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四方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和在全球的蔓延,打亂了我們正常的日常。為了防止人際傳播,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都經歷了一段居家隔離期,通過網(wǎng)絡等各種途徑我們親眼目睹生命在病毒面前的無能為力,或許如果不是這場疫情,對于習慣于回避生死話題的我們,可能仍然認為死亡是一件遙遠的事情。如果說新冠肺炎疫情是個黑天鵝事件,事實上在疫情之外,如果從生命的終點回望人生歷程,我們會遭遇各種“黑天鵝”與“灰犀牛”事件。
中歐財富管理研究中心執(zhí)行主任、中歐家族辦公室首席架構師課程執(zhí)行主任馮媛將突發(fā)性的事件分為三種:不確定性、黑天鵝、灰犀牛?!安淮_定性、黑天鵝、灰犀牛是三件不同的事情,反映的并不是關于事情可能發(fā)展的嚴重程度,差別在于概率、可預測性和可預先管理性,可以表達為三種完全不同曲線的函數(shù),卻常常被各種人甚至非常專業(yè)的機構把概念混淆,以至于真正的風險被遮蔽在誤判中。”在她看來,不確定性是可以預測和管理的,而“黑天鵝”是不可預測也難以預先管理的。
“這次疫情是一堂風險社會的啟蒙課?!鼻迦A大學文科資深教授、蘇世民書院院長、國情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薛瀾說,“雖然大家對金融風險的概念已經比較熟悉,但對于現(xiàn)代社會中風險的內生性、泛在性和系統(tǒng)性還缺乏全面的認識。”對于組織和社會,如比爾·蓋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指出的:“在這一切得到控制之后,各國政府和其他組織都要大舉投資,為下一次危機做好準備。因為病毒,不分國界?!睂τ诿恳粋€個體而言,顯然最大的確定性就是衰老和死亡,而疫情提供了一次梳理和思考風險的機會。
流行病
誰也想不到,蝙蝠這只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竟能在2020年引發(fā)一場百年一遇的全球沖擊。
20世紀下半期,專家們提出這樣一個當時看來相當可行的目標? 把威脅人類的傳染病從地球上清除出去。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只是人類對天花病毒作戰(zhàn)勝利后短暫歡愉中的一個幻想。麥克尼爾略帶悲劇色彩的言論恰好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精準答案:“我們越是取得勝利,越是把傳染病趕到人類經驗的邊緣,就越是為災難性的傳染病掃清了道路。我們永遠難以逃脫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局限。不管我們高興與否,我們都處在食物鏈之中,吃,也被吃。 ”
《病毒來襲》內森·沃爾夫著
流行病 流行?。╬andemic)這個詞來源于希臘語pan和demo,翻譯為中文就是“所有的”“人們”,這個詞語可以說描述了流行病的最高境界——感染所有人。但是實際上,這對于微生物來說,是個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感染者的活動范圍成了病毒傳播中很關鍵的因素。從最初的雙腳到汽車、輪船,再到飛機、火箭、宇宙飛船,人類交通方式的進步為微生物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
——《病毒星球》卡爾·齊默著
流感病毒來自鳥類 流感,influenza,是個意大利語,是“影響”(influence)的意思。1918年那次嚴重的流感暴發(fā),導致5億人患病,是當時三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其中5000萬人喪命。流感病毒是一種極小的病毒,它的遺傳信息也非常簡單,只有13個基因。健康人感染了流感病毒,免疫系統(tǒng)在幾天內就會展開反攻。雖然流感病毒的殺傷力仍然讓人捉摸不透,其來源卻已經非常確鑿。流感病毒源自鳥類。感染人類的所有流感病毒,都能在鳥類那里找到身影。很多鳥類攜帶病毒,本身卻不得病。而且鳥被感染的也不是呼吸道,而是消化道。
——《病毒星球》卡爾·齊默著
病毒和病毒獵手 19世紀末,荷蘭微生物學家和植物學家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ck)意識到一種比細菌更小的生命形式會導致疾病,他把這種病原體命名為“virus(病毒)”。雖然此前伊萬諾夫斯基也發(fā)現(xiàn)了病毒,但后者沒有公布他的發(fā)現(xiàn)。Virus是一個拉丁語單詞,意思是毒藥,在14世紀就出現(xiàn)了。貝杰林克將病毒稱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質”,或者“可溶的活性介質”,認為它們在自然界可能以液態(tài)形式存在。這就是他用Virus,即毒藥一詞來表示其“流動性”的原因。直到后來科學家對小兒麻痹癥和口蹄疫病毒進行了研究,才確定病毒是顆粒狀的。貝杰林克被稱為第一位病毒獵手。
——《病毒來襲》內森·沃爾夫著
下次再有某種病毒從野生動物身上轉移到人類身體內,很可能還會引發(fā)大規(guī)模疫情,而我們完全可能對致病病毒一無所知。我們生活在一個名副其實的“病毒星球”上,科學家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病毒星球》卡爾·齊默著
創(chuàng)造與毀滅 在RNA世界,所謂的“生命”可能只是一些稍縱即逝的基因組合,抓住機會就拼命生長,有時則被像寄生者一樣的另一些基因破壞殆盡。這些原始“寄生者”中的一些可能演化成了第一批病毒,不斷復制繁衍至今。法國病毒學家帕特里克·福泰爾提出假說:雙鏈DNA分子有可能就是RNA病毒“發(fā)明”出來的,雙鏈有不同的結構 ,能保護基因免受攻擊。最終,這些病毒的宿主反而接管了DNA分子。也就是說,現(xiàn)在所知的生命可能全起源于病毒。讓我們回到“病毒”這個詞本身。它原本就包含了兩面性,一面是能給予生命的物質,另一面則代表致命的毒液。病毒在某種意義上的確是致命的,但它們也賦予了這個世界必不可少的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和毀滅又一次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病毒星球》卡爾·齊默著
十大致死原因
2019年,國際權威醫(yī)學雜志《柳葉刀》刊登了一篇名為《1990~2017年中國及其各省的死亡率、發(fā)病率和危險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一個系統(tǒng)分析》的研究,是一項關于中國人口健康的全面研究報告。該研究從282類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tǒng)(氣管、支氣管、肺)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傷害、胃癌、阿爾茲海默癥及其它癡呆癥、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
癌癥 2019 年1 月,國家癌癥中心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每天有1 萬人以上——平均每分鐘就有7 人——被確診為癌癥。
大型綜合性醫(yī)院的多數(shù)科室,收治的都是癌癥病人。美國杜克大學的李治中博士說過:“如果按照癌癥發(fā)病率來排序的話,那么全世界癌癥發(fā)病率高的國家都是環(huán)境非常好的歐美國家,中國連前幾十名都擠不進去?!蹦敲窗┌Y的發(fā)病機制又是什么呢?2017 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克里斯琴·托馬塞蒂博士及伯特·沃格爾斯坦博士在《科學》雜志發(fā)表了一篇研究文章,他們對常見的32 種癌癥的基因突變——癌癥發(fā)病的最底層原因,進行了風險因素的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在引起癌癥基因突變的因素中,66% 是染色體在復制過程中發(fā)生的隨機錯誤,而環(huán)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加在一起只占34%。這個研究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們原以為,沒有癌癥家族病史、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不泡酒吧、不吃有安全問題的食物、不生氣,就可以遠離癌癥。但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因素雖然和癌癥有關系,但相關性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即便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沒有被污染,也沒有不良嗜好,仍然有可能患上癌癥。因為引起癌癥最大的危險因素是染色體在復制過程中發(fā)生的隨機錯誤。比如在引起骨癌的基因突變的因素中,隨機錯誤占99.5%,遺傳占0.5%,環(huán)境因素與它完全無關。還有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腦部腫瘤、前列腺癌、睪丸癌,在引起這些癌癥的基因突變的因素中,隨機錯誤都占到了95% 以上。
——《薄世寧醫(yī)學通識講義》薄世寧著
所謂的“癌癥”并不是一種疾病。在“癌癥”的名下其實是許多不同的疾病,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細胞的生長和分裂不受調控。幾乎人體內的所有細胞類型(個別例外,比如心肌細胞)都可能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還沒有死掉的一個原因是,大多數(shù)時候,細胞都能把持住自己。如果把持不住了,也會有臨近的細胞(包括免疫細胞)來幫忙。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視著全身的細胞,提前發(fā)現(xiàn)問題,清理可疑細胞?,F(xiàn)在,癌癥之所以危險,不僅僅是因為細胞會不受約束地生長,因為單純的腫瘤可以通過外科手術進行切除。真正的問題在于腫瘤轉移:癌細胞從初發(fā)部位傳播到身體的其他它部位,并在那里繼續(xù)生長。實際上,癌細胞具有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所需的所有成分,而且演化有時的確也會把它們引上這條路。當然,這條演化之路是一個死胡同——癌細胞最終也會跟患者一起死去 ——但癌細胞可不在乎這一點。如何治療癌癥,一直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股睾鸵呙鐚Π┌Y無能為力;除了外科手術,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也就是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這兩種辦法,實際上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我們?yōu)槭裁催€沒有死掉——免疫系統(tǒng)漫游指南》伊丹·本-巴拉克著
糖尿病 糖尿病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人類的身體與圈養(yǎng)的靈長目動物一樣,主要適應于那些與遠古非常不同的條件,這使我們在應對現(xiàn)代飲食和體力活動缺乏時適應不足。
在數(shù)百萬年的進化中,那些嗜愛能量豐富食物的祖先占據(jù)了優(yōu)勢,這些食物包括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如糖這種曾經的稀罕物,以及能高效儲存熱量的東西,如脂肪。此外,我們的遠祖很少有機會因為體力活動少、大量喝碳酸飲料、大吃甜甜圈而患糖尿病。顯然,我們的祖先也沒有經歷過強選擇以適應造成其他疾病和殘障的原因,這些疾病包括動脈硬化、骨質疏松和近視。為什么現(xiàn)在這么多人患上了以前罕見的疾病,這個問題的根本答案在于,人體的許多特征適應于進化所經歷的環(huán)境,但不適應于我們創(chuàng)造的現(xiàn)代環(huán)境,這種觀點被稱為失配假說,是新興的進化醫(yī)學領域的核心觀點,而進化醫(yī)學是將進化生物學應用于健康和疾病的學科。
——《人體的故事:進化、健康與疾病》 丹尼爾·利伯曼著
猝死 猝死堪稱人類最嚴重的疾病,患者會在突然發(fā)病后1小時內死亡,誘因包括過度疲勞、過度運動、長期熬夜。
抑郁癥 抑郁癥是身心不和諧的典型例子,抑郁癥也是世界第四大疾病。……
意外和災難
當然我們還會遇到各種意外和災難,火災、海嘯、泥石流、滑坡、崩塌、風暴、洪水、地震、火山、瘟疫等自然災害,和交通事故、工傷事故等人身災難,以及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股市崩盤等經濟風暴,就像作家方方所說的“時代中的一?;?,落在個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毙液?,我們還有可以進行自我保護的各類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