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萍
當下,中職古詩詞教學過于注重應試教育語境中的字面解釋和欣賞,考慮到中職生的基礎能力較弱,教學中更多采用模塊化的欣賞套路,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職特色的考試要求,但也正是這種功利性的教學模式,使得古詩詞教學喪失了應有的語文味道。
同時由于古詩詞與現(xiàn)代詩歌語言的表達特點有太多的不同,且學生對古詩詞興趣、賞析能力、吟誦能力等素養(yǎng)的缺失,感受古詩詞的魅力和美感是不可能的,同時這些不足給古詩詞的教學帶來了諸多問題。
在古詩詞的日常教學中,作者充分考慮了中職學生的古文知識基礎和學習興趣的實際,探索通過活動平臺挖掘?qū)W生學習古詩詞的潛力,在快樂中體驗古詩詞的美。
一、在講讀中感悟古詩詞的魅力
在日常的古詩詞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傳統(tǒng)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環(huán)節(jié),以實現(xiàn)對詩詞初步感知的目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笔怯幸欢茖W道理的,同時也具有可操作性、可檢測性。老師應借助“師范讀”“生自讀”“生合讀”等多種方式開展朗讀古詩詞的活動。
學生可以在朗朗書聲的氛圍下理解古詩詞內(nèi)容,品味并掌握詩詞的底蘊。如在閱讀《赤壁賦》時,老師示范蘇東坡從“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人生失意之態(tài)”,到“浩浩乎如馮虛御風……”的“酣暢淋漓之意”,從“飲酒樂甚……”的“豪邁情懷”深深地感染學生,學生在老師有板有眼的朗誦中,去模仿,讀出屬于他們自己的體悟之味。“生自讀”“生合讀”等形式便能讀出和老師不一樣的味道,“凌萬頃之茫然……”的“人生失意,略顯稚嫩之態(tài)”,到“桂棹兮蘭槳……”的“快活之意”,與蘇東坡要表現(xiàn)的感情熱烈、氣勢磅礴、鏗鏘有力、境界悠遠的魅力絲毫不遜色,各式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使學生理解和把握古詩詞的意義和內(nèi)涵。
在各式朗讀的基礎上,我們還應大膽鼓勵學生“上臺講”,引導學生說出“讀”詩詞的感受。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任務導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查找,小組討論,整理出自己對詩詞的理解,然后登上講臺講出詩詞主要意思,點評寫作手法,解析重點句子、字詞等。如學習《八聲甘州》時,筆者設置了讓學生賞析最喜歡的“點”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表現(xiàn)遠遠出乎我的意料,在講的過程中,學生各顯神通,分析得頭頭是道,很多觀點、創(chuàng)意是老師沒想到,甚至想不到的?!爸v”對學生的綜合能力也是一種很好的鍛煉。
二、在欣賞中融入古詩詞的情懷
古詩詞和當下流行歌曲是一脈傳承的,都是源于歌唱。而相較于古詩詞,中職學生更熱衷于時下的流行歌曲,因此,我們可以嘗試將流行歌曲的因素嵌入到古詩詞教學中,并起到紐帶和借鑒的作用。
古詩詞課堂融入流行歌曲的通俗元素,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切入古詩詞賞析,更提升了中職生對古詩詞學習的興趣。譬如在賞析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可以在賞析前借助多媒體展示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用多媒體唯美的劇情畫面視頻,悅耳動聽的音頻資料,營造歡快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得課堂不再枯燥,學生在跟唱中自然就能更好地融入課堂。
另外可以借鑒《經(jīng)典詠流傳》《中華詩詞大會》等時下熱播的古詩詞鑒賞類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以別致的、學生喜愛的方式來傳播傳統(tǒng)文化,將“陽春白雪”的傳統(tǒng)文化借助現(xiàn)代媒體技術打造出“雅俗共賞”的媒體大餐。
課堂教學中融入該類娛樂節(jié)目視頻,將古詩詞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優(yōu)美的音樂、畫面中傳遞出來,這種方式可以很好地走進古詩詞營造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對古詩詞的愛慕,融入新媒體技術的古詩詞賞析契合了中職教學“寓教于樂”的理念,將生硬單調(diào)的詩詞賞析打造成活潑、愉悅、全員全身心投入的課堂,豐富了學生情感,提升了生活品味,在自覺不自覺中提升了學生欣賞古詩詞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對美的感悟能力。
三、在演繹中傳承古詩詞的精髓
古代詩歌是現(xiàn)代流行歌曲的“源頭”,古人創(chuàng)作的初衷也是用來歌唱的,然而源自古人口口相授的局限,很多譜曲已經(jīng)消失。但我們可以借助現(xiàn)代已有的曲譜或借助科技軟件技術合成曲譜,引導學生們在“演繹”中感受古典詩歌之美。
結合當下中職學生社團建設的契機,在古詩詞學習中,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籌建古詩詞愛好者社團,將古詩詞學習由課堂轉向課外,老師可以依托社團開展各類詩詞鑒賞、表演活動,淡化功利性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專業(yè)的指導,使學生在興趣中享受古詩詞所帶來的快樂,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例如,在古詩詞社團活動中,我們可以借助學生最喜歡的歌手周杰倫的《千里之外》《菊花臺》《青花瓷》等歌曲,在欣賞音樂中涵泳其文學美,“風鈴如滄海”的“滄?!?“花落人斷腸”的“斷腸”;“北風亂,夜未央”的“北風”,“牡丹一如你初妝”典故中的“初妝”等,作詞人古文功底深厚,舊瓶裝新酒,賦予了詩詞新的味道,將戀人間依依惜別、戀戀不舍的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致。結合中職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雨鈴霖》,我們可以將這些歌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吟詠,以流行歌曲為橋梁,讓學生感受古今離別情懷的精髓,提升了學生對該類送別詩詞的感悟力。同時部分學生還積極組織詩社,組織節(jié)目參加各類活動,在吟詠的表演中,帶領大家共同領悟古詩詞之美。
實踐證明,中職生古詩詞教學中,以“講讀”“欣賞”“演繹”等“活動式”教學策略的綜合運用,將古詩詞鑒賞與流行歌曲相結合,與學生社團相結合,能夠很好地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古韻古風,拉近學生與古詩詞的時空距離,引導學生與古詩詞進行情感互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通聯(lián):江蘇揚中中等專業(yè)學校]