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楚辭筆記

      2020-02-05 06:17:37張煒
      美文 2020年1期
      關鍵詞:屈原詩人

      張煒

      悲劇的永恒魅力

      《楚辭》和《詩經(jīng)》同為先秦時代的吟唱,我們會不自覺地將二者加以對比,從各個方面尋找它們的相似和區(qū)別。因為它們之間離得實在太近了,相似之處很多,不同之處也比比皆是:句式不同、言說方式不同、吟唱者不同。就其悲劇性而言,《楚辭》顯然更為強烈和徹底。如果說“詩三百”總體上還具有充分而鮮明的娛樂性,那么屈原的吟哦卻將此元素降到最低?!冻o》幾乎很少有喜劇色彩,通篇充滿沉郁頓挫的悲愴性格。也許正是這種悲劇性,使它增添了自身的價值,具備了永恒的魅力。

      從現(xiàn)實人生而言,人人拒斥悲劇;可就審美來講,悲劇是最真實的生命底色,最為客觀和樸素,也最容易觸動每一個人。人類不得不去面對悲劇,去體味、打量和權衡,或驚懼嘆息,或沉默冷對,審美就這樣發(fā)生了。悲劇加入了個人關于命運的想象和價值判斷,關于道德、社稷、他者等一切復雜的結(jié)構關系。在這樣的推理與辨析中,我們感受到兩種長存的力量,即抵御的力量和失敗的力量。失敗是從世俗層面而言,若從精神層面卻不一定這樣命名。我們知道失敗也是有力量的,它的力量來自警示的價值,來自客觀真實,來自與生命關系的緊密性和切近性,來自那種不可更改的宿命的啟示。它的力量會久久地訓誡我們,讓人冷靜下來,不存一絲奢望地直面自己的生活,完成自己的一生。

      一個生命無論如何長與短,都有其固定的運行軌跡。在這條起伏曲折的行跡中,失敗鑒別著我們,它用一雙無形的手和無所不在的眼睛,給我們以鑒定。憑借個人的生活體驗和社會經(jīng)驗,我們似乎很容易就能將屈原這位詩人的悲劇性辨識和勾畫出來。他是一個執(zhí)拗的堅持者、尋找者,是一個迷狂的美的尋覓者。他似乎有著強烈的愛國心,愛君王,當然也愛代表國家的所有元素,如國土江山、黎民百姓。他的責任感與生俱來,他與楚國王室有著血緣關系,是顯赫的權貴。但他具備強大的超越性,這使他既孜孜于統(tǒng)治集團的維護,又能夠從更高處俯視。其深刻的道德意義就從這里體現(xiàn)出來,其理性之光也在這個時刻熠熠生輝。

      正因為如此,屈原終究未能與那個利益集團達成妥協(xié),走向了自己的末路。那是一個七雄逐鹿、利益交拌的混亂時代,楚國內(nèi)部劇烈激蕩,惡浪洶涌,頻頻拍打人的道德堤壩,考驗人的智慧,沖破人的底線。作為一個理性聰慧的詩人,屈原的選擇也許并不多。留給他的不過是一出悲劇,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氣,實際上就是一場人生的摧折。詩人不得不沿此走下去,向著那個無法回避的銳利質(zhì)問走去,這質(zhì)問就是:“生存還是毀滅?”他似乎毫無懸念地選擇了毀滅。

      在人類歷史上,這種悲壯的選擇并不鮮見,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曠千古而一遇的偉大人物、《楚辭》的作者。就詩歌吟唱而言,就詩與思而言,他開創(chuàng)了多么輝煌的未來,做出了多么偉大的事業(yè)。然而他為此付出的是全部世俗的幸福,是人人不加猶豫便能吐出的兩個字:毀滅。他用毀滅成就了空前絕后的美,完成了自己悲愴的一幕,主人公就是詩人自己。他踽踽獨行,走完了遙邈而短促的道路,一闋一闋地完成了這些奇異的唱詞,演出了一場至大至美的悲劇。

      在審美方面,與這種無以倫比的悲劇相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他都有些輕飄了。喜劇,我們需要;正劇,我們需要;任何藝術都自有其價值和存在的理由,但它們之間尚可以比較。我們面對的是屈原,是一位千古懷念的偉大詩人,最后投江而去。傳說那一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人們希望他高貴的軀體得以保存,就把糯米包裹在竹葉里拋向水中,飼喂那些貪婪的水族。從此民間便有了五月初五包粽子的風俗,然后演變成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即端午節(jié)。然而滔滔巨浪之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人們一點都不知道。那個尊貴而絕妙的人物是怎樣的歸宿,只存在于想象之中。作為后來人,我們最大的收獲就是他留下的那些吟唱,嚴格講是那些文字。也許詩人在流放中用一種旋律牽引自己的心情,時過境遷,那些曲調(diào)離得越來越遠,楚地變成了一個偏僻、奇異而又曠遠的角落,雖然至今還有人生活在那些地方,只不過物是人非,一切都改變了。人們記不起曲調(diào),只記得一些傳說和歌詞,這些文字脫離旋律獨立出來,被稱之為“詩歌”。

      詩人的心聲化為確鑿無疑的符號,變得晦澀而又隱秘,它們的連綴足以使我們一代代闡釋和想象、拆解和組合,而這個過程就是探究和觸摸那些悲劇的細節(jié)。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獨有的色澤、聲氣和調(diào)式,偶爾會在詩人的忘情吟哦中,注目昔日那些絢麗的花朵,那些蒼翠欲滴的枝葉。芬芳堵塞了我們的嗅覺,綠色迷住了我們的眼睛,五官為之沉迷。可是這快感和陶醉卻極為短暫:當我們徜徉流連之際,另一種沉郁蒼茫的聲音便在耳畔回響起來。是的,這是永恒的悲劇之聲。我們變得沉重起來,一如既往地陷入肅穆,在深沉的思緒里感受那種不可抵御之美。

      這場浩大綿長的審美是歷史性的,它行進在一個又一個世紀,支撐起美學傳統(tǒng)里最為重要的一方天地,觸目而堅固。這個巨大的隆起,讓巍峨的美學大廈變得崇高和龐大,沒有誰能夠忽視。它是我們自豪的依據(jù),自豪的象征,自豪的同義語。

      作為愛國者

      屈原是歷史上公認的愛國者,就因為這個至重的界定,詩人才在倫理層面穩(wěn)穩(wěn)地站住了腳跟,成為一個令人尊崇的人物。這種道德的肯定又直接影響了吟唱的價值,使這些詩句閃爍著一種神圣的光澤。這個過程構成了理性參與審美的復雜因素,因為藝術天生就具備倫理的基因,它貫穿于整個藝術之樹的滋生和成長,古今中外概莫例外。這種道德倫理的元素從來不可缺失,有時候似乎可以分離,但分離的時間總是極其短暫的,它將很快會同其他元素,在相互浸染中起到關鍵的定色作用。人們視野中或者是一片難言的斑駁,一派綜合的色系,然而作用于心靈的,卻永遠是一種主導的顏色。

      作為愛國者,在此我們必須辨析“國”的內(nèi)涵。時過境遷,它由什么組成,到底意味著什么。習慣上“國家”往往被看成國君、國土、國民和獨有的文化,這一切的綜合體。但是它們之間畢竟還有區(qū)別。在這諸多選項之中,還需要當事人去權衡和辨析。詩人屈原當然不可能從中超脫出來,他是一個相當清晰的局中人,而且是一個與“國家”諸種概念結(jié)合得最為緊密的上層人物。據(jù)相關史料記載,屈原曾經(jīng)參與了楚國諸多大事的策劃,一度能夠影響楚國的命運和前途,與楚王,特別是楚懷王有著切近的交往。有的記載中說他是一個負責外交的大臣,為國家起草公文,制定政策,并且出使他國。在實際操作中,屈原必定要忠于自己的集團,維護自己的體制,文化和生命的血脈會不自覺地作用于他,這種力量是非常強韌的。

      屈原作為楚國王室的血親,與其他人自有不同。我們平常說“有親戚”,就是指有血緣的關系,這是一種傳統(tǒng)的向心力,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化的魔力。我們衡量一個愛國者的價值、分量和最終品質(zhì),必然要在諸多方面、諸多元素之間去度量,要看取比例,因為比例才是重要的。如果最高的理性、道義不被置于最上部,如果公理和正義等不能夠在愛國者心里占據(jù)中心位置,這種愛國也就沒有了多少價值。屈原的意義和高度恰在于此,在于他對戰(zhàn)國七雄的角逐有一個明晰的判斷。對于強秦統(tǒng)一的后果,屈原是不以為然的,甚至是恐懼和憎恨的,他對于暴秦的反抗是出于一種理性。

      在戰(zhàn)國七雄中,秦國咄咄逼人,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東進者。兩千多年前的西部,粗蠻而強悍,有高原之地的暴虐和殘忍,相對于溫潤和文明的東方南方,那似乎是一種不能考慮的歷史選項。比如直到很晚之后,各國都用陶器代替活人殉葬的時候,秦國仍然在搞活人祭。作為一個最殘忍、最黑暗的存在,活人祭結(jié)束最晚的就是秦國;連帶這種殘忍延續(xù)下去的,還有秦統(tǒng)一之后的那些文明浩劫,即我們所熟知的焚書坑儒等。在這些千古黑暗發(fā)生之前的戰(zhàn)國時期,實際上屈原對于人類的命運和走向,以其詩人的敏銳而早有預感,而這種預感就是建立在社會與道德的判斷之上。他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力阻與西部野蠻的秦國聯(lián)合,力主與東方開放、浪漫的齊國聯(lián)合。與后者聯(lián)合將是勝利的基礎,也是一種正義的攜手。

      在文化和價值取向上,楚國與齊國有很多相似之處。齊國有浪漫的方士和神仙文化,而楚國有深遠的神巫文化;楚國有廣大的長江淮河流域,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豐富的物產(chǎn),而齊國靠近大海,有魚鹽之利,齊人的冒險和開拓精神與楚人強悍的創(chuàng)造力又何等相似。楚齊都不是物質(zhì)和文明的阻撓者,而是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都是對夢想與幻想保留一方天地的國度,具有比較充盈的人性溫度。他們都懷念周公之禮,愿意因襲仁義。比起秦人的粗悍與冷酷,楚人當然更喜歡東方的浪漫與開放,喜歡齊人舒緩自由的性格。一個清醒的愛國者形象,就此在我們眼前樹立起來。

      詩人擁有整個人類利益最大化的完整而縝密的思維,又與忠君、忠于血脈的那種牽掛密不可分。就此來說,屈原是一個比較徹底的愛國主義者,而較少機會主義和私利主義,這與詩人血脈里的那種浪漫主義高度契合。他愿意社稷具有濃重的東方色彩,與東方那種神奇浪漫的精神取向、價值取向相一致。這種愛是精神之愛,也是一種道德倫理層面的固執(zhí)追求。所以正是在這種意義上,人們看到了一位愛國者最為洞明的方面,而他的全部詩篇所閃爍出的崇高氣概、那種打動人心的力量,也源于深刻理性的內(nèi)部。

      就此而言,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屈原的價值是獨一無二的;在先秦的所有詩篇中,《楚辭》也是獨一無二的。作為一種傳統(tǒng),它感召和影響了多少后來者,既影響了審美品格,又影響了政治品格和社會品格。在這里,忠君變得開闊了,由具體走向了闊大,囊括了許多,涵蓋了許多。屈子的社稷之愛凝結(jié)了永恒,在任何時候都有獨立的價值,都有鉆石一樣堅不可摧的質(zhì)地。

      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來審視這一切:假使有一個昏聵的愛國者,與淺陋短識的投機者沆瀣一氣,并且也沉迷于自己的吟唱、也有同樣高超的藝術,那又會是怎樣一番景象?盡管這種假設有點荒謬,但似乎也可以拎出來賞析和判斷。最后只能說這二者的歌唱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由昏聵而喪失藝術魅力,由理性之路的堵塞而致使審美上的迷離,終變?yōu)闇啙岷袜须s。

      一種超拔而透明的絕美,只有屈子這樣的愛國者才可以成就。它們有著內(nèi)質(zhì)與形式的一致性,它們是純粹的、統(tǒng)一的。

      觀南人之變態(tài)

      “觀南人之變態(tài)”,是屈原《九章》中《思美人》的名句?!白儜B(tài)”是“異態(tài)”的意思,楚人素來將長江下游沿岸的居民稱為“南人”,在他們看來,“南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在屈原心目中,“南人”同樣特別而富異趣,舉手投足都令人好奇。可有趣的是,在我們許多人眼里,詩人本身可能就是一個典型的“南人”。他有十足的“南人”之“異態(tài)”,有癡迷花草之癖:“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薄俺嬆咎m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薄坝嚯m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

      周身披掛芬芳的植物,多愁善感,思念美人,具有潔癖,而且早晨啜飲木蘭花瓣上的露水,傍晚餐食秋菊的落英。這一切似乎都大異于常人,尤其是長江、黃河以北的粗悍之人。這與我們在另一部古歌《詩經(jīng)》中所感受到的生活氣息,相差很遠。詩人從心靈到形體都散發(fā)著特異神采,多思與沉湎、憂怨與柔弱之中,卻透出逼人的剛倔,那是一種令人顫栗的人性元素;華麗而糾扯的吟哦里,呈現(xiàn)出錚錚傲骨。

      不過,詩人的日常打扮、嗜好以及流露出的那份纖弱,每每使我們想到多情的女性,女性那種極其注重打扮而又纏綿悱惻的心靈。在先秦文字中,較少遇到這種審美特質(zhì):趨向于女性的婀娜姿態(tài),稱得上濃妝艷抹。有時甚至會讓我們誤以為這是一種“變態(tài)”,此二字并非古意,而是一種現(xiàn)代說辭。如果要脫離這種淺近而簡單的界說,還要走進詩人所處的特殊場景,即心理場景、社會場景和自然場景。只有在那個遙遠的特定時空中,我們才可以還原和理解面前的這位詩人。各種植物花卉的比喻,對他來說是俯拾即來:“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薄安接囫R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保ā峨x騷》)香草百花就在手邊身側(cè),視野所及盡是芬芳。它們是最方便的借用和使用,并且與其獨有的性情極為吻合。我們可以想見,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一定是一位與鮮花為伴的人,居所中一定是綠色環(huán)繞、芳菲爭艷。春蘭、秋菊、木樨、瓊茅、芙蓉和芍藥,盡是詩人日常的觀賞與伺弄,芳草香木愉悅了他、影響了他。長期的貴族宮廷生活培育了詩人非同一般的性情和習慣,唯美和高貴、精致和講究,相互糅和交融,形成了獨異的趣味和品格?!安晃嶂湟嘁奄?,茍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惟昭質(zhì)其猶未虧?!保ā峨x騷》)。

      如果將同樣簇擁和盛開在《詩經(jīng)》中的那些花草,與吟唱者做一番對比,也許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經(jīng)》里的歌詠者主要生活于長江和黃河以北地區(qū),其自然環(huán)境與南人迥然有別,這里的北風相對冷肅干燥,氣候遠沒有那么溫暖濕潤。關鍵是創(chuàng)作者面對客觀世界的這一切生長,有一種相對的超然,雖然吟唱中頻繁地出現(xiàn)“比興”,但主客體之間畢竟還沒有屈原這般親密無間,沒有融為一體。詩人將這些美麗的生命視作自己的心靈和血肉,與它們一起吐放芬芳,一起閃爍光色,是一種不可分離的生命關系,而不單是一種“比興”手法的運用。屈原不僅是在綠色和芬芳中穿行、顧盼,不僅是駐足流連觀賞,而直接就是親近摩擦:“攬木根以結(jié)茝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薄皶r曖曖其將罷兮,結(jié)幽蘭而延佇。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離騷》)當我們看到一個周身掛滿花草的人,特別是一個男人,想到他的日常生活方式,會多少有一種不適感。但這種不適感又會隨著詩人的吟哦而慢慢淡化,進而讓人感到它的和諧、統(tǒng)一和順適。餐英飲露之人,心靈該是何等高潔,這當然與齷齪的世俗格格不入。

      在嚴酷陰森的廟堂生活中,詩人陷入極大的痛苦,這些既無法回避,又無法對人訴說。我們感受不到詩人有多少聲氣相投的朋友,感受不到他身邊存在一個卓越的、能夠與之同行的群體,他無法從中獲得慰藉,所以情感和靈魂只好靠近那些無言的朋友。他面對它們發(fā)出有聲或無聲的訴說,這不僅是一場心靈的潛對話,而且是一次喃喃有聲、不絕于耳的交流。詩人將這些芬芳的植物引為知己,從它們身上汲取力量,以至于深深地愛上它們。他將其視為同類,進而密不可分地融為一體,這種結(jié)合也成為非同小可的靈魂挽救,甚至是肉體的拯救。只有在這種奇特的結(jié)合里,詩人才能得到一點點緩解、喘息和安慰。

      對于鮮花,詩人豈止是喜愛,而是深深地依戀,甚至希望自己化為其中的一朵一瓣,那樣便可以脫離非人的傾軋、誤解,和令人恐懼的脅迫。至于那個對許多人擁有生死予奪大權的人物,曾經(jīng)與詩人那樣親近,詩人當時甚至愿意將他比喻為一種花草,幻想他的“純美”。這是一種權力的魅力,一種奇怪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如果說一種芬芳可以被我們的嗅覺捕捉,讓我們趨近和趨同,那么權力也是具有氣味的。權力的氣味難以描述,它具有很強的籠罩力,具有無所不在的彌漫力和揮發(fā)力。有時這種氣味所充斥的不僅僅是一座廟堂,而簡直無所不在,目力所及,思緒所及,無一不是它的氣味。這是一種人性的異化,也是一座廟堂中的常態(tài)。

      “常態(tài)”為什么就不可以看成一種“變態(tài)”?對權力的迷戀,這變異比起詩人迷戀鮮花,比起一個男人的盛妝打扮,可能更為怪異,更加有悖于常理。只是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結(jié)構中,它常常被人漠視或忽略而已。有時候人類過分地信任一種權力結(jié)構,過分地信任一種體制規(guī)范,卻忘記了它對于人性的生長,是一種多么扭曲的威迫力。我們寧可信任和接受詩人對于那些芬芳和翠綠的親近和依戀,寧可看到一個生命在廣大自然界里與萬物通靈,與它們平起平坐,和諧相處,與它們產(chǎn)生更為密切的情感。后者才是更為健康的。

      我們面前屹立的是一位特異的“南人”,而詩人也在面對他心目中的“南人”,這可謂一種“南南相遇”“南南遭逢”。在迥然不同于黃河以北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活著另一些族群。這些人長歌當哭,深入神巫之間,在一場場祭祀中,在回旋起伏的旋律中,發(fā)出另一種聲音。這吟唱有一種江河之南獨具的神彩,粗獷而奇異的音調(diào)別有穿透力。它們不斷地撥動我們的心弦,讓我們發(fā)出一陣陣驚嘆。我們沿著詩人的足跡繼續(xù)向南,去尋找更多的“南人”,在那個方向,也許可以再次遇到身披鮮花的人。

      猜你喜歡
      屈原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夢見屈原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26
      端午思屈原
      少先隊活動(2020年6期)2020-07-27 01:35:04
      包個粽子救屈原
      曬娃還要看詩人
      屈原及其《離騷》(外三則)
      中華詩詞(2018年9期)2019-01-19 01:11:02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屈原詩·天問
      文藝論壇(2017年6期)2017-04-24 07:04:38
      屈原送米
      嘉兴市| 千阳县| 景泰县| 武夷山市| 通化市| 大石桥市| 盐边县| 盘山县| 萍乡市| 泰兴市| 华蓥市| 东乌| 江山市| 北辰区| 浦城县| 芦山县| 桃园市| 平遥县| 马尔康县| 榆中县| 庆阳市| 五华县| 马尔康县| 皮山县| 布尔津县| 始兴县| 荔浦县| 嘉兴市| 德化县| 无棣县| 涞源县| 临安市| 石狮市| 托里县| 肇东市| 通渭县| 湖南省| 堆龙德庆县| 绩溪县| 博爱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