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濤
【內容摘要】創(chuàng)新能力對于中學生提升物理學習水準具有重要意義,因而體現了在物理課上培育創(chuàng)新能力的必要性。中學物理科目包含物理實驗內容,作為物理教師應當引導初中生深入探索物理科目知識,運用親身實踐的方式來獲得物理知識,增強初中生的物理實踐素養(yǎng)。在此前提下,目前關于實施中學物理教學主要應當明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舉措要點,結合物理科目的日常教學狀況來增強同學們的物理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
【關鍵詞】中學物理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要點
在中學物理課改的當前背景下,中學物理教學的宗旨在于鼓勵初中生運用全新的思路來學習物理知識,親手嘗試物理實驗并且鍛煉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物理教師對于中學生應當給予物理課堂的正確引導,指引中學生不斷探索更多的物理科目知識,充實同學們的物理學習體驗[1]。因此可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舉措應當被貫穿于物理教學的各個實施環(huán)節(jié)中,增強中學生獨立獲得物理科目知識的熱情與興趣。
一、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意義
1.增強中學生獨立獲得物理知識以及解答物理習題的能力
目前在中學物理課上,很多中學生仍然沒有做到獨立分析物理習題,而是習慣依賴物理教師來解答物理習題。在分析物理題目與物理知識點時,同學們習慣于套用所學的物理公式或者相關定理,進而造成物理學習思路受到明顯的局限[2]。為了實現對于物理科目教學狀況的有效轉變,那么中學生必須獨立嘗試解答物理題目以及獲得物理知識,運用創(chuàng)新思路來提升物理學習水準。
2.轉變固定化的物理學習思路
物理教學宗旨在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習慣。在此過程中,物理課堂教學以及課后實踐環(huán)節(jié)應當成為重要的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支撐。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科目的知識時,教師應當引導中學生逐漸轉變固定化的物理科目學習模式,嘗試探索新穎的物理學習思路。中學生經過循序漸進的物理學習創(chuàng)新思路培養(yǎng)過程,應當能夠達到轉變物理學習模式的效果,增強了中學生在探索與學習物理知識時的自主能力。
3.激發(fā)中學生探索物理科目知識的興趣
中學物理科目包含很多的物理課堂知識點,教師對于物理知識點如果沒有做到結合生活化的物理知識,那么中學生很容易感覺到物理課堂充滿了乏味氣氛,壓抑了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潛能。因此,物理教師不能局限在提高同學們物理測試分數的視角,而是應當做到耐心引導中學生嘗試進行物理課堂探索,逐漸激發(fā)物理學習熱情。在培養(yǎng)同學們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的舉措下,物理課堂就會充滿有趣的氛圍,吸引更多的中學生自主參與物理課堂探討。
二、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具體舉措要點
中學物理科目包含物理基礎知識以及物理實驗,因此物理教師在培養(yǎng)同學們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的實施環(huán)節(jié)中,應當善于結合物理實驗來鼓勵同學們親手完成物理實驗操作,感受物理實驗與日常生活現象之間的關聯性。并且,物理教師需要做到在物理課的各個課堂階段中融入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的思路,調動中學生獨立嘗試探索物理知識的熱情,引導中學生挖掘物理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潛能。在課余時間里,物理教師應當為初中生預留物理課后實踐任務,鼓勵中學生自主收集物理實驗材料,觀察生活化的物理現象。具體在培育創(chuàng)新能力的宗旨下,中學物理教學應當涉及如下的轉型舉措:
1.緊密結合物理課堂講解與物理實驗環(huán)節(jié)
物理科目的基礎知識講解過程具有枯燥與抽象的特征,進而造成很多初中生感覺到物理課堂非常乏味,失去深入思索物理科目知識的熱情。因此,物理教師應當在物理課上穿插有趣的物理課堂實驗,并且鼓勵中學生對于物理課堂實驗進行積極的參與,師生共同配合完成物理實驗環(huán)節(jié)[3]。中學生若能做到自主參與物理實驗環(huán)節(jié),那么將會達到加深中學生物理學習印象的效果,培養(yǎng)中學生在參與物理實驗環(huán)節(jié)中的創(chuàng)新思路與能力。
例如對于液體浮力知識點在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預先準備好盛水的小桶、小鐵塊、小木條以及乒乓球等物理實驗用具,然后讓同學們在課堂上自主嘗試演示物體浮力實驗。中學生經過親手操作以后,應當能夠判斷出小鐵塊、小木條與乒乓球在進入水桶后的浮沉狀態(tài),進而推測出液體浮力與物質密度之間的關聯性。經過以上的物理實驗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于物理知識將會達到更深層次的體會與感受,同時也增強了中學生獨立完成物理實驗操作的興趣。
2.營造生動與豐富的物理課堂場景
物理課堂必須是充滿趣味的,教師在物理課上應當運用靈活的措施來營造物理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生動的物理課場景。中學生一旦感受到物理課充滿了趣味性,則可以達到中學生自覺融入物理課場景的效果,對于中學生深入探索物理科目知識的求知興趣予以充分的激發(fā)。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具有直觀性,因此更加易于接受動態(tài)演示的物理知識內容。在目前的中學物理課上,教師在營造物理課場景的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充分運用信息化的措施,確保將信息化措施貫穿于物理課的各個授課階段,培養(yǎng)同學們尋求物理知識的獨立思維[4]。
例如對于并聯電路與串聯電路的物理基礎知識在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將并聯電路與串聯電路的動態(tài)畫面呈現在多媒體上,要求中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中學生在觀察動態(tài)畫面演示的同時,應當能夠做到直觀感受物理知識內容,獲得全新的物理知識學習體會。運用多媒體來呈現電路基礎知識的做法可以保證較好的畫面直觀性,簡化了學習物理知識的難度,幫助中學生樹立學習物理知識的信心。
3.引導中學生發(fā)現生活化的物理知識
物理知識內容本身來自于日常生活,因此為了實現物理課的最佳教學效果,那么物理教師應當做到與中學生共同轉變物理課堂的認識,鼓勵中學生運用獨立的物理學習思維來挖掘生活中蘊含的物理知識,感受物理學習與日常生活融合的趣味性。在課余的物理知識探索過程中,教師應當為中學生布置物理課后作業(yè),要求中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化的物理現象,結合同學們所學的物理課堂知識來分析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獲得全新的物理學習感受。
物理教師為了保證隨時解答中學生在課后探索中遇到的物理學習難題,那么師生之間可以借助微信手段來進行課后溝通。在微信群的溝通模式下,中學生可以隨時尋求物理教師對于自身的幫助,師生共同解答物理學習難題。因此,信息化手段與物理學習過程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提升效果。
例如對于分子的物理特性在進行探索時,教師可以向中學生提出如下的物理學習問題:“女同學在自己的衣服上噴灑香水后,為什么坐在她附近的同學都能聞到香味?”;“如果在屋子的墻角部位堆放一堆煤炭,那么經過一定時間段后,是否可以觀察到墻角部位的地面顏色與墻壁顏色產生了改變?”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察生活化的物理現象并且思索物理問題,應當能夠給出正確的物理問題答案,培養(yǎng)同學們觀察生活現象與思考物理知識的良好思維習慣。
結語
中學物理的科目教學并不是僅限于物理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體現物理教學對于增強同學們物理實踐能力以及培養(yǎng)物理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作用。在現階段的物理科目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舉措日益受到師生重視,而且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舉措也具有多樣性。為了達到中學生物理學習創(chuàng)新熱情被激發(fā)的效果,作為物理教師目前仍然需要運用靈活措施來轉變物理課堂模式,營造有趣并且生動的物理課氛圍,從而實現同學們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增強的物理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周海濱.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資源,2019(10):63-64.
[2]田爽,劉茂軍.中學物理探究實驗中融入創(chuàng)客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9(9):104-106.
[3]孫佩雄,劉通.例談STEM教育理念下虛擬現實技術zSpace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師,2018,39(9):68-70.
[4]余道平.探究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7(29):171.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