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 朱劍
2020年11月中旬,我們的團隊到江西訪酒,參觀、走訪了兩個具有代表性的酒廠,其中一個是四特酒廠。在四特酒廠我曾請教兩位國家級白酒評委黎老師和蔡老師以及技術部的林主任,哪一款酒最能代表四特酒的風味特征,他們告訴我四特酒的年份系列里的15年和20年最能代表四特酒的風味特征。我們買了四特酒20年珍藏和四特酒15年,但四特酒15年開瓶是破壞性的,由于我們還在訪酒路上,怕萬一打開后損壞了酒瓶不再好攜帶,所以今天品鑒的是四特酒20年珍藏。
四特酒的工藝特征是整粒大米做原料,用面粉、麥麩加部分酒糟做大曲,在紅褚條石窖池里進行發(fā)酵。四特酒的香氣和清香、濃香、醬香都不一樣,而是有一種獨特的香氣,所以被稱為特香型白酒。這款四特酒20年珍藏是特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酒,是四特酒成品酒市場上的高端產(chǎn)品。
我們參觀、采訪的另一個酒廠是李渡酒廠。我拿來與四特酒20年珍藏對比的是一款李渡高粱酒1955,這款酒目前在網(wǎng)絡媒體上宣傳得火熱,是最貴的光瓶酒,網(wǎng)上報價1080元,我們這瓶酒是在李渡酒廠參觀時購買的。這款酒據(jù)說基酒酒齡為10年,用了部分1982年的老酒進行勾調,可以代表李渡酒目前的最高水平。李渡酒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雖然名叫“李渡高粱酒”,但它的釀酒主糧是大米,高粱只占10%。這10%的高粱會給酒帶來什么效果?具體品飲后再談。
從原料來講,四特酒20年珍藏的主糧全部是大米,李渡高粱酒1955的主糧是90%的大米加10%的高粱。兩款酒大曲工藝差不多,都是用面粉、麥麩和酒糟制作而成,都是中高溫大曲。發(fā)酵容器略有不同,李渡高粱酒用的是磚窖。在李渡酒廠我們了解了古代窖池的演變,元代是圓形陶缸發(fā)酵,明代是腰形磚窖發(fā)酵,清代是方形磚窖發(fā)酵。這款李渡高粱酒1955據(jù)說是在元代窖池釀出來的,所以命名為“元窖香酒”。
四特酒廠和李渡酒廠的自然地理條件比較接近,兩家酒廠直線距離大約50至60公里,同屬于鄱陽湖平原地區(qū)。四特酒廠規(guī)模大,李渡酒廠規(guī)模雖小,但它釀酒的部分車間用的是元代燒酒作坊遺址發(fā)現(xiàn)的窖池。
聞香上,四特酒20年珍藏香氣低,優(yōu)雅舒適,有米香、花香,但都不露頭,濃香香氣有一點,但很淡很淡。李渡高粱酒1955有比較明顯的濃香酒的味道,兩者香氣差別比較大。
口感上,四特酒20年珍藏入口非常好,綿甜爽凈,大米酒的“凈”在它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順滑、了無礙滯、一點都沒有澀的感覺。后味回味比較長,但不太厚重,比較清曠。
李渡高粱酒1955在喝入口之后,突然有一陣爆香,即爆米花似的香氣。四特酒和李渡酒剛蒸餾出來的新酒我都喝過,李渡高粱酒1955更接近新蒸出來的酒的香氣,我一直很好奇在工藝上是怎么做到保持著新酒的那種香氣的,也有可能是原料里加了10%的高粱,導致酒的香氣有了這種特征。
口感上,李渡高粱酒1955相比四特酒20年珍藏要略澀,但回味要更復雜、豐富。周恩來總理曾經(jīng)評價四特酒的特征是“清香純醇”,非常準確到位,“清”指的是干凈,沒有窖泥味;“香”指的是香氣優(yōu)雅;“純”還是指的是干凈;“醇”指的是醇厚。在大米為原料的酒里,這款四特20年珍藏是相當醇厚的酒。
喝感上,四特酒20年珍藏比李渡高粱酒1955要好,下酒更順。相比之下,李渡高粱酒1955更有烈度,兩款酒的酒精度都是52度,但李渡高粱酒1955的原料里加了10%的高粱,就因為這么一點的高粱,酒就不一樣了,就多了幾分凜冽,在柔和綿甜之中,多了幾分剛烈。元代窖池釀出來的酒,總讓我浮想聯(lián)翩,總讓我想起成吉思汗麾下鐵騎的剛烈氣息,通過這款酒表達了幾分出來。當然了,如果和純高粱酒相比的話,這款酒也很柔很干凈,后味沒有濃香酒里常有的酒糟味道,反而是米香、飯香都有。
李渡高粱酒1955目前限量銷售,一年只銷售4600箱。在酒廠參觀結束后,我想買兩瓶這款酒,但被工作人員告知只有一瓶了,暫時沒有多余賣的,由此可見李渡高粱酒的粉絲還是很喜歡這款酒的。
綜合評價:四特酒20年珍藏和李渡酒1955都是好酒,后味里都有醬味,說明這兩款酒里都有很高比例的老酒。四特酒20年珍藏的香氣穩(wěn)定,是我目前喝過的四特酒里最接近于原酒的成品酒,我在四特酒廠里品嘗過各種原酒,印象深刻,那種美好感覺,我在這款酒上又重新領略到了。兩種酒都是好酒,非要做一個取舍,我還是覺得四特酒20年要略勝一籌,那種惠風和暢的氣度,是李渡高粱酒1955所不具備的。當然,兩種酒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