看你是否用正確的立場觀點來觀察、認識、分析和反映生活,反映的是否真實,所反映的是否本質,有沒有歪曲生活或人物形象的地方,正確地解決了歌頌和暴露的問題沒有。k

      通過對比我們能看到,初版本的駱毛是一個鄉(xiāng)野村夫、潑皮無賴,他外形丑陋、沒有教養(yǎng),又無知麻木,他是中國農(nóng)村愚昧鄉(xiāng)民的典型代表,是需要被啟蒙和拯救的弱者。農(nóng)民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的同盟軍,是歌頌和學習的對象,所以選集本里駱毛的不僅外形改善了、臟話減少了,更重要的是思想覺醒了,駱毛變成了一個具有抗爭精神和自我拯救潛力的“新人”。兩相對比,選集本一改沉悶絕望的基調,解決了初版本中“氣氛憂郁”“缺少光輝正面的人物”“低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等問題。盡管如此,有人批評,選集本的改動太過細微,不足以塑造一個“新人”、一個“榜樣”。根據(jù)毛澤東的階級分析觀,駱毛是失去土地的農(nóng)民,屬于社會最底層的游民無產(chǎn)者,他們生活不安定,很能勇敢奮斗,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和革命性。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貴州屬于中國內陸邊遠省份,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chǎn)黨剛剛成立,力量還十分薄弱,中共成立后也主要是集中力量在城市領導工人運動。直到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秋收起義,農(nóng)民才成為一股改寫中國歷史和改變自身命運的革命力量。而中國共產(chǎn)黨進入貴州的時間要推遲到長征期間,在此之前,該地區(qū)農(nóng)民自覺的革命斗爭還不曾出現(xiàn)。因此,從階級的觀點改寫《水葬》必須符合歷史的真實,這也是蹇先艾在改寫作品時使之保持總體原貌的原因??傮w來看,兩版《水葬》是作者不同時期的思想產(chǎn)物,但其現(xiàn)實主義批判精神是一脈相承的。初版本《水葬》對封建禮教和國民性的批判具有現(xiàn)實的進步意義,選集本《水葬》已不再是既定意義上的鄉(xiāng)土文學,它從階級的視角觀察農(nóng)村,是對中國社會生活本質的深刻揭示。

      ajk宋邦賢、王華介編:《蹇先艾 廖公弦研究合集》,貴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頁,第20頁,第51—52頁。

      b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生育制度 鄉(xiāng)土重建》,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52—53頁。

      ceh蹇先艾:《朝霧》,北新書局1927年版,第52—53頁,第59頁,第61—62頁。

      dfgi蹇先艾:《蹇先艾短篇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頁,第1頁,第3頁,第2頁。

      作 者: 楊光敏,文學碩士,中共遵義市委黨校文史統(tǒng)戰(zhàn)教研部講師,研究方向:比較文學、文化建設。

      編 輯:趙紅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歡
      對比分析
      國內外本碩一體化培養(yǎng)模式的對比分析
      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高素質外語人才的需求與缺失現(xiàn)象對比分析
      理想液體元流能量方程推導的對比分析式教學模式探索
      留學生形容詞謂語句的習得研究
      戴·赫·勞倫斯《菊馨》三個版本對比分析
      成渝經(jīng)濟區(qū)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比較研究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涵的對比分析
      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唐詩宋詞對比研究
      客服| 略阳县| 平罗县| 永春县| 昌吉市| 三明市| 沂水县| 凤翔县| 平遥县| 治县。| 板桥市| 新安县| 巴中市| 区。| 阳东县| 威信县| 花莲县| 醴陵市| 自治县| 曲靖市| 甘谷县| 嘉祥县| 治县。| 临沧市| 都江堰市| 昌吉市| 沈丘县| 鹰潭市| 周口市| 马鞍山市| 嘉兴市| 青铜峡市| 清新县| 遂川县| 天津市| 电白县| 肥西县| 化德县| 蒲江县| 颍上县|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